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胸腔积液证型分布及其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6:39

  本文关键词:胸腔积液证型分布及其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胸腔积液 辨证分型 代谢组学 小分子生物标志物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证型分布规律并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证型分布,为临床医师辨证论治提供帮助;探寻具有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小分子标志物,为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144例胸腔积液患者信息,对其性别、年龄、胸腔积液良恶性分类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原则进行辨证,进一步对证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利用GC-MS对其中100例胸腔积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通过多维统计方法构建PCA、OPLS-DA数学模型,结合单维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筛选出具有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小分子标志物。结果:临床研究发现144例胸腔积液液患者,男性89例占61.81%,女性55例,占38.19%,发病年龄最小为19岁,年龄最大为95岁,平均发病年龄在63.40±20.03岁,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71例占49%,良性胸腔积液患者73例占51%。证型研究示胸腔积液患者中饮停胸胁证患者最多77例,痰瘀互结证其次36例,邪犯胸肺证22例,阴虚内热证最少仅有9例。统计分析示四种证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示,饮停胸胁证与邪犯胸肺证、饮停胸胁证与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与邪犯胸肺证、痰瘀互结证与阴虚内热证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0833),饮停胸胁证与痰瘀互结证、邪犯胸肺证与阴虚内热证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0833)。100例良恶性胸腔积液进行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对其数据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构建数学模型提取4个主成分描述原始数据集特征,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PLS-DA)构建模型能够很好的将良恶性胸腔积液区分开。该模型实验组预测准确率96.25%、敏感性91.11%、特异性94.71%,验证组预测的准确率90%、敏感性90%、特异性90%。结合单维统计分析结果示甲基丙二酸、甘油、硬脂酸、棕榈酸单甘油酯、硬脂酸单甘油酯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胸积液中甘油、硬脂酸、棕榈酸单甘油酯、硬脂酸单甘油酯含量高于良性组而良性胸腔积液中甲基丙二酸含量要高于恶性组。将实验组8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证型分成4组建立多变量统计分析数据集,利用PCA建模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描述数据集特征,进一步通过OPLS-DA建模发现其中阴虚内热证在椭圆形范围之外能够与其他三种证型分开。结论:1.胸腔积液证型分布研究发现四种证型中以饮停胸胁证为最多,痰瘀互结证次之,邪犯胸肺证较少,阴虚内热证最少;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饮停胸胁证与邪犯胸肺证、饮停胸胁证与阴虚内热证、痰瘀互结证与邪犯胸肺证、痰瘀互结证与阴虚内热证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分布有差异。恶性胸腔积液中以饮停胸胁证最多,痰瘀互结证其次,邪犯胸肺证较少,未见阴虚内热证患者;良性胸腔积液中以饮停胸胁证最多,邪犯胸肺证次之,阴虚内热证较少,痰瘀互结证最少。2.基于GC-MS的胸腔积液代谢组学研究,构建了具有较高准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模型,为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手段,甘油、硬脂酸、棕榈酸单甘油酯、硬脂酸单甘油酯、甲基丙二酸有望成为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3.胸腔积液代谢组学分析对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帮助作用,四种证型有一定分离趋势,但各证型代谢物质基础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胸腔积液 辨证分型 代谢组学 小分子生物标志物 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61.3;R730.4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前言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19
  • 1 中医对胸腔积液的认识12-13
  • 1.1 对病名的认识12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12
  • 1.3 辨证分型12-13
  • 2 代谢组学研究概况13-19
  • 2.1 代谢组学定义13
  • 2.2 代谢组学研究内容13-14
  • 2.3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14-15
  • 2.4 代谢组学数据分析15
  • 2.5 代谢组学在肺癌小分子标志物中研究进展15-19
  • 第二部分 胸腔积液证型分布临床研究19-23
  • 1 研究方案19-20
  • 1.1 研究对象19
  • 1.2 病例选择标准19-20
  • 1.3 纳入标准20
  • 1.4 排除标准20
  • 2 实施方案20
  • 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0
  • 4 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结果20-23
  • 4.1 病例纳入情况20
  • 4.2 一般描述性统计20-21
  • 4.3 胸腔积液的证型分布21-23
  • 第三部分 胸腔积液代谢组学实验研究23-35
  • 1 基于GC-MS胸腔积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建立23-27
  • 1.1 引言23
  • 1.2 实验部分23-27
  • 1.3 小结27
  • 2. 基于GC-MS胸腔积液代谢组学实验研究27-35
  • 2.1 引言27
  • 2.2 胸腔积液样品27-28
  • 2.3 良恶性胸腔积液样品分析28-30
  • 2.4 统计分析30
  • 2.5 统计分析结果30-35
  • 第四部分 讨论35-38
  • 1 胸腔积液代谢组学研究意义35
  • 2 基于GC-MS胸腔积液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可行性35-36
  • 3 良恶性胸腔积代谢产物分析36
  • 4 对中医证候学认识及其与代谢组学关系36-37
  • 5 不足与展望37-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艺;134例胸腔积液临床检测结果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1年S1期

2 范惠娟,陈恒;胸腔积液256例病因之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1年03期

3 江祖胜;胸腔积液误诊1例[J];西藏医药杂志;2002年S1期

4 陈素敏;胸腔积液排出方法的改进[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5 陈学文,赵善良,沙作和;356例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4年05期

6 覃大烈,冯尚克,韦建华;一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小儿胸腔积液的引流(附24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邹凯华,雷建明,冯娅琴,李晓华;胸腔积液超声显像与X线对照400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8 俞森洋;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中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年07期

9 堵玉萍,李,

本文编号:977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977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