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爱德华氏菌蓝藻口服疫苗的构建和免疫评价
本文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蓝藻口服疫苗的构建和免疫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致病菌,对我国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外有该菌的注射疫苗,但接种极不方便,市场急需该菌的口服疫苗。本课题旨在开发用蓝藻作为宿主的与注射疫苗相比能大大节省人力财力的口服疫苗,并对该口服疫苗进行体内实验的评价。方法:本课题首先提取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组DNA,用PCR技术分别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两个免疫原性较好的蛋白基因Etal和GAPDH扩增,并通过重叠PCR将其融合,构建中间载体后再与可在大肠杆菌和蓝藻中穿梭表达的载体pRL489连接,之后将含有目的基因和该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与含有接合质粒和辅助质粒的大肠杆菌混合,以三亲接合转移转化鱼腥藻PCC7120 (Anabaena sp. PCC7120),用新霉素抗性筛选出转基因藻,利用PCR结果测序,:RT-PCR验证该转基因藻,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本课题同时设计引物扩增融合后的基因,并将其先与中间载体连接验证正确后再与pET-30a表达载体连接,在BL21(DE3)菌中大量表达融合蛋白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将其纯化。由于其携带有组氨酸标签,可被组氨酸抗体检测到,因此可以将其用做蛋白标准品。通过Western-blot实验后条带灰度值的比较测定蓝藻中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本课题最后通过反应器大规模培养转基因藻,离心收集藻细胞冻干。将年幼斑马鱼随机分成7组,每组25尾。设计实验分别喂食野生鱼腥藻7120,含pRL489空载体鱼腥藻7120,含融合基因转基因鱼腥藻7120。其中喂食含融合基因转基因藻又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再用致病性迟缓爱德华氏菌EIB202攻毒或用PBS假攻毒后记录鱼的存活情况,绘制各组鱼的死亡曲线以此评价疫苗免疫效果。结果:本课题成功构建在鱼腥藻PCC7120中表达的载体pRL-489-etal-L-gapdh,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和鱼腥藻PCC7120,并在大肠杆菌和蓝藻中均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然而表达的产物分子量与预期大小不一致,比预期大小偏小,然而在这两个体系中表达的融合蛋白其分子量是一致的;同时本课题构建pET-30a表达载体上融合基因检测到了大量表达,分子量大小与预期一致;又进一步将其纯化,并据此计算出融合蛋白在转基因藻中的表达量为2.46%左右。本课题最后评价转基因藻的免疫保护作用,发现所构建的转基因鱼腥藻并不能对受试斑马鱼产生保护作用。结论及意义:本课题成功构建了在蓝藻和大肠杆菌中表达的两个表达载体,并成功检测到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和蓝藻中获得表达。本课题为口服形式的鱼用迟缓爱德华氏菌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首先,课题选用蓝藻作为口服疫苗的载体,既能利用蓝藻的细胞壁保护口服疫苗在到达鱼消化道前不被破坏,又可以将疫苗作为鱼的天然饲料饲喂需要免疫的鱼苗;其次,课题中采用将多个免疫原性基因融合并表达融合蛋白的方式,可以作为疫苗开发的一个思路。另外本课题构建的pET系统表达融合基因效果非常好,可以考虑将其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并开发成疫苗。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 口服免疫 融合蛋白 鱼腥藻PCC7120 鱼用疫苗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9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符号说明11-12
- 第1章 文献综述12-23
- 1.1 鱼用疫苗类型12
- 1.2 鱼用疫苗接种方式12-13
- 1.3 鱼病害迟缓爱德华氏菌疫苗的研究进展13-17
- 1.3.1 灭活疫苗14
- 1.3.2 弱毒疫苗14-15
- 1.3.3 DNA疫苗15-16
- 1.3.4 亚单位疫苗16
- 1.3.5 空壳疫苗16-17
- 1.3.6 外膜小泡疫苗17
- 1.4 蓝藻作为口服疫苗载体的可行性17-18
- 参考文献18-23
- 前言23-25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25-69
- 2.1 实验材料25-29
- 2.1.1 菌种,藻种25
- 2.1.2 质粒载体25
- 2.1.3 工具酶25-26
- 2.1.4 核酸蛋白分子Marker及Loading buffer26-27
- 2.1.5 试剂27
- 2.1.6 鱼27-28
- 2.1.7 仪器28-29
- 2.1.8 试剂盒29
- 2.1.9 抗体29
- 2.2 实验方法29-69
- 2.2.1 常用试剂溶液的配制29-33
- 2.2.2 常用实验方法33-39
- 2.2.3 迟缓爱德华氏菌HtD基因组DNA的提取39
- 2.2.4 PCR扩增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原性蛋白基因etal及gapdh39-41
- 2.2.5 重叠PCR扩增融合基因(etal-L-gapdh)41-43
- 2.2.6 融合基因(etal-L-gapdh)与克隆载体的连接及验证43-44
- 2.2.7 融合基因(etal-L-gapdh)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及验证44-48
- 2.2.8 表达载体pRL489-etal-L-gapdh转化鱼腥藻712048-50
- 2.2.9 PCR验证转基因鱼腥藻712050-52
- 2.2.10 转基因蓝藻稳定性考察52-54
- 2.2.11 转基因藻中融合基因转录表达分析54-57
- 2.2.12 大肠杆菌中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分析57-58
- 2.2.13 转基因藻中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分析58-59
- 2.2.14 用于pET体系的表达载体构建59-62
- 2.2.15 融合基因在pET-30a体系中的表达验证62-64
- 2.2.16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64-65
- 2.2.17 转基因藻中融合蛋白表达量的确定65-66
- 2.2.18 转基因藻免疫斑马鱼实验66-69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69-98
- 3.1 迟缓爱德华氏菌HtD基因组DNA69
- 3.2 免疫原性蛋白基因etal及gapdh的PCR扩增69-70
- 3.3 重叠PCR扩增融合基因70-71
- 3.4 融合基因(etal-L-gapdh)与克隆载体的连接及验证71-75
- 3.5 融合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及验证75-78
- 3.6 表达载体转化鱼腥藻712078-79
- 3.7 抗生素筛选转基因鱼腥藻712079
- 3.8 PCR验证转基因鱼腥藻712079-81
- 3.9 转基因蓝藻稳定性考察81-82
- 3.10 转基因藻中融合基因转录表达分析82-84
- 3.11 大肠杆菌中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分析84-85
- 3.12 转基因藻中融合基因蛋白表达分析85-88
- 3.13 用于pET体系的表达载体构建88-90
- 3.14 融合基因在pET-30a体系中的表达验证90-91
- 3.15 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91-92
- 3.16 Western-blot验证不同宿主中融合蛋白表达92-93
- 3.17 转基因藻中融合蛋白表达量的确定93-95
- 3.18 转基因藻免疫斑马鱼实验95-98
- 第4章 结语98-101
- 参考文献101-104
- 致谢104-105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10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亢兴;爱德华氏菌致肝脓肿[J];临床检验杂志;1990年03期
2 余露军;李宁求;刘礼辉;付小哲;石存斌;潘厚军;吴淑勤;;日本鳗鲡混合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与创伤弧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8期
3 高大庆,黄锡全,阚飙,陆承平,刘延清,吴守一;迟缓爱德华氏菌新的溶血活化基因功能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6期
4 吴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初步鉴定[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龚艳清;郭书林;陈信忠;杨俊萍;叶妍妍;;MALDI-TOF-MS在爱德华氏菌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14年06期
6 马勋,欧阳志明,陈怀青,陆承平,夏晓勤;迟缓爱德华氏菌对HEp-2细胞的侵袭特性[J];微生物学报;1998年05期
7 曹温年,常承忠,李元凯,,邱海燕;在羊的血培养中发现一株与布鲁氏菌交叉反应的迟缓爱德华氏菌[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4年06期
8 潘鸿洧;石存斌;赵毅;刘坡;吴淑勤;;鳗鲡迟缓爱德华氏菌偶联疫苗免疫效果评价[J];免疫学杂志;2010年02期
9 陈宗淦,朱江,魏威,吴莹芳;迟缓爱德华氏菌败血症3例[J];大理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鸿洧;吴淑勤;石存斌;;爱德华氏菌亚单位疫苗的制备与纯化[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谢国驷;黄P";;迟缓爱德华氏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高志鹏;谢海侠;聂品;刘家寿;;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Ⅲ型分泌系统介导的自凝集和生物膜形成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4 胡宏晓;吕爱军;;鲫鱼鳃中洶爱德华氏菌和维罗纳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雷燕;戚瑞荣;唐绍林;李云冰;蓝雅玲;张会军;马家好;;人工养殖长吻洜(Leiocassis longirostris)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李杰;莫照兰;李贵阳;肖鹏;;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李华;魏畅;叶仕根;李强;;洶爱德华氏菌Ⅵ型分泌系统hcp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孔繁德;陈琼;王生育;黄印尧;陈信忠;龚艳清;;福建家养淡水鱼暴发传染病的细菌分离鉴定与防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隗黎丽;周秋白;熊六凤;王自蕊;杨竹青;刘毅;;江西地区黄颡鱼洶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10 朱凝瑜;孔蕾;贝亦江;丁雪燕;郑天伦;陈健舜;;中华鳖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N];中国渔业报;2013年
2 雷燕 戚瑞荣;爱德华氏菌、气单胞菌和虹彩病毒混合感染引起冬棚养殖点篮子鱼死亡[N];中国渔业报;2014年
3 吴桂亮;鱼肝胆综合征要综合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墨非;海水鱼类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海豚链球菌的致病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王斌;迟缓爱德华氏菌易感细胞模型的建立及病原菌—宿主细胞互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孙云;迟缓爱德华氏菌高效疫苗的设计、构建以及免疫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4 李杰;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免疫效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王燕;两株海洋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机理研究及三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焦绪栋;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7 王正丽;免疫增强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何军;牙鲆家系的建立与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家系的筛选与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2 阳磊;洶爱德华氏菌和鲁氏耶尔森氏菌二联口服疫苗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潘延乐;洶爱德华氏菌ompN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产物对斑点叉尾洶的保护效果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郭欣;南方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双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孙苗苗;吲哚在迟缓爱德华氏菌Ⅲ型分泌系统中的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王智;迟缓爱德华氏菌蓝藻口服疫苗的构建和免疫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邵帅;爱德华氏菌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晓佩;迟缓爱德华氏菌鞭毛蛋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兰建新;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荣华;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菌蜕疫苗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蓝藻口服疫苗的构建和免疫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4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94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