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参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中枢调控时相性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09:05
目的: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左侧冠脉前降支复制急性心肌缺血(AMI)模型,探究硫化氢在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中枢调控的时相性变化。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对照组(NC)、缺血2 h组(R 2 h)、缺血3 h组(R 3 h)、缺血4 h组(R 4 h)。通过肢体Ⅱ导联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ECG)变化,行颈总动脉插管测量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CK、LDH的活性,TTC染色和HE染色法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延髓及三叉脊束核组织中胱硫醚β合成酶(CBS)表达,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延髓孤束核和三叉脊束核中硫化氢(H2S)的含量。结果:①R 2 h、R 3 h、R 4 h组HR均低于NC组(P<0.05),R 4 h组HR均低于R 2 h和R 3 h组(P<0.05),其他各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 2 h、R 3 h、R 4 h组PR及Tp-Te/QT比值均高于NC组(P<0.05),R 4 h组PR及Tp-Te/QT比值均高于R 2 h和...
【文章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39(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试剂
1.3 实验模型制备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心电图变化
1.4.2 血流动力学指标
1.4.3 检测大鼠血清中CK及LDH的活性
1.4.4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1.4.5 心肌病理组织检查
1.4.6 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枢三叉脊束核及延髓孤束核中CBS的表达
1.4.7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延髓孤束核中H2S含量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ECG变化
2.2 各组大鼠心功能及生化指标水平变化
2.3 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面积变化
2.4 各组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变化
2.5 各组大鼠三叉脊束核及延髓孤束核组织中H2S含量变化和CBS表达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联合检测血清Myo、cTn I、GDF-15及miRNA-499对AMI的诊断价值[J]. 潘广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04)
[2]加味丹参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IL-6及TNF-α的影响[J]. 何琦,史华,丹阳,邵素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3]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诱导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表达[J]. 王海华,姜玉新,王静,周萍萍,包鹏举,曾瑾,王海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11)
[4]硫化氢对离体大鼠急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影响[J]. 谢英花,马燕山,张楠,张建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07)
[5]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差异microRNA的表达谱分析[J]. 王海华,姜玉新,高欣,闵志雪,林浩,崔凤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09)
本文编号:3195509
【文章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39(02)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1.2 试剂
1.3 实验模型制备
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4.1 心电图变化
1.4.2 血流动力学指标
1.4.3 检测大鼠血清中CK及LDH的活性
1.4.4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1.4.5 心肌病理组织检查
1.4.6 Western blot法检测中枢三叉脊束核及延髓孤束核中CBS的表达
1.4.7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检测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延髓孤束核中H2S含量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ECG变化
2.2 各组大鼠心功能及生化指标水平变化
2.3 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面积变化
2.4 各组大鼠心肌病理组织变化
2.5 各组大鼠三叉脊束核及延髓孤束核组织中H2S含量变化和CBS表达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联合检测血清Myo、cTn I、GDF-15及miRNA-499对AMI的诊断价值[J]. 潘广杰.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9(04)
[2]加味丹参饮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IL-6及TNF-α的影响[J]. 何琦,史华,丹阳,邵素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3]心包腔注入炎性渗出液诱导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表达[J]. 王海华,姜玉新,王静,周萍萍,包鹏举,曾瑾,王海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4(11)
[4]硫化氢对离体大鼠急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影响[J]. 谢英花,马燕山,张楠,张建新.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07)
[5]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差异microRNA的表达谱分析[J]. 王海华,姜玉新,高欣,闵志雪,林浩,崔凤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3(09)
本文编号:3195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19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