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18 22:35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快感缺失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合适的抑郁动物模型,对于抑郁的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验动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的合理选择与匹配,是评价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通过系统查阅PubMed、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的抑郁研究文献,该文从实验动物选择、造模原理和方法、特点、评价指标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常用的抑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常用的抑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有应激法、糖皮质激素诱导法、利血平诱导法、脂多糖诱导法、手术造模法、基因敲除法及联合应用造模法等。应激法造模可较好地模拟临床抑郁患者的症状,但存在建模时间长、耗资较大等不足;糖皮质激素法、利血平法、脂多糖法诱导的抑郁动物模型,建模时间短、可控性较好,但可靠性较差;手术造模的致病机制与临床抑郁患者的发病机制吻合度较高,但存在术后恢复期较长的缺陷;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在抑郁中的特定作用,但其在抑郁研究中的适用性可能受到限制;联合应用造模法提高了抑郁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及数据的准确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可为抑郁的病理机制、抗抑郁药物的筛选及评价等...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0,45(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动物
1.1 啮齿动物
1.2 非人灵长类动物
1.3 其他
2 建模方法
2.1 应激法
2.1.1 慢性轻度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模型
2.1.2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
2.1.3 获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模型
2.1.4 慢性社会失败(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模型
2.1.5 单一物理应激模型
2.1.5.1 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
2.1.5.2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chronic forced swim stress,CFSS)
2.2 糖皮质激素诱导模型
2.3 利血平诱导模型
2.4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LPS)诱导模型
2.5 手术造模
2.5.1 双侧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模型
2.5.2 双侧嗅球切除(olfactory bulbectomy,OB)模型
2.5.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
2.5.4 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sion,VD)模型
2.6 基因敲除
2.7 联合应用造模法
3 抑郁动物模型的评价
3.1 行为学指标
3.2 生化指标
3.2.1 单胺能假说
3.2.2 神经内分泌假说
3.2.3 细胞因子假说
3.2.4 神经可塑性假说
4 抑郁动物模型在抗抑郁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4.1 中药
4.2 针灸
4.3 中医“证候”的抑郁动物模型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irect sunlight exposure reduces hair cortisol levels in rhesus monkeys(Macaca mulatta)[J]. Xiao-Li Feng,He-Long Che,Xi-Ning,Xue-Ying Ba,Juan-Li,Jing-Fang Zhang,Yun Wang,Zheng-Fei Hu,Xin-Tian Hu,Xiao-Feng Ren. Zoological Research. 2019(06)
[2]疏肝和胃汤及其有效物质部位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牟雄军,刘昊,林宁,陈新,刘松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5)
[3]嗅球切除动物模型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J]. 周云丰,陶雪,王丽莎,张梦荻,王智,刘新民,常琪. 药学学报. 2019(07)
[4]抑郁症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丁凤敏,陈家旭,邹小娟,孔明望,卞庆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5]笼养食蟹猴攻击-屈服行为下的自然抑郁模型探究[J]. 李炜,吴青原,连斌,杨迅,张建国,屈超华,何勇,谢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12)
[6]疏肝和胃汤抗抑郁作用有效物质部位筛选及其对海马内多种神经递质含量影响的研究[J]. 牟雄军,明浩,许乐思,岳滢滢,陈雨,陈新,刘松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3)
[7]越鞠甘麦大枣汤调节小鼠海马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抗抑郁作用(英文)[J]. 张艺,王江荟,薛文达,聂春莹,盛莉,陈刚,王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6)
[8]定志小丸对miR-16及5-HT重摄取的影响[J]. 朱维煜,冯霞,王瑾,路玉盼,董宪喆,刘屏.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7)
[9]基于“单味药-药对-复方”多层次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J]. 周佳,蔡皓,段煜,裴科,范恺磊,徐洋洋,赵佳妤,刘静.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1)
[10]抗抑郁中药的药理研究进展[J]. 张磊阳,蒋健,贺敏,李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24)
本文编号:3443628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0,45(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实验动物
1.1 啮齿动物
1.2 非人灵长类动物
1.3 其他
2 建模方法
2.1 应激法
2.1.1 慢性轻度应激(chronic mild stress,CMS)模型
2.1.2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
2.1.3 获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模型
2.1.4 慢性社会失败(chronic social defeat stress,CSDS)模型
2.1.5 单一物理应激模型
2.1.5.1 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
2.1.5.2 慢性强迫游泳应激(chronic forced swim stress,CFSS)
2.2 糖皮质激素诱导模型
2.3 利血平诱导模型
2.4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LPS)诱导模型
2.5 手术造模
2.5.1 双侧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模型
2.5.2 双侧嗅球切除(olfactory bulbectomy,OB)模型
2.5.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
2.5.4 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sion,VD)模型
2.6 基因敲除
2.7 联合应用造模法
3 抑郁动物模型的评价
3.1 行为学指标
3.2 生化指标
3.2.1 单胺能假说
3.2.2 神经内分泌假说
3.2.3 细胞因子假说
3.2.4 神经可塑性假说
4 抑郁动物模型在抗抑郁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4.1 中药
4.2 针灸
4.3 中医“证候”的抑郁动物模型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irect sunlight exposure reduces hair cortisol levels in rhesus monkeys(Macaca mulatta)[J]. Xiao-Li Feng,He-Long Che,Xi-Ning,Xue-Ying Ba,Juan-Li,Jing-Fang Zhang,Yun Wang,Zheng-Fei Hu,Xin-Tian Hu,Xiao-Feng Ren. Zoological Research. 2019(06)
[2]疏肝和胃汤及其有效物质部位对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牟雄军,刘昊,林宁,陈新,刘松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9(15)
[3]嗅球切除动物模型的特点和应用研究进展[J]. 周云丰,陶雪,王丽莎,张梦荻,王智,刘新民,常琪. 药学学报. 2019(07)
[4]抑郁症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丁凤敏,陈家旭,邹小娟,孔明望,卞庆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5]笼养食蟹猴攻击-屈服行为下的自然抑郁模型探究[J]. 李炜,吴青原,连斌,杨迅,张建国,屈超华,何勇,谢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12)
[6]疏肝和胃汤抗抑郁作用有效物质部位筛选及其对海马内多种神经递质含量影响的研究[J]. 牟雄军,明浩,许乐思,岳滢滢,陈雨,陈新,刘松林.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3)
[7]越鞠甘麦大枣汤调节小鼠海马PKA-CREB-BDNF信号通路的抗抑郁作用(英文)[J]. 张艺,王江荟,薛文达,聂春莹,盛莉,陈刚,王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6)
[8]定志小丸对miR-16及5-HT重摄取的影响[J]. 朱维煜,冯霞,王瑾,路玉盼,董宪喆,刘屏.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7)
[9]基于“单味药-药对-复方”多层次的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J]. 周佳,蔡皓,段煜,裴科,范恺磊,徐洋洋,赵佳妤,刘静.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1)
[10]抗抑郁中药的药理研究进展[J]. 张磊阳,蒋健,贺敏,李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24)
本文编号:3443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44362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