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终末期肝病评估的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终末期肝病评估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明确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对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有效性,主要探讨以下内容:(1)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和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2)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MELD、MELD-Na、MESO、 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分析;(3)在不同的吲哚菁绿(ICG)清除水平中,肝癌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不全发生率的比较分析;(4)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不同病因下肝硬化的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分析。研究方法:本课题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普外二科所接受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检测的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共为113例,其中,男性患者为87例,女性患者为26例,其年龄分布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52+11.05)岁。肝硬化的患者共为33例,并且将所有肝硬化的患者按照病因的不同分成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肝硬化2组,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2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13例。接受肝癌手术治疗并且在手术之前所接受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检测并排除合并有肝硬化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共为80例。所有患者的肝脏功能均是根据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且分级,其中Child-Pugh分级评分A级的患者为34例,Child-Pugh分级评分B级的患者为55例,Child-Pugh分级评分C级的患者为24例。所有患者ICG清除试验检测常数K值、R15值由DDG-3300K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同时根据终末期肝病模型和改良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所有患者MELD、MELD-Na、MESO、 iMELD四种评分。将ICG(K值、R15值)和上述四种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于不同病因的肝硬化患者根据分组情况将ICG(K值、R15值)和上述四种评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在不同ICG清除水平中,分析肝癌术后肝脏功能不全发生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本课题所研究的113例患者中,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的患者为34例,B级的患者为55例,C级的患者为24例。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B、C级中的K值分别为(0.179±0.053)/min、 (0.164±0.067)/min、(0.089±0.042)/min,R15值分别为(9.661±9.841)%、(13.732±14.601)%、(31.058±16.697)%。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下降,K值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R15值和MELD、MELD-Na、MESO、iMELD的四种评分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其两组之间的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01)。K值、R15值均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存在,但是其相关性的程度均各不相同,以R15值较K值和MELD、MELD-Na、MESO、 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其中,以R15值和i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不同病因下的肝硬化患者在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中K值、R15值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均各不相同,其中,以R15值较K值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并且以R15值和i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依据患者在手术之前所检测到的肝脏功能的结果进行分组,良好组的患者和轻度组的患者在手术之前肝脏功能以及生化检测中的指标为AST、ALT、TBIL、 ALB、PT、INR,其两组之间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中所检测到的指标K值和R15值在两组之间的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01)。依据R15值所检测到的结果进行分组,A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肝脏功能的不全发生率为14%、B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肝脏功能的不全发生率为40%、C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肝脏功能的不全发生率为80%,并且将各组之间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其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重度肝脏功能不全的3例患者全部在C组中,其R15值所检测到的结果分别为:39.3%、41.2%、45.7%,其结果均大于R15值的正常范围。结论:当肝脏功能Child-Pugh评分、分级的逐渐递增,K值将逐渐下降,而R15值逐渐递增,MELD、MELD-Na、MESO、iMELD的四种评分逐渐递增。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所检测的常数(K值、R15值)和MELD、MELD-Na、 MESO、iMELD的四种评分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以R15值较K值和四种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其中,以R15值和i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中,以R15值较K值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明显,其中,以R15值和i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综合终末期肝病模型(iMELD)的评分系统能够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预后进行有效地预测。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不仅能够对肝脏的储备功能进行有效且准确地评估,而且还能够对肝脏切除手术术后肝脏功能不全的发生进行判断和评估。
【关键词】: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终末期肝病模型 肝脏的储备功能 终末期肝病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75;R-332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9
- 主要英文缩略词的中英文全称对照表9-13
- 第一章 引言13-15
-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15-20
- 2.1 研究的对象和资料15
- 2.1.1 研究的病例资料15
- 2.1.2 病例选取的标准15
- 2.2 对照标准15-17
- 2.2.1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所反映肝脏功能的评价标准15-16
- 2.2.2 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评分的标准16
- 2.2.3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评分标准16
- 2.2.4 改良的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评分标准16-17
- 2.2.5 单位的换算公式17
- 2.2.6 手术后肝脏功能代偿分级的检测标准17
- 2.2.7 手术之前依据R15值分组的评估标准17
- 2.3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中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检测的方法17-18
- 2.3.1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中检测时所需要的仪器设备17
- 2.3.2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中所检测的试剂17-18
- 2.3.3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检测的过程以及方法18
- 2.4 研究的方案18-19
- 2.4.1 收集并整理数据18
- 2.4.2 研究方案的流程图18-19
- 2.5 统计方法19-20
- 第三章 结果20-24
- 3.1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和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20
- 3.2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分析20-21
- 3.3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不同病因下肝硬化的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分析21-22
- 3.4 在不同的吲哚菁绿(ICG)清除水平中,肝癌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不全发生率的比较分析22-24
- 3.4.1 对手术之前肝脏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2
- 3.4.2 在手术之后肝脏功能的不全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2-24
- 第四章 讨论24-27
- 4.1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和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24-25
- 4.2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25
- 4.3 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和不同病因下肝硬化的MELD、MELD-Na、MESO、iMELD四种评分之间的相关性25-26
- 4.4 在不同的吲哚菁绿(ICG)清除水平中,肝癌切除手术后肝脏功能不全发生率的比较26-27
- 第五章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0
- 综述30-39
- 参考文献36-39
- 作者简介以及在学校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39-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仁刚;江南;;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价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7年02期
2 孙颖;赵军;邹正升;;终末期肝病模型与终末期肝病[J];肝脏;2008年03期
3 杨力;李初俊;;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近期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年03期
4 吴玲;齐蕾;郜玉峰;苏菲;;三种终末期肝病模型预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预后[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1年06期
5 胡峰;王中峰;王伟;张洪;高普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J];肝脏;2012年08期
6 刘昌江;王莉;谢冬莲;阮海兰;符仲标;谢会忠;;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标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年13期
7 周文红;应豪;丁世雄;梁晓岳;;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8 薛冬云;韩涛;;终末期肝病模型在肝病中的应用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31期
9 周存金;赵建妹;;终末期肝病模型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年04期
10 谢宁;卢放根;;终末期肝病模型特点及新进展[J];临床荟萃;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介非;廖粤斌;钱志平;巫善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临床应用[A];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吴勤;游绍莉;;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志成;何金秋;杨文龙;;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预测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预后[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过建春;李春青;荀运浩;王宇芳;俞秀丽;石伟珍;施军平;娄国强;;终末期肝病模型动态评分评估HBV相关肝衰竭预后的价值[A];2011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学术年会文集[C];2011年
5 过建春;李春青;荀运浩;王宇芳;俞秀丽;石伟珍;施军平;;终末期肝病模型动态评分评估HBV相关肝衰竭预后的价值[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友祥;王冯滨;王渭康;;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毕春山;展玉涛;;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联合血清胆固醇预测肝硬化预后[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吉勇;张俊勇;;终末期肝病模型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价值[A];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钧;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终末期肝病评估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对终末期肝病评估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4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