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L DNA适配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BHL DNA适配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BHL DNA适配体能否在体外有效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并干扰浮游菌绿脓菌素的生物合成。方法1体外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观察高浓度BHL DNA适配体是否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曲线。2体外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体外构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给予高浓度BHL DNA适配体进行成膜干扰;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被膜形态学变化;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生物被膜。3体外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产生:设计适配体组、阴性对照组和文库对照组,培养48小时后采用氯仿萃取法定量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含量。4细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 e DNA)对BHL DNA适配体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氯化锂裂解法抽提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Genomic DNA g DNA),设计适配体组、阴性对照组、g DNA组和适配体+g DNA组,培养48小时后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生物被膜。结果1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BHL DNA适配体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与不含适配体的高度一致,并未出现适配体抑制或促进细菌增殖情况。2体外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光学显微镜观察阴性对照和文库对照均显示大片致密的膜状结构。而适配体干扰组Aptamer 1、2、16、46则显示出了单个菌体分布或是疏松网状结构。Aptamer 16干扰下的生物被膜生长几乎被破坏,镜下存在大量散在的单个菌体。结晶紫染色定量测定生物被膜量,阴性对照组与文库对照组的测定值高于适配体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文库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体外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生物合成:适配体组绿脓菌素值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文库对照组(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文库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细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 e DNA)对BHL DNA适配体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阴性对照组生物被膜定量测定高于适配体组(P0.05),但低于g DNA组和g DNA+适配体组(P0.05);适配体组定量测定值低于g DNA组和g DNA+适配体组(P0.05);g DNA组高于g DNA+适配体组(P0.05)。结论1 BHL DNA适配体不影响细菌增殖,不影响最终体系细菌密度。2 BHL DNA适配体在体外可有效干扰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3 BHL DNA适配体在体外可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生物合成;4 BHL DNA适配体与e DNA共同干预生物被膜形成时,可削弱e DNA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促进作用,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
【关键词】:适配体 铜绿假单胞菌 群体感应系统 生物被膜 绿脓菌素 eDNA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8
【目录】:
- 附录5-6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前言10-15
- 第1章15-25
- 1. 材料15-16
- 1.1 实验菌株15
- 1.2 适配体15
- 1.3 试剂配制15
- 1.4 培养基15-16
- 1.5 主要仪器和试剂16
- 2. 方法16-19
- 2.1 适配体对P.a.体外增殖的影响16
- 2.2 光学显微镜观察体外生物被膜形成16-17
- 2.3 生物被膜检测17-18
- 2.4 适配体抑制P.a.绿脓菌素生物合成18-19
- 3. 结果19-22
- 3.1 适配体对P.a.体外增殖的影响19
- 3.2 光学显微镜观察适配体干扰生物被膜形成实验19-20
- 3.3 生物被膜测定20-21
- 3.4 适配体抑制P.a.绿脓菌素生物合成21-22
- 4. 讨论22-25
- 4.1 BHL适配体对细菌增殖的影响22
- 4.2 适配体体外干扰生物被膜形成22-23
- 4.3 适配体体外干扰绿脓菌素的产生23-25
- 第2章25-29
- 1. 材料25
- 1.1 实验菌株25
- 1.2 培养基25
- 1.3 适配体25
- 1.4 主要仪器和试剂25
- 2. 方法25-27
- 2.1 P.a.基因组抽提25-26
- 2.2 e DNA与适配体干扰后P.a.生物被膜的定量测定26-27
- 3. 结果27
- 4. 讨论27-29
- 结论29-30
- 参考文献30-35
- 综述35-45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红茹;杨松涛;张涛;胡桂秋;夏咸柱;;核酸适配体及其在病原微生物学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2 甘龙杰;兰小鹏;;适配体芯片技术及其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9年06期
3 兰小鹏;;适配体技术及其在医学检验研究中的作用[J];临床检验杂志;2012年10期
4 李晓佩;杨良嵘;黄昆;李文松;孙西同;刘会洲;;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离及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13年01期
5 刘婷先;张娜;;适配体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13年05期
6 姚远;张波;;核酸适配体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7 唐德平;张宇洁;毛爱红;;适配体在体外细胞检测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年13期
8 李红玉;阎辉;;适配体与病毒性感染诊断及治疗[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3年05期
9 满燕;吕雪飞;彭广;宋达;庆宏;;双适配体夹心微阵列芯片在凝血酶检测中的应用[J];生命科学仪器;2014年Z1期
10 胡燕;杨先达;;核酸适配体在肿瘤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圣;刘彩云;卢建忠;;基于核酸适配体和酶循环放大的腺苷化学发光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巍;赵新颖;屈锋;;毛细管电泳法筛选蛋白质的核酸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3 马文韬;古力;屈锋;;毛细管电泳筛选大肠杆菌适配体的初步研究[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4 杨晓娟;邴涛;梅宏成;上官棣华;;核酸适配体用于手性拆分L型和D型色氨酸[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5 郑冬梅;娄新徽;;一种基于结构开关型适配体的无标记荧光传感法[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薛利云;周小明;邢达;;基于核酸适配体探针和酶辅助荧光信号扩增的等温高灵敏度蛋白检测方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梁好均;徐华国;邓伟;;核酸适配体链构象转变的研究[A];2014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8 王晓芳;程琳;耿霞;赵强;;基于适配体修饰的磁珠和量子点荧光法检测凝血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汪海林;章大鹏;;单核苷水平核酸适配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温桂清;范燕燕;梁爱惠;蒋治良;;核酸适配体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检测血清中钾离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文;核酸适配体在医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于洋 田野;蛋白质检测有了新方法[N];吉林日报;2011年
3 记者 耿挺;人工核酸将用于食品新鲜度检测[N];上海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坤;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时间分辨荧光纳米探针的生物毒素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严喜鸾;基于核酸适配体化学发光检测新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胡献刚;新兴适配体在高效净化/诊断环境与生物体内污染物的特点及其机理[D];南开大学;2012年
4 谭誉宇;肿瘤细胞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序列优化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陈秀娟;镰刀菌毒素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及分析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6 何婧琳;基于构象转换和聚合酶反应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邓昆;非标记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8 张学洋;基于适配体和抗体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疾病标记蛋白质分离分析新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9 段诺;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的筛选及分析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10 黎泓波;基于信号放大核酸适配体和G-四链体探针的生化分析新方法[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侠;蛋白质寡核苷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发兰;基于适配体传感器的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3 沈广辉;基于纳米材料的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仲小琴;适配体功能化的纳米粒子探针用于蛋白传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邬期望;基于适配体核酶催化的微流控化学发光法在微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游元丁;基于石墨烯的抗生素特异性适配体筛选和传感器构建[D];江南大学;2015年
7 李一林;基于适配体探针技术的高灵敏度检测蛋白质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8 程琳;以适配体为识别试剂基于催化反应或荧光开关的蛋白质分析新方法[D];山西大学;2013年
9 王靖元;链霉素特异性单链DNA适配体的筛选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3年
10 汪一潭;基于三元模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性能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BHL DNA适配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抑制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5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