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法诱导兔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模型的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21-11-29 02:59
目的探讨采用光化学法建立兔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的方法,观察模型的自然病程及造模后的病理改变。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共40只,分为3组,第1组8只进行连续观测,第2组24只,每个时间点6只分别进行单点观察,第3组8只为正常对照组。第1、2组均右眼造模,经兔耳缘静脉推注10%荧光素钠注射液(0.3 ml/kg)后,右眼在激光接触镜下,以能量100~300 mW,光斑直径100~300μm,波长530 nm,持续时间0.2~0.5 s,应用532激光距离视盘0.5个视盘直径(DD)外进行节段性光凝,光凝一侧或双侧分支静脉,每一静脉击射平均约30点。造模前后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分别在7、14、21和28 d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眼底彩照和FFA检查证实2组兔眼造模后均有BRVO表现,并且2组实验兔光凝血管阻塞程度表现大致相同,模型维持时间及血管再通时间也基本一致,个体差异中循环障碍维持时间各有不同,最长21 d,最短7 d,约81%能维持14~21 d。(2)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在14 d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模型兔(2.83±1.17...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30(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实验兔光凝后彩色眼底照相。可见光凝处静脉血流阻断(黑箭头所示)远端血管扩张,毗邻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周围可见散在出血点
造模后实验兔视网膜整体结构较紊乱,7 d时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严重水肿,内核层和外核层也有轻度水肿;14 d时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外核层相对变薄;21 d与28 d视网膜结构逐渐恢复正常。部分血管可见少量血栓及纤维组织(图3)。统计各时间点实验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与外核层细胞层数,发现在14 d时模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2.83±1.17)明显少于正常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12.33±8.07)个,t=2.480,P=0.020,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基本同正常组;14 d时模型兔外核层细胞(4.00±1.27)层少于正常对照组外核层细胞层数(5.83±0.75)层,t=4.166,P=0.000,有统计学意义(图4),其他时间点较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4 兔视网膜组织中神经节细胞数与外核层细胞层数变化。
不同时间点各组造模后FFA结果示:连续观测组中,3 d时FFA显示有荧光遮蔽和渗漏现象,光凝处局部无灌注;7 d时光凝处血管变迂曲,渗漏区缩小;14 d时血管仍为迂曲状,但回流开始增加,损伤部位血管有荧光素着染,远端血管缓慢充盈;21 d时血管完全再通,但血管仍明显迂曲扩张;单个时间点观测组的动物模型,3 d与7 d时与连续观测组模型表现情况大致相同;14 d时部分动物仍有静脉充盈缓慢延后,血管迂曲变细现象,说明BRVO模型维持稳定;21 d时光凝血管发生再通,可见血管有迂曲变细的形态变化。因此,两个观测分组FFA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均造模成功,光凝血管阻塞程度表现大致相同,并且模型维持时间及血管再通时间也基本一致(图2)。2.3 视网膜组织病理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作用[J]. 谢瞻,梅明,唐勇,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01)
[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研究现状[J]. 赵芃芃,秦梅. 眼科新进展. 2018(05)
[3]光化学法建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及相关研究[J]. 龙盘,严伟明,陈涛,王建丛,李曼红,薛军辉,安晶,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5)
[4]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林小波,李蓉,杜军辉,于照祥,姚杨,常伟平,石蕊,李静,蔡天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54)
[5]光化学法大鼠脑梗死模型的研究进展[J]. 黄硕,张海林,张树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5)
[6]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造影检查眼底血管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J]. 丘红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5(01)
[7]不同色素兔光化学法诱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对比[J]. 乔朱一飞,李明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03)
[8]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调节RVO兔模型凝血因子及微循环作用机制的研究[J]. 吴烈,桑子瑾,唐棠,夏燕婷,吴建国,张楠,马菊梅,康玮,杨迎新,张国亮,武丹蕾.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01)
[9]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造模方法改进后的评价[J]. 李波,董子奕. 广东医学. 2010(24)
[10]光化学法诱导兔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J]. 刘岩,张瑞帆,翁欢,李秋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525703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30(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实验兔光凝后彩色眼底照相。可见光凝处静脉血流阻断(黑箭头所示)远端血管扩张,毗邻视网膜呈灰白色水肿,周围可见散在出血点
造模后实验兔视网膜整体结构较紊乱,7 d时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严重水肿,内核层和外核层也有轻度水肿;14 d时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外核层相对变薄;21 d与28 d视网膜结构逐渐恢复正常。部分血管可见少量血栓及纤维组织(图3)。统计各时间点实验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与外核层细胞层数,发现在14 d时模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2.83±1.17)明显少于正常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12.33±8.07)个,t=2.480,P=0.020,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时间点基本同正常组;14 d时模型兔外核层细胞(4.00±1.27)层少于正常对照组外核层细胞层数(5.83±0.75)层,t=4.166,P=0.000,有统计学意义(图4),其他时间点较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4 兔视网膜组织中神经节细胞数与外核层细胞层数变化。
不同时间点各组造模后FFA结果示:连续观测组中,3 d时FFA显示有荧光遮蔽和渗漏现象,光凝处局部无灌注;7 d时光凝处血管变迂曲,渗漏区缩小;14 d时血管仍为迂曲状,但回流开始增加,损伤部位血管有荧光素着染,远端血管缓慢充盈;21 d时血管完全再通,但血管仍明显迂曲扩张;单个时间点观测组的动物模型,3 d与7 d时与连续观测组模型表现情况大致相同;14 d时部分动物仍有静脉充盈缓慢延后,血管迂曲变细现象,说明BRVO模型维持稳定;21 d时光凝血管发生再通,可见血管有迂曲变细的形态变化。因此,两个观测分组FFA的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动物均造模成功,光凝血管阻塞程度表现大致相同,并且模型维持时间及血管再通时间也基本一致(图2)。2.3 视网膜组织病理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作用[J]. 谢瞻,梅明,唐勇,孙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9(01)
[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研究现状[J]. 赵芃芃,秦梅. 眼科新进展. 2018(05)
[3]光化学法建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大鼠模型及相关研究[J]. 龙盘,严伟明,陈涛,王建丛,李曼红,薛军辉,安晶,张作明.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5)
[4]眼底新生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 林小波,李蓉,杜军辉,于照祥,姚杨,常伟平,石蕊,李静,蔡天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54)
[5]光化学法大鼠脑梗死模型的研究进展[J]. 黄硕,张海林,张树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05)
[6]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造影检查眼底血管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J]. 丘红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5(01)
[7]不同色素兔光化学法诱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对比[J]. 乔朱一飞,李明新.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4(03)
[8]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调节RVO兔模型凝血因子及微循环作用机制的研究[J]. 吴烈,桑子瑾,唐棠,夏燕婷,吴建国,张楠,马菊梅,康玮,杨迎新,张国亮,武丹蕾.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01)
[9]兔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造模方法改进后的评价[J]. 李波,董子奕. 广东医学. 2010(24)
[10]光化学法诱导兔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J]. 刘岩,张瑞帆,翁欢,李秋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52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52570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