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预防与干预的公共卫生模型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08-07 20:2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成为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不仅给受创个人带来负面的身心反应,同时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经济损失,对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压力和沉重负担。国际上正在兴起的心理创伤预防与干预的公共卫生模型,包括初级普适性、次级选择性、三级针对性的三级体系和个体、关系、社区、社会四个层次。基于此模型,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心理服务工作,对未来工作提出以下建议:推动心理创伤预防和干预与公共卫生行动结合,构建针对不同创伤暴露程度的层级式心理创伤干预体系,加强对创伤心理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并鼓励协同合作,鼓励国内创伤心理服务与研究体系建设。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与公共卫生的影响
(一)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二)创伤事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二、心理创伤预防与干预的三级公共卫生模型
(一)创伤的初级预防与干预
(二)创伤的次级预防与干预
(三)创伤的三级预防与干预
三、启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击疫情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J]. 陈雪峰,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3)
[2]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的情绪健康和社会心态现状[J]. 郭菲,蔡悦,王雅芯,李月漪,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20(04)
[3]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若干建议[J]. 赵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2)
[4]经历风灾中学生的复原力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主反刍的中介作用[J]. 周琳丽,周江莹,安媛媛,马辉. 四川精神卫生. 2018(02)
[5]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安媛媛,苑广哲,伍新春,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1)
[6]突发人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J]. 刘正奎,刘悦,王日出.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2)
[7]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现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杨颖,徐齐兵,赛晓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01)
[8]美国9·11事件对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影响——灾难心理学视角的回顾与展望[J]. 安媛媛,伍新春,陈杰灵,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9]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综述[J]. 谢晓非,林靖. 中国应急管理. 2012(01)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 易凌,王忠灿,姜志宽,郑亦军,吴文智.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7)
本文编号:3670993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与公共卫生的影响
(一)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二)创伤事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二、心理创伤预防与干预的三级公共卫生模型
(一)创伤的初级预防与干预
(二)创伤的次级预防与干预
(三)创伤的三级预防与干预
三、启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抗击疫情凸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J]. 陈雪峰,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3)
[2]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的情绪健康和社会心态现状[J]. 郭菲,蔡悦,王雅芯,李月漪,陈祉妍. 科技导报. 2020(04)
[3]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若干建议[J]. 赵路.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02)
[4]经历风灾中学生的复原力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主反刍的中介作用[J]. 周琳丽,周江莹,安媛媛,马辉. 四川精神卫生. 2018(02)
[5]社会支持对震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安媛媛,苑广哲,伍新春,王文超.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8(01)
[6]突发人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J]. 刘正奎,刘悦,王日出.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2)
[7]创伤后应激障碍流行现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杨颖,徐齐兵,赛晓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 (01)
[8]美国9·11事件对个体心理与群体行为的影响——灾难心理学视角的回顾与展望[J]. 安媛媛,伍新春,陈杰灵,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9]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综述[J]. 谢晓非,林靖. 中国应急管理. 2012(01)
[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 易凌,王忠灿,姜志宽,郑亦军,吴文智.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7)
本文编号:3670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367099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