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乙型肝炎病毒肿瘤蛋白细胞靶标HBXIP负向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2:00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肿瘤蛋白细胞靶标HBXIP负向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Toll样受体4 HBXIP 自噬溶酶体 转录因子EB


【摘要】:目的:研究HBXIP在LPS诱导的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的作用;阐明HBXIP在TLR4转运和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构建pcmv-mHBXIP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序鉴定。2.定量PCR与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BXIP的表达规律,分析LPS刺激下HBXIP的表达变化。3.以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为细胞模型,建立HBXIP高表达和表达抑制的稳定转染细胞系,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HBXIP高表达和表达抑制的稳定转染细胞系。4.用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HBXIP高表达的Raw264.7细胞系以及HBXIP表达抑制的Raw264.7细胞系中IL-6、IL-1β、TNF-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LPS诱导下NF-κB信号通路以及MAPKs信号通路的变化(包括KKα/β、IκBα、p65、JNK、Erk、p38、IRF3等)。5.通过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HBXIP和TLR4的直接作用;通过FACS分析巨噬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TLR4蛋白水平,用定量PCR检测TLR4的转录水平变化。6.通过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HBXIP高表达的Raw264.7细胞系以及HBXIP表达抑制的Raw264.7细胞系中LC3Ⅱ的表达情况以及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7.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XIP对巨噬细胞溶酶体数量以及溶酶体pH的影响。8.利用激光共聚焦,定位分析HBXIP高表达的Raw264.7细胞系以及HBXIP表达抑制的Raw264.7细胞系中TLR4与溶酶体以及自噬小体的共定位。9.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BXIP对巨噬细胞中转录因子EB (transcription factor EB, TEFB)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分析HBXIP对TFEB核转位的影响。10.电镜观察HBXIP高表达和表达抑制的稳定转染细胞系中溶酶体的形态。11.用TFEB siRNA, Rab7 siRNA, mTORCl的激动剂Cycloheximide(CHX),溶酶体活性抑制剂Chloroquine diphosphate (CQ),自噬溶酶体融合抑制剂Vinblastine处理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BXIP对TLR4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1. HBXIP在LPS的刺激下呈现时间依赖性。2. HBXIP能够使IL-6、IL-1β、TNF-α、IFN-β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显著下调,HBXIP能减弱LPS诱导下NF-κB信号通路以及MAPKs信号通路的磷酸化。3. HBXIP对TLR4的蛋白水平有靶向调控作用,HBXIP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TLR4的蛋白表达。4. HBXIP过表达能促进LC3Ⅱ的表达,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细胞自噬。5. HBXIP过表达能减少TFEB的磷酸化水平,促进其核转位,从而影响溶酶体的数量和功能。过表达HBXIP后,再用自噬溶酶体相关抑制剂处理,HBXIP对TLR4的下调作用消失。结论:HBXIP通过促进转录因子TFEB的活化,提高了溶酶体以及自噬溶酶体的活性,促进TLR4的内吞和降解,抑制了LPS诱导的IL-6, IL-1β, TNF-α以及IFN-β炎症因子的分泌。我们认为HBXIP是一个新的TLR4信号转导的负向调控分子。
【关键词】:Toll样受体4 HBXIP 自噬溶酶体 转录因子EB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373.21
【目录】:
  • 致谢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缩略词表11-14
  • 1. 绪论14-17
  • 2. 材料和方法17-30
  • 2.1 材料17-22
  • 2.2 实验方法22-30
  • 3. 实验结果30-53
  • 3.1 mHBXIP的全长克隆30
  • 3.2 HBXIP能被LPS诱导产生30-31
  • 3.3 HBXIP调节TLR4信号转导的研究31-37
  • 3.4 HBXIP抑制TLR4的表达37-39
  • 3.5 HBXIP对自噬的影响39-41
  • 3.6 HBXIP对溶酶体的影响41-47
  • 3.7 HBXIP促进TLR4转移到自噬溶酶体47-53
  • 4. 讨论53-56
  • 参考文献56-60
  • 综述60-74
  • 参考文献68-74
  • 作者简介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世恭;;植物的溶酶体系统[J];植物杂志;1988年04期

2 左芳;许超;陈铭德;;探究草履虫溶酶体内pH的科技实验活动[J];生物学教学;2010年03期

3 顾清娴;;溶酶体与细胞内吞作用[J];生物学教学;1990年01期

4 孙敬三;;植物细胞——第九讲 溶酶体、过氧化物体和乙醛酸循环体[J];植物杂志;1979年02期

5 李莉,石玉秀;线状溶酶体及其细胞生物学特性[J];解剖科学进展;1995年02期

6 张磊;阳宇;吴传芳;;一种新型的通过免疫富集纯化溶酶体方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3年11期

7 罗深秋;肖焕才;朴英杰;酒井真弘;小川和朗;;线状溶酶体的电镜细胞化学观察[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1992年01期

8 郭晓强;;一位生物化学家的细胞之旅——德迪夫与溶酶体发现[J];科学;2014年03期

9 张过江,王嘉,,姚军兰,刘晓麒;关于吖啶橙测定溶酶体H~+-ATPase转运H~+的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年06期

10 黄巨恩;;关于动物机体细胞溶酶体起源的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黎;崔宗杰;;溶酶体可作为可重建性钙库调节胞浆钙信号的产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龙鼎新;伍一军;;神经病靶酯酶的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遗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学术会议、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广东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吴选俊;李柱;吴淑琪;韩家淮;杨柳;韩守法;;含有罗丹明衍生物的荧光探针用于溶酶体成像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李柱;吴淑琪;韩家淮;韩守法;;含有酸激发罗丹明衍生物的pH探针用于溶酶体酸度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易静;张蕙心;张岚;汤雪明;;溶酶体在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调节中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6 肖义;于海波;王璐;叶智伟;张新富;;溶酶体定位的荧光分子探针[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范艳斌;李春炎;李富友;陈道勇;;磷酸酶响应的纳米探针在溶酶体特异性成像方面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8 李伯勤;辛华;李峥;;溶酶体发生的Flash动画表达与教学应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赵一蓉;李银辉;杨荣华;;纳米孔道实验室:目标物和pH双刺激响应的溶酶体Cu~(2+)传感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10 李平;肖海滨;张雯;张卫;王慧;刘璐;刘伟;唐波;;用于溶酶体内氯离子定量荧光比率成像的单激发-双最大发射荧光探针[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3分会:分析可视化及交叉学科新方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盛楠;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成功绘制我国溶酶体疾病谱[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耶鲁大学科学家解释细胞防护机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艳艳;槲皮素对溶酶体活性铁介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及自噬功能紊乱的拮抗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田雪君;钙离子电压门控通道调节溶酶体与内涵体和自噬体融合及其维持神经系统稳态平衡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璐;靶向细胞溶酶体或染色质的粘度荧光探针[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4 刘波;乙型肝炎病毒通过干扰溶酶体成熟抑制细胞自噬性降解途径[D];浙江大学;2013年

5 黄娟;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QP4内化和溶酶体分选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浩;布鲁氏菌侵染巨噬细胞后对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孟素芳;溶酶体在镉诱导WRL-68细胞自噬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郑邦旭;星形胶质细胞溶酶体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贾盼盼;Hsf4对溶酶体活性的调控[D];河南大学;2015年

5 庄宁彤;乙型肝炎病毒肿瘤蛋白细胞靶标HBXIP负向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聂斯;靶向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家族的溶酶体探针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婧熠;碳纳米管在神经细胞溶酶体与细胞膜交换中对钙离子平衡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刘萌;虹鳟鱼γ-IFN诱导的溶酶体巯基还原酶及LIGHT(TNFSF14)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郭培霞;质子泵抑制剂对羟基氯喹治疗SLE的干扰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89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589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