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多黏菌素B的压电生物传感器检测内毒素
本文关键词:固定多黏菌素B的压电生物传感器检测内毒素
【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快速、定量和灵敏的内毒素(ET)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硅烷化的晶体表面将多黏菌素B(PMB)固定到ET切割10MHz压电石英晶体表面,研制成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测血浆中ET浓度的压电生物传感器。结果该传感器检测中,ET在0.5~20.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探讨了PMB浓度、溶液的离子强度和pH值以及反应时间等对ET吸附性能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用于临床和环境检测。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关键词】: 内毒素 多黏菌素B 生物传感技术 压电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01047)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项目(20125503210018)
【分类号】:R378
【正文快照】: 内毒素(endotoxin,ET)系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产物,其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细菌最主要的表面抗原物质[1-5]。ET是造成脓毒症、ET血症的关键介质,当生物体遭受创伤、烧伤、感染以及进行血液透析、外科手术时特别易于感染而发展为脓毒症。家兔热源法是最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森;罗成;戴顺英;;乳化剂和保存条件对两种苏芸金杆菌杀蚊δ—内毒素的形响[J];微生物学杂志;1989年04期
2 姚春艳;府伟灵;;适配子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3 韦湘洲;欧定宏;杨红梅;;细菌内毒素的耐受机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05期
4 徐松;王军;朱玉亮;;细菌内毒素O-特异性链合成中鼠李糖羟基的选择性研究[J];化学世界;2011年06期
5 杨莲芬,程尧章,鲁齐发;不同毒力布鲁氏菌株内毒素生物学活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88年01期
6 李虹;王顺靖;萧卓然;张蕴惠;肖晓蓉;郑光静;易平;;牙周病优势菌群内毒素脂多糖的研究——Ⅱ.牙周病优势菌群内毒素脂多糖鲎活性当量的比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0年04期
7 郭伟;张杰;李颖;;细菌的致病性[J];中国医疗前沿;2008年04期
8 李宇宁;曹红卫;郑江;刘鑫;鲁永玲;王艳艳;;一种高效FITC标记LPS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9 ;生物防治因子[J];生物技术通报;1987年12期
10 蒋益林;易霞;;Bacillus halodurans XJU-80致病性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翔;吴泽志;蔡绍皙;王晓军;罗向东;杨宗城;黎鳌;;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生物力学机理[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汪泱;袁铿;曹勇;李国辉;周水莲;;氯化镧中和内毒素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涂健;祁克宗;;抗生素和内毒素诱发鸡肠源性大肠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万志红;陆松敏;陈惠孙;;内毒素上调巨噬细胞膜CD14表达与膜脂微环境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董中华;黄国亮;邓橙;徐书宽;朱疆;杨阳;阳小勇;;一种生物传感器对葡萄糖溶液的实时分析[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郑建斌;盛庆林;;生物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亚锋;杨向军;李红霞;蒋文平;;起搏基因HCN4慢病毒载体的构建[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钢;;肠黏膜屏障的现代概念[A];第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学术交流大会暨胆道胰腺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9 方宏清;张君;陈惠鹏;;适于表达纯化外源蛋白的新型大肠杆菌[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晓磊;郭建博;杨景亮;;分子生物学在环境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忠霞;借毒杀敌,无毒蛇防身有怪招[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王秀春;人体的防御线——菌膜屏障[N];民族医药报;2006年
3 张昕;基因的基础是核酸[N];北京日报;2000年
4 王有国;我也会借水灾泛滥[N];家庭医生报;2006年
5 中国农业科学院 张军民 博士;警惕防范转基因生物产品潜在的风险[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东星;睾酮通过细胞膜雄激素受体影响骨髓巨噬细胞中Notch受体及配体的表达[D];四川大学;2004年
2 王泽君;外源性NO和衍生型NO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及胞内Ca~(2+)浓度[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3 张艳丽;基于邻近表面杂交分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蛋白和核酸的检测[D];湖南大学;2008年
4 殷玉和;DNA疫苗生产工艺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廖雪玲;载脂蛋白A-Ⅰ在机体急性相反应中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嗣新;微囊藻毒素的生态学和毒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7 李颜颜;弗朗西斯菌类脂A的结构多样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王海波;基于氧化石墨烯和端粒酶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9 刘雪平;基于纳米金信号转换和信号放大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义霞;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单碱基突变与蛋白质的检测[D];湖南大学;2010年
2 吴丹红;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重金属和蛋白质的检测[D];湖南大学;2010年
3 周广举;人内皮细胞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OLA1)的启动子克隆及初步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李波;单碱基多态性和蛋白质的检测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孔进;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宋庆贺;人lrp-cDNA全长编码区的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蒋静;IFN-β基因启动子调控区域的分析及IRF-3报告基因的构建[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8 高恒;猪牛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N端cDNA的克隆和原核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9 傅璐;抗ErbB2嵌合抗体chA21的大规模纯化工艺的建立及质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彭莹;细胞凋亡相关的生物传感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20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62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