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解剖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6:38

  本文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解剖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胫后动脉 穿支分布 解剖 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摘要】:1背景目前临床中缺乏对胫后动脉穿支及其次级分支分布特点的详细解剖学研究。临床中对穿支系列组织瓣中的穿支皮瓣和带蒂穿支皮瓣研究较多,而罕见对穿支双叶皮瓣、穿支嵌合组织瓣和穿支蒂桥式组织瓣相关研究。2目的2.1第一章: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解剖学研究研究胫后动脉穿支血管及其次级分支血管分布特点,为胫后动脉穿支系列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2.2第二章: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应用研究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系列组织瓣修复不同种类创面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促进该系列组织瓣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践依据。3方法3.1第一章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临床中10例病情相对稳定且需切取携带胫后动脉的小腿内侧较大皮瓣的患者,通过切取小腿内侧皮瓣的过程中充分显露胫后动脉穿支及其次级分支血管,观察并记录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数目、类型、管径、蒂长以及次级分支的分布特点等,同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3.2第二章术前对双侧或设计侧小腿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然后应用CDFI对胫后动脉中上段较大穿支及其次级分支进行追踪,寻找不同种类穿支血管。根据受区创面组织缺损特点,选择合适的胫后动脉中上段穿支血管,设计并切取所需种类穿支系列组织瓣。本组共24例,其中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双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区域软组织缺损5例;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应用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嵌合组织瓣桥式转移修复患侧小腿复合组织缺损2例。4结果4.1第一章10例患者小腿内侧胫后动脉共发出穿支血管数为52支,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次级分支血管可分为四种类型。小腿上1/3发出穿支血管数较少,蒂部长且管径粗;中下2/3发出穿支血管数较多,其中中1/3穿支血管相对较长且较粗,下1/3穿支血管较短且较细。4.2第二章本组24例胫后动脉穿支系列组织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外形、弹性、质地、色泽均可。术后随访X线片,均在3~12个月骨折线消失,骨愈合良好。其中12处皮瓣存在不同程度臃肿,经过二期去脂修整后与周围皮肤平齐,其余皮瓣外形较为满意。15例手部损伤的患者,术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可1例。9例足部及小腿部创伤的患者,术后经过锻炼,可负重行走且未感觉疼痛。5小结5.1第一章小腿内侧上2/3段胫后动脉发出的穿支,适合切取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的胫后动脉穿支系列组织瓣;下1/3段胫后动脉发出的穿支,适合切取带蒂转移的胫后动脉穿支系列组织瓣。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次级分支血管有四种类型,可切取穿支系列组织瓣,如穿支皮瓣、穿支双叶皮瓣、穿支嵌合组织瓣、穿支蒂桥式组织瓣等。5.2第二章以胫后动脉发出的单一穿支为蒂切取的穿支双叶皮瓣、穿支嵌合组织瓣和穿支蒂桥式组织瓣是可行的。三种组织瓣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胫后动脉主干血管,供区影响小,受区外形功能恢复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创面修复方法。
【关键词】:胫后动脉 穿支分布 解剖 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58.3;R322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解剖学研究12-23
  • 1 前言12-13
  • 2 材料与方法13-14
  • 3 结果14-16
  • 4 讨论16-17
  • 5 小结17-18
  • 附图18-22
  • 参考文献22-23
  • 第二章 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应用研究23-43
  • 1 前言23-24
  • 2 材料与方法24-27
  • 3 结果27-30
  • 4 典型病例30-37
  • 5 讨论37-40
  • 6 小结40-41
  • 参考文献41-43
  • 综述 胫后动脉及其穿支供血系列组织瓣的研究进展43-54
  • 参考文献50-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4-55
  • 致谢55-56
  • 个人简历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铭东,刘义富,赵贵臣,张彦凌,张洪良;胫后动脉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年01期

2 韩洪武;李德华;刘学元;王盼;刘学;;胫后动脉的解剖学测量[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陆清声;景在平;;胫后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成形术一例[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4 欧洋;马建军;翟雪佳;魏静静;孔孟丹;袁嘉阳;卓一然;刘心见;;胫后动脉发出异常支行于外踝后方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年04期

5 殷铭东;胫后动脉内侧肌间隙皮动脉变异一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89年03期

6 王俭,,田鸿雁,苗广林,尹军,王文杰,蔡凤英;胫前动脉挫裂胫后动脉钳闭50小时重建血运成功—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4年07期

7 王虎;刘东昕;李学东;;逆行胫后动脉皮瓣修复足部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03期

8 吴生玉;山文容;黄继义;;胫后动脉轴型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J];四川医学;1987年01期

9 李松巍,毛聚昌,沈延东,徐全芳;胫后动脉桥式皮瓣的临床应用[J];宁波医学;1999年05期

10 林野,李英普,李柱田;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永辉;季卫平;;胫后动脉皮支逆行交腿皮瓣在小腿下1/3再次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A];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刘绍江;钟凤林;兰玉平;赵晨阳;徐兵;肖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蔡晓斌;吴忠伟;金子清;吴大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骨外露创面[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建宁;巨积辉;王强;;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世界首例断肢再植成功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13年

5 赵风景;张兴群;姚建民;马亮;张龙春;陈莹;徐一波;王鹏;祝震;;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背皮肤缺损[A];2012年浙江省手外科学暨显微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季卫平;兰俊;沈永辉;黄自强;赵鹏飞;李浩;;胫后动脉皮支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交腿移植修复足踝部缺损16例报道[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魏在荣;王达利;孙广峰;唐修俊;韩文杰;金文虎;王玉明;;小腿中段胫后动脉穿支蒂网状供血组织瓣修复小腿中上段创面[A];贵州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成立大会暨手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屈志刚;刘育杰;丁小珩;焦鸿生;张宏勋;方光荣;;应用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额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魏在荣;孙广峰;唐修俊;王达利;王玉明;韩文杰;;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魏在荣;孙广峰;唐修俊;王达利;王玉明;韩文杰;;胫后动脉穿支蒂小腿内后侧网状供血皮瓣修复足、踝部巨大创面[A];贵州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成立大会暨手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阿健;天寒地冻招致脉管炎[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梅艳;应用高频超声对比研究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小腿段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扬;胫后动脉穿支分布特点的临床解剖与应用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6年

3 庄振华;远端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缺损解剖与临床初步应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建书;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5 李彦飞;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同侧及对侧小腿中远段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阳宏奇;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7 杨铭;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应用解剖[D];吉林大学;2010年

8 罗鑫;股动脉联合足背/胫后动脉入路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短期疗效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40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640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