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安徽省耐唑类药物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突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23:02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耐唑类药物白念珠菌ERG11基因的突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唑类 白念珠菌 ERG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临床分离的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ERG1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耐药的关系。方法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安徽省40所医院2012年9月份收集的198株白念珠菌进行培养分离,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提取筛选出耐药的菌株及3株敏感株的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其ERG11基因,扩增后送之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已知标准序列(X13296)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PCR产物电泳后均成功获得预期大小的片段,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34个不同的碱基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位点为14个。结论本研究发现耐唑类药物的白念珠菌存在多个错义突变位点,且多为多位点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其中T123I、Y334S、V452D和L480F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
【关键词】唑类 白念珠菌 ERG 耐药性
【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基金项目(编号:2008A001)
【分类号】:R379.4
【正文快照】: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容易引发感染,可导致念珠菌阴道炎、念珠菌血症、鹅口疮等疾病。伴随唑类抗真菌药物广泛和不规范的应用,临床出现越来越多耐唑类药物的菌株,其中唑类药物的靶酶编码基因ERG11的突变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建军,张宏;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部分序列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年03期

2 董正蓉,张宏;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部分序列的比较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年07期

3 王鲁,叶庆佾,唐书谦;白念珠菌芽管特异性抗原的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4年03期

4 王鲁,张雪,刁庆春,刘荣卿,钟白玉;三株抗白念珠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廉翠红,刘维达;与白念珠菌黏附和侵入相关的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年05期

6 李安生;;核苷和核苷酸对白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及细胞 cAMP 与芽管形成的关系[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年04期

7 吕桂霞;玉米粉液基培养促进白念珠菌厚壁孢子的形成[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03期

8 唐宁枫!210042南京,吴绍熙!210042南京,郭宁如!210042南京,焦端清,秦浚川;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分离与纯化[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9 张宝军,叶庆俏,周村建,李彦,唐书谦,李芹阶;白念珠菌ATCC-90028菌丝相的诱导[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年02期

10 苑天红,王明永,吴升伟,吴承龙;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对二相性白念珠菌的吞噬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仁勇;;白念珠菌聚苯乙烯黏附增强基因1的研究进展[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泽虎;吕雪莲;吕桂霞;沈永年;徐宏彬;陈伟;胡素泉;刘维达;;烟曲霉选择性培养基的实验研究[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官芝;马海丽;;念珠菌黏附特性对比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初步研究[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冬云;谭升顺;马慧群;马韵琴;陈庆秀;;白念珠菌的毒力研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的测定[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梁勇;桂磊;魏东盛;邢来君;李明春;;Rim101蛋白是白念珠菌在碱性缺铁环境中生长的必需蛋白[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黄孝天;傅颖媛;莫冰;况南珍;余克花;;白念珠菌免疫显性抗原的分离纯化及鉴定[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王慧;梁勇;魏东盛;邢来君;李明春;;Rim101和Crz1转录因子在碱性pH条件下对白念珠菌胞内钙波动的协同调控作用[A];2010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苏英;李春阳;;甲紫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泽虎;吕雪莲;吕桂霞;沈永年;徐宏彬;陈伟;胡素泉;刘维达;;烟曲霉选择性培养基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白念珠菌耐药相关蛋白Rta2p与脂筏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刘伟;白念珠菌CaSCH9基因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孙孝;白念珠菌钙调蛋白基因(CMD1)缺陷菌株的构建及CMD1功能性基因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周村建;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5 唐人杰;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路及其靶基因RTA2在白念珠菌耐药性形成中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李西川;酿酒酵母菌和白念珠菌中RCK2和HOG1蛋白激酶在高渗胁迫,氧化胁迫和细胞壁完整性方面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冯金荣;白念珠菌CaPTC2,,CaPPH3和CaPTC5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陈江汉;白念珠菌菌相转换基因HYR1启动子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高平挥;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Cdr1p构效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10 黄广华;EAP2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态的转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奚志琴;耐伊曲康唑克柔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钟毅;白念珠菌苹果酸脱氢酶的结构及功能初步研究[D];中山大学;2012年

3 张蕾;紫外线对白念珠菌生长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新成;白念珠菌耐药性与唑靶酶基因ERG11表达水平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董玲玲;生物被膜型白念珠菌代谢物分析及代谢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6 郭雅莉;白念珠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7 黄悦;白念珠菌HOG基因致病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玉倩;BDSF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D];复旦大学;2011年

9 石婧;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药物敏感性及ERG11基因序列差异的探讨[D];暨南大学;2004年

10 杜玮;白念珠菌CaRCH1基因的功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40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6640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5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