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绪诱发下抑郁症患者风险决策的对照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情绪诱发下抑郁症患者风险决策的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年
不同情绪诱发下抑郁症患者风险决策的对照研究
魏旻俊
【摘要】:目的 探讨在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刺激下,抑郁症患者和正常人群之间风险决策的差异。比较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抑郁症患者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间的关系。 方法 诱发快乐情绪的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例,诱发悲伤情绪的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不经情绪诱发(自然情绪)的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各组之间一般资料无差异。诱发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被试在情绪诱发实验结束后进行风险决策能力测试;自然情绪被试不进行情绪诱发实验,直接进行风险决策能力测试。比较抑郁症患者和正常被试情绪诱发效果和执行风险决策的差异;另外对抑郁症患者组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抑郁症患者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间的关系。 结果 1、诱发快乐情绪和悲伤情绪下,抑郁症患者组被试和正常对照组被试情绪诱发强度比较。两组组间比较:在快乐情绪刺激下,正常对照组被试比抑郁症患者组被试表现为情绪诱发强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悲伤情绪刺激下,抑郁症患者组被试比正常对照组被试表现出情绪强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比较:抑郁症患者组被试在悲伤情绪刺激下情绪强度比快乐情绪刺激下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快乐情绪刺激下情绪强度比悲伤情绪刺激下高,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决策频率比较如下: (1)在自然情绪下,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风险决策频率比较:两组组间比较,抑郁症患者组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比正常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抑郁症患者组的惩罚后风险比奖赏后风险选择的频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惩罚后风险比奖赏后风险选择的频率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抑郁症患者在不同情绪刺激下风险决策频率比较:与自然情绪下比较,被试在快乐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均值虽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情绪下比较,抑郁症患者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正常对照组被试在不同情绪刺激下风险决策比较:与自然情绪下比较,被试在快乐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然情绪下比较,被试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奖赏后风险和惩罚后风险选择的频率均值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6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肝郁脾虚证(19例)占32%、肝郁气滞证(16例)占27%、心脾两虚证(14例)占23%、肝肾阴虚证(8例)占13%及其他证型(3例)占5%。 4、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各因子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比较,结果如下: (1) HAMD总分比较:方差分析得(F=3.58,P0.05),进行LSD比较,肝肾阴虚证总分高于肝郁气滞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因子分1焦虑/躯体化:方差分析得(F=3.71,P0.05),进行LSD比较,心脾两虚证的分数高于肝郁气滞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因子分2体重减轻:方差分析得(F=4.28,P0.05),进行LSD比较,肝郁脾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因子分3认知障碍:方差分析得(F=3.93,P0.05),进行LSD比较,肝肾阴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因子分4阻滞:方差分析得(F=4.43,P0.05),进行LSD比较,肝肾阴虚证比肝郁气滞证分数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因子分5睡眠障碍:方差分析得(F=2.65,P0.05),各证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抑郁症患者对快乐情绪、奖赏反馈刺激较迟钝,对悲伤情绪、惩罚反馈刺激高度敏感;抑郁症患者倾向于规避风险,尤其是在悲伤情绪、惩罚反馈刺激下。 2、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常见类型中所占比例较大者为肝郁脾虚证、肝郁气滞证和心脾两虚证。 3、肝肾阴虚证HAMD总分比肝郁气滞证高,其中认知障碍和阻滞两因子较高;心脾两虚证患者比肝郁气滞证患者焦虑/躯体化明显;肝郁脾虚证和心脾两虚证患者比肝郁气滞患者体重减轻明显;各证型在睡眠障碍因子无差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光;论“宣畅少阳”在治疗郁证中的应用[J];甘肃中医;1999年03期
2 张海男,胡随瑜,陈泽奇,罗建清,张宏耕;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类型第一轮专家问卷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吕黎明;郁证探微[J];江西中医药;1999年02期
4 袁辉;祁吉;;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f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5 刘小玉;王学义;任庆云;金圭星;刘春梅;尤红;王金成;史少霞;郭新字;王永良;;青少年抑郁症的执行功能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J];临床荟萃;2012年15期
6 张喜燕;杜亚松;龚云;李惠琳;赵滢;蒋良函;;青少年重症抑郁症患儿执行功能的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13期
7 张卫东,刁静,Constance J.Schick;正、负性情绪的跨文化心理测量:PANAS维度结构检验[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8 王丽芳,李建平,李琳,代景华,阎克乐;四种情绪对指温、呼吸和血压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5期
9 李建平,张平,王丽芳,代景华,阎克乐;5种基本情绪自主神经反应模式特异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3期
10 林明方;李建军;王桂华;蒋湘玲;郭敏;李传资;赵应满;余宁;;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额叶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珍,郑梅生,郑云菊,周明林;24h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与肝阴虚肝阳亢的关系[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2 黄韫慧;吕爱芹;王垒;施俊琦;;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的效度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迟立忠;周湘文;戴劲;;情绪变化对羽毛球运动员决策速度准确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郑莉,王克勤;抑郁症中西医论治评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嵇波,陈家旭,鲁兆麟;浅析DME方法学与中医方证研究思路的联系[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9期
6 尤劲松,胡随瑜,张宏耕;中医肝证情绪测量及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相关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年11期
7 王爱成,王玉来,李柏,陈锦峰,尹岭,尹大一,姚树林,单保慈;肝气郁结证相关脑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8期
8 刘子旺;王玉来;郭蓉娟;尹岭;姚斌;;利用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复杂度对肝气郁结证患者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10期
9 于丽丽;王天芳;焦扬;赵燕;薛晓琳;吴秀艳;杜彩凤;于晓飞;姜尚上;邓华亮;屈凯;王庆国;;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中医证候要素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10 杜彩凤;王天芳;吴秀艳;赵燕;王庆国;;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状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耕;程明;李永贵;;试论中医心理评定量表的编制、应用与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哲;胡随瑜;陈泽奇;陈珍贵;;简明抑郁症中医证候自评量表初步编制[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安春平;;2000年以来抑郁症的中医病机、证候研究概述[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星;刘务勤;赵上果;张乐平;;肝郁气滞证与风轮形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毛稚霞;李根起;杨媛;郭新宇;程娟;张京华;;解郁汤合并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唐庆;;高血压病动态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与肝阴虚肝阳亢的关系[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梁清华;曾年菊;熊新贵;区健刚;萧梅芳;张雨星;梁相辉;赵艳;杨波;刘维;;脑梗死肝阳化风证外周血淋巴细胞相关蛋白质的鉴定和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熊新贵;梁清华;侯俊良;陈疆;刘爱平;鄢东红;关勇军;;高血压脑出血肝阳化风证与肝阳上亢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郝晋东;孟宏;;运用中医体质学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分析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解鸿雁;王健英;魏育林;;不同音乐作用下人的自主神经生理反应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二十周年会庆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宣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薪酬满意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马学红;针刺抗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朱祺仁;靳三针结合中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薛丽飞;老年抑郁症证候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张凡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贺立娟;柴胡疏肝散对肝气郁结证模型大鼠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及多巴胺2型受体干预机制的MicroPET/CT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嵇波;逍遥散证理论研究及临床宏观、微观指标的实验论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韩毳;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都广礼;疏肝利胆法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代谢与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10 畅洪昇;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林,潘其民,赵玉秋,陈泽奇,黎杏群,傅孟如,欧阳晓光;中医肝病证候临床辨证标准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1期
2 张艳美;慢性应激、大脑损害与抑郁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2期
3 崔青,彭昌孝,刘文;抑郁症患者脑的磁共振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4 杨林;论肝郁与抑郁症[J];陕西中医;2000年06期
5 杨庆南;段敬利;王家勤;穆俊林;李全会;侯永花;史永香;张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执行功能Nogo-P300水平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1期
6 武成,李慧吉;心理疾病——抑郁症的诊断与中医分型[J];天津中医;2001年01期
7 岳珍珠,张德玄,王岩;冲突控制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8 夏军,陈军,周义成,张景峰,杨波,夏黎明,王承缘;抑郁症患者海马及杏仁核容积异常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2期
9 黄延焱,吴晓琰,朱珍,施小梅,耿道颖;卒中后伴发抑郁障碍患者的脑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年02期
10 陈树林;刘军;李凌江;夏薇薇;胡德文;张锦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赛娟,张静,陈玉平;忧郁症的治疗与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年05期
2 冯茂森;郁症治愈一得[J];内蒙古中医药;1996年S1期
3 张怀礼;文坛蔓延文化忧郁症[J];健康生活;1997年09期
4 贾洪斐;从黛玉归天谈郁症[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3年11期
5 靳桂枝,于晓红,,张仁尊,田淑贤,崔淑杰;郁症治验[J];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05期
6 李斌;你患有忧郁症吗?你担忧自己的身体健康吗?[J];健康必读;1998年02期
7 庾晋 ,周洁;请关注忧郁症[J];家庭中医药;2000年11期
8 胡正朝;郁症32例治疗小结[J];现代中医药;1997年01期
9 刘晓丽;男人小心忧郁症[J];家庭中医药;2004年02期
10 柏玉清;逍遥散加减治疗郁症10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广生;;四花穴治疗抑郁症54例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燕鸣;;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虢周科;;抑郁症的中医治疗[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谷卫;;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刘新华;诺敏;;试论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辅导[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麻春晴;;针灸治疗癔病的临床进展[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姚憬;杜笥凤;;中医治疗颅脑外伤后遗症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戎;;大黄为主治疗抑郁发作36例疗效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翁金花;;化梅汤治疗“梅核气”158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张峰;李法曾;;六种中草药抗抑郁症机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徐晓蓉 记者 李映晖;[N];南京日报;2005年
2 李方;[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3 张存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欣桦;[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海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宗河;[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7 翁晖亮;[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鲁海燕;[N];华夏时报;2004年
9 刘永红;[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王秀春;[N];民族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霖;抑郁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及NE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皇甫杰(Dr Andrew MacLean Pagon);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躯体化,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旻俊;不同情绪诱发下抑郁症患者风险决策的对照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2 丁若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改变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江常莺;肝郁气滞型抑郁症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张姝;肝郁型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脑功能影像学差异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池名;抑郁症患者大脑多神经递质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杨昕婧;基于RWS原则的电针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孔婷婷;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者的注意偏向[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美香(STEPHANIE STELLA);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脑内INH、EXC神经递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杨婧;家庭治疗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的个案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10 陈小平;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辨证分型脑内5-HT、NE、DA神经递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情绪诱发下抑郁症患者风险决策的对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3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43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