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抑郁性别差异及其执行控制功能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春期抑郁性别差异及其执行控制功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医科大学》 2014年
青春期抑郁性别差异及其执行控制功能的研究
王熙
【摘要】:目的描述青春期抑郁症状的年龄、Tanner分期(Tanner stage)及其性别分布特征,初步阐明前额叶执行控制功能在青春期抑郁症状性别差异中的可能效应。 方法青少年抑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中采用方便抽样在全国范围内选取9个城市(沈阳、天津、太原、上海、合肥、武汉、郑州、重庆、广州),再以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以上述9个城市小学4年级~高中3年级学生共20099人作为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班学生发放心理检测问卷,通过性征发育检查以及《儿童抑郁量表》获得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及其性别差异,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共19514人。 在前额叶执行控制功能在青春期抑郁症状性别差异可能效应研究中对蚌埠地区第三实验小学1750名3~5年级小学生进行抑郁症状的评定,然后3~4年级学生由父母填写《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5年级学生由自己填写《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自评版)》。 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随年龄增长男女交叉分布。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为14.81%,男、女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6.35%和14.43%。城市、农村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23%和16.35%。10岁和11岁年龄组,女童抑郁症状检出率均低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χ2=5.81,,P<0.05)。17岁年龄组,男童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P<0.05)。在Tanner发育II期,男童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χ2=6.59,P<0.05)。PDS发育自评中,青春发育提前儿童青少年仅10岁组男童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P<0.05);青春发育适时儿童青少年9岁、10岁、11岁组男童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χ2=8.12,P<0.01;χ2=5.59,P<0.05),而17岁组女童抑郁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童;青春发育延迟儿童青少年仅12岁组男童抑郁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童(χ2=25.30,P<0.001)。男童中10岁、12岁组青春发育提前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青春发育适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05;χ2=4.61,P<0.005)。女童中10岁、11岁、12岁、14岁组青春发育提前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青春发育适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P<0.05;χ2=11.41,P<0.01;χ2=9.69,P<0.01;χ2=4.29,P<0.05)。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3~5年级有抑郁症状儿童与无抑郁症状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评分均分无性别差异。男童中3~4年级有抑郁症状组执行功能问卷评分均分高于无抑郁症状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3,P<0.01);女童中3~4年级有抑郁症状组执行功能问卷评分均分高于无抑郁症状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2,P<0.05)。5年级儿童中无抑郁症状组与有抑郁症状组执行功能问卷评分均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分布于青春期特定的年龄段、特定的发育期;在部分年龄段青春发动提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青春发育适时的儿童青少年。3~5年级有抑郁症的儿童与无抑郁症状的儿童中执行功能均不存在性别差异;3~4年级男童与女童中有抑郁症状组执行功能与无抑郁症状组执行功能存在差异,无抑郁症组执行功能优于有抑郁症状组,5年级有抑郁症状儿童的执行功能与无抑郁症儿童的执行功能无差异。需在未来的纵向研究加以验证并探讨相关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英;王玉凤;;学龄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父母版的信效度[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2 周玫,周晓林;儿童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3 刘超;梅建;;儿童抑郁与儿童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年05期
4 奚耕思;张武会;;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王君;张洪波;胡海利;陈琳;张正红;宇方;李伟斌;魏锁;;儿童抑郁量表在合肥市中小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4期
6 黄莹;李燕;胡安艳;陈桂存;刘宏;李姣;黄鑫;郑志华;;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2期
7 王铁柱;陈明春;孙业桓;杨林胜;孙莹;曹庆庆;顾超美;韩腾伟;;某农村地区儿童抑郁现状与留守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12期
8 王一牛,罗跃嘉;前额叶皮质损伤患者的情绪异常[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9 冯正直,张大均;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2期
10 刘贤臣,杨杰,唐茂芹,彭秀桂,胡蕾;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年龄性别差异[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秀娟;邵爱银;毛月满;;余姚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J];安徽医药;2006年03期
2 李竞;高淑怡;王振华;高英;;百合知母汤防治精神神经性疾病的述评[J];北方药学;2012年06期
3 柳新;薛玲;;经前平颗粒对愤怒模型大鼠皮质中5-HTR2C表达的干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5期
4 李松蔚;王文余;钱铭怡;高隽;王雨吟;邓晶;;对震后灾区初中生创伤后成长情况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美华;沈德立;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抑制控制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3期
6 杨娟;姚树桥;彭萍;朱熊兆;;高中生不同类型的沉思对抑郁症状发展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7 姜英杰;李勇;;情绪疗法:矫正儿童行为问题的新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8 王艳军;何秉燕;方丽辉;李慧娟;;湖北仙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12期
9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10 李丽;丁妮;梅磊磊;薛峰;董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的单相抑郁症情绪加工特点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利刚;罗静;高文斌;;儿童抑郁量表在中国农村儿童中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李宁;唐启盛;侯秀娟;赵瑞珍;黄育玲;方芳;臧凤超;;广泛性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及海马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研究[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魏盛;柳新;乔明琦;;经前平颗粒对愤怒模型大鼠皮质中5-HTR2C表达的干预作用[A];第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适应模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邓芳;儿童特发性性早熟环境危险因素及其身心发育分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雪梅;预知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及其抗抑郁药效—药动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丁芳;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的关系研究——抑制控制的角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坤;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崔冬雪;游泳锻炼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黄晓琦;青少年抑郁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李美华;不同年级和学业成绩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媛;4~7岁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与相关影响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高尚;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海娇;青少年亲子关系和友谊关系的特点及其与抑郁和孤独感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俊;海洛因成瘾复吸大鼠额叶皮质区Tau蛋白磷酸化、PHF、PKA的改变[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郭永香;情绪信息诱发大学生注意瞬脱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尹红峰;青少年自尊、同伴反刍、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桂存;昆明市某中学初中生抑郁症状的预防干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8 周思洋;7-10岁学龄儿童行为与情绪困难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红;青少年应对方式与健康危害行为及身心亚健康的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方洁;合肥市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澜;王玉凤;;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3期
2 陈猛;;青少年社会期望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王凯,苏林雁;8~10岁儿童抑郁症状的随访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05期
4 吕繁,顾湲;家庭APGAR问卷及其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5年02期
5 莫介星,罗红仪;小学生抑郁状况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3期
6 陈焕春;贺凤义;李庆霞;付华;;儿童青少年期抑郁症46例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艳茹;肖泽萍;杜亚松;程文红;范娟;刘漪;唐慧琴;;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应激及应激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5期
8 吴艳茹;肖泽萍;;青少年抑郁症与应激相关的病因研究进展[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5期
9 周琳琳;范娟;杜亚松;;上海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生活事件关系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9年03期
10 范娟;顾红亮;杨慧琳;吴兰;易军;杜亚松;;上海市浦东新区8~12岁儿童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1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琴;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的脑结构及功能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高良才;神经肽在动物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于蕾;缰核介导P物质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锋利;眶额叶区5-HT、Glu、NO与应激性抑郁症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庆娇;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海马NMDA受体与kalirin和NOS表达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光金;;国人骶骨底宽指数的性别差异[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01期
2 周达生,戴梅竞;现代社会病与护理科学(7)[J];护士进修杂志;1988年11期
3 孙士广;刘志中;;情感障碍的性别差异[J];华西医学;1992年01期
4 王健,林节;儿童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1996年04期
5 刘国清,向孟泽,冉茂盛,李胜先;农村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差异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6 王树阳,于振剑,张宝廷;抑郁症性别差异的临床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1998年03期
7 茅于燕;;以性别为主题的教育宝典——推荐《养育儿子》、《养育女儿》、《养育青春少年》三本译著[J];父母必读;2003年01期
8 郭丽萍,向定成;介入治疗术中肝素抗凝的性别差异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年09期
9 杜君宏;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2期
10 王湘,程灶火,姚树桥,石川;汉词再认ERP新旧效应的性别差异[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盛斌;张飚;荣玉山;俞先海;;中国汉族人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贺雯;;性别差异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路平;孔令明;;特质焦虑、性别差异对风险回避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童佳瑾;王垒;;性别与创新: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谢巧明;杨凤茹;刘丛敏;姚福琼;万永秀;张光勇;;社交焦虑障碍病人Liebowitz量表因子分性别差异对照[A];第六届中国森田疗法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谢巧明;杨风茹;刘丛敏;姚福琼;万永秀;张光勇;;社交焦虑障碍病人场景因子分的性别差异[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袁加锦;李红;;视觉新异刺激加工的性别差异:ERP研究提供的电生理证据[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陶晓丽;谢超香;孙晓青;陶维东;;初中学生人格类型对心理旋转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玥婷;韩世辉;;面孔性别识别的性别差异----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汤冬玲;董妍;;脸部推断中的性别差异有望预测政治选举结果[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北京科技报;2006年
2 黄晓华 姚莉莉 ;[N];海南日报;2005年
3 谢明霞;[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N];江西日报;2005年
5 杜军译;[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经济所课题组;[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程岗;[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苏子川 江苏 南京;[N];中华新闻报;2005年
9 聂翠蓉;[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译自《美国医学协会杂志》2001;286:2849-2856;[N];医药经济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亚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2 石杰;海洋药物911、971对CYP450不同亚型代谢酶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张雨明;中国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于庆宝;字形和表象有关任务的脑功能连通和性别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妍;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陈荣杰;雌激素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潘丽霞;中国社会体育参与中的妇女与性别差异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10 孙博;中国人大脑皮质性别差异的影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岚;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艳旭;铝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相关机制及年龄性别差异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3 赖敬华;性别差异对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吕静;中国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性别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白棣;中学数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怀德;通渭县中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树;广告信息加工中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冯浩羽;不同类型广告心理效果的性别差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碧宇;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性别研究及教育管理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封宇;论赞扬行为中的性别差异[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青春期抑郁性别差异及其执行控制功能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4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