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针刺、艾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年
针刺、艾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徐蕾
【摘要】:目的:本研究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上,采用针刺加温灸结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的方法来评价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艾灸的抗抑郁效应,为针灸治疗抑郁症提供依据,寻找治疗抑郁症更有效、快捷的方法,以适应临床进一步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的需要。 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南京市脑科医院心理科确诊为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和药物对照组各30例。治疗1组予针刺结合西药治疗,治疗2组予针刺加温和灸并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6周。观察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及各项因子分、自评量表(SDS)及副反应量表(SERS)的评分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2周、4周、6周进行评分,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1.治疗6周后,治疗2组愈显率为100%,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组愈显率为87%,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愈显率为56%,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1组与治疗2组愈显率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2组愈显疗效优于治疗1组。 2.治疗第1周起,治疗组HAMD,总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持续到治疗6周。在HAMD因子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焦虑/躯体症状、睡眠情况、阻滞症状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体重方面治疗后比较无统计意义。而治疗2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认知症状、入睡困难和睡眠浅症状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1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意义。治疗1组与治疗2组在性症状、精神性焦虑症状及SDS减分率方面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从统计数字来看,治疗2组改变量较治疗1组大,疗效好。 3.从第1周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SERS副反应量表总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持续到治疗6周。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HAMD评分、SDS评分及SERS评分,且起效快捷,能减轻药物副反应。 2.在针药结合的基础上配合温灸治疗愈显疗效优于针刺治疗,改善HAMD量表总分及SDS量表减分率更明显,具有叠加效应。 3.在针药结合的基础上配合温灸治疗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阻滞症状,且存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优势,改善精神性焦虑、入睡困难、性症状方面明显优于针刺治疗。 4.综合以上临床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在针药结合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方法治疗抑郁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246.6;R74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章复清,陈全珠,侯正明;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董继承;王珣;缪竞诚;;抑郁症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韩琴;;TRP通道参与温度感觉的分子机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张习东;谈建新;;穴位注射分型治疗中风后抑郁症[J];光明中医;2009年07期
5 周建初;;老年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5年02期
6 秦晓松;一氧化氮与抑郁症的脑损害[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3期
7 彭贵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8 张苗海;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针灸对中枢的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5期
9 王晓燕;温针对抑郁性神经症血流变学及脑血流图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叶海敏;刘玲;;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少校;赵学英;罗和春;;电针治疗抑郁症后二年随访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美芹;艾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小红,陈瑞芳,张伟程;臌胀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2 张伟程,杨小红;阳痿的中医治疗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3 朱松;自拟芪芎冠灵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2例的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4 刘守志,盛宝军;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5 阳召军,雷希龄;中医药配合液体疗法治疗尿路结石肾绞痛36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6 夏耘;浅谈收涩及升提药在临床应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5期
7 黄泳;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概况[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8 庄捷;中风临证诊治刍议[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9 蒋玉琼;辨证施护内伤发热32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10 徐彩虹;穿琥宁注射液与病毒唑治疗外感热病的疗效比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娟;李映霞;牛敏芬;何慈胜;程光宇;薛汉荣;吴海桂;;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变化与中医痰瘀虚证相关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利窍益智汤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张宏耕;程明;李永贵;;试论中医心理评定量表的编制、应用与现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补肾祛瘀益智汤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李新纯;王超英;李庆;;九味镇心颗粒治疗郁病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沈莉;;产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谢彦颖;;温阳法治疗抑郁症研究概况[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艾坤;常小荣;刘密;刘梨;刘美荣;;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王波;;灸法对肾阳虚模型大鼠ATP能量代谢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郑美;林燕红;王玲玲;张建斌;乔慧芬;;针刺介入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98例临床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对消炎痛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方证相应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颜培宇;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徐先伟;定喘穴埋针对哮喘大鼠STAT6 EOTAXIN C-FOS蛋白mRNA表达及相关因子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闫川慧;帕金森病病证结合辨证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马婷婷;针刺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曾芳;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中枢响应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建保;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罗海鸥;杨明会教授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的学术经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毅强;电针山羊痛阈及中枢强啡肽原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燕楠;产前应激大鼠子代耳蜗核BDNF、NSE改变及氟西汀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名霞;祛风化痰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任珍;针刺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陈立早;舌三针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彭宏;艾灸中脘、足三里穴对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热休克蛋白及细胞凋亡、Smac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何妙玲;温和灸对中风先兆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杨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雷秋红;启膈散联合放射治疗Ⅱ期食管癌痰气交阻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雅;鳖龙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照亮,章复清,宋小鸽,侯正明,陈全珠,袁静;艾灸对实验性炎症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2 钱洁,张捷,裴音;走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3年05期
3 丁舟,于晓刚;安神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28例[J];北京中医;2004年02期
4 陈国林,潘其民,赵玉秋,陈泽奇,黎杏群,傅孟如,欧阳晓光;中医肝病证候临床辨证标准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0年01期
5 罗和春,周东丰,贾云奎,舒良,方明昭,方耀奇;电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6 陈光,周东丰,沈渔邨,罗和春,贾云奎,舒良;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功能及其对电针治疗反应的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5期
7 赵艳丽;;卒中后抑郁[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
8 王秋莲;心理社会因素对消化系统的影响[J];昌潍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9 胡随瑜,张宏耕,郑林,张海男,陈泽奇,陈昌华,赵志付,王新本,刘发荣,李顺民,黄信初,俸建林,张捷;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0期
10 黄梓平,王钦和;血府逐瘀汤合针刺百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36例[J];福建中医药;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全;孙云芳;;固定式艾灸盒的制作及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年08期
2 陈光;陈玉琼;刘晓琴;刘焕苹;廖绍彬;;改良艾灸法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体会[J];四川医学;2011年03期
3 林绍琼;刘艳;黄莺;康碧;廖述霞;;改良艾灸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分析[J];四川中医;2012年02期
4 田永明;范明文;江瑜;;艾灸防治化疗恶心呕吐58例[J];光明中医;2012年10期
5 陈永锋;屈少彬;;艾灸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即时起效1例浅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3年02期
6 赵锦樵;;灯火隔艾灸法治疗偏头痛的介绍[J];江西医药;1966年06期
7 刘文彬;;艾灸与保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9年07期
8 张启明;;艾灸法治疗虚寒型臁疮33例[J];河南中医;1992年06期
9 李军霞;艾灸法验案四则[J];光明中医;1995年06期
10 苏晓梅;艾灸转胎致早产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颖;;艾灸在美容方面的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冯玉俊;;近来年艾灸在临床应用及进展[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田红梅;;艾灸减轻痹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A];2012年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陈秀敏;;艾滋病腹泻的艾灸应用及护理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韩慧;李杰;;艾灸法治验案五则[A];第十五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研讨会暨第十一届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陈秀敏;刘静静;田爱玲;;艾滋病腹泻的艾灸应用及护理观察[A];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暨中西医骨伤护理研讨观摩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崔瑾;谢小砚;胡莹;孔露;;耳压、艾灸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200例临床研究[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中朝;陈仲杰;;艾灸祛瘀净血治未病临床多层面效应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9 郭丽霞;;腧穴热敏化艾灸缓解胸部术后疼痛效果观察[A];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华金双;;浅谈艾灸的作用机理[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蔡晓刚;[N];健康报;2010年
2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3 李正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王继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5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许珈 汪锡卿;[N];东方早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李永红;[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5年
7 刘建英(主治医师);[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晶;[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段煦;[N];健康报;2006年
10 张正修;[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亮;艾灸预处理对神经通路切断/损毁术后大鼠胃黏膜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崔莹雪;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郁洁;艾灸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70表达抑制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戚曙光;不同年份蕲艾的理化效应差异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彭艳;艾灸健脾作用及其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丽束;艾灸对气虚血瘀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白细胞染色体和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骥;电子艾灸仪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陶胜国;对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邝慧芳;艾灸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白介素2、白细胞、红细胞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包信通;艾灸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柳东华;艾灸及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李宏君;艾灸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对比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叶时镜;艾灸延缓衰老的理论探微[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沈家兴;艾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胡芳;艾灸对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徐蕾;针刺、艾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艾灸结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6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