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本文关键词: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年
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王翰博
【摘要】:目的:观察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50-80岁之间,病程在3-12个月之间。治疗组采用针刺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1周1个疗程,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用MMSE、 MoCA、Barthel指数对患者认知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各进行1次评估。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Mo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提高,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3.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提高患者MMSE、 MoCA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2.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与对照组相当;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4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德;殷光磊;蒋飚;何伟良;;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孙秀娟;;耳穴贴压治疗轻度认知障碍4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石涛;韩东岳;李铁;王富春;;四神聪穴的现代应用规律总结[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5 李智杰;梅红彬;;天地精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7年10期
6 周莉;裴廷辅;杜旭;康慧;王秀菊;许淑莲;;针刺百会穴对记忆影响的实验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1992年03期
7 吉小丽;管学能;刘伟彦;;银杏叶制剂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1期
8 尹昌浩;郭艳芹;韩璎;;轻度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9期
9 李丹;周兆祥;刘志坚;;针刺智三针和四神聪穴对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10 朱才丰;杨骏;费爱华;俞红五;;艾灸督脉组穴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燕;邹家莉;;ADL量表配合安静度标准在评估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应用[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菲;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现患及转归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华;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谢青;电针头穴与电针头穴加辩证配穴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陈克坚;加减薯蓣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4 王芹丹;健脑补肾针刺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林玉敏;温针灸五脏背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尹立勇;轻度认知障碍调查与诊断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7 顾辨辨;叶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8 王小泉;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遗传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9 刘风兰;认知干预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李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浊阻窍型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元央;中西医结合治疗颅脑损伤后综合征76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2 梁杨祖;周贤刚;;参芪五味子片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证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5期
3 周丽华;;自拟慢紧汤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1期
4 刘毅斌;程红亮;吴劲松;;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75例时效性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5 杨文明;李庆利;;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1期
6 邓颖;袁昌文;;止痫汤治疗难治性癫痫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7 王晓燕;;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2期
8 王晓旸;鲍远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构音障碍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3期
9 韩为;王颖;张国庆;杨骏;;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效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10 曾智;李佩芳;;血管性痴呆针刺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2 孙远征;祝鹏宇;汤颖;刚宝芝;;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远征;祝鹏宇;汤颖;刚宝芝;;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真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吴永刚;;头穴透刺训练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25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王民集;张磊;孙满长;王飞;吉云鹏;;耳针为主配合体针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王震;肖伟;孔红兵;;针刺相关穴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唐宏亮;廖文彦;夏小粬;吴邦宪;甘振宝;李高焱;;以枢经学说观点浅析肝肾阴虚型亚健康[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8 侯小兵;张允岭;刘明;周丽;;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王允娜;景书州;郑魁山;;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顾平;刘慧苗;仇福成;王铭维;;Dandy-Walker综合征变异型1例报告[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怀强;复健片促进MCAO大鼠中枢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曾芳;循经取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评价及中枢响应特征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莫雪安;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颖;缺血性脑白质损害凋亡基因的活化及开心解郁方的干预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胡久略;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炎性反应调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蒋垂刚;针刺太溪穴和人中穴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钞建峰;益气活血养阴中药对缺血性中风二级预防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耿建红;癫痫患者发作后血清腺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晓忠;“百会”透“曲鬓”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MMP-2、CytC、VCAM-1、NGB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顺太;高血糖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边静静;不同产地娑罗子主要成分分析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宾晓芳;血塞泰治疗脑梗死恢复期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贺兴欢;原络配穴加常规取穴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喜凤;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曹华;头穴丛刺结合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王宇;头穴电鍉丛针结合认知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包瑞;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张永玲;屈伸交替法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肩肘功能重建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红五;朱才丰;陈颖;胡军;蔡圣朝;曹奕;;开四关加人中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状态3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3期
2 冯炯;臧敏;;六味地黄丸治疗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2期
3 唐照亮,宋小鸽,王宁新,章复清,陈全珠,侯正明;艾灸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肖伟;汪瑛;王震;孔红兵;汪节;曾永蕾;朱春沁;梁发俊;;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周颍;李宗友;陆景红;;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胡杰一,冯应祥;脑血管性痴呆证治述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7 陈华德;殷光磊;蒋飚;何伟良;;用fMRI技术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脑功能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陈斌华;夏泳;苏雪倩;赵黎君;齐若兵;;58例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中医证候对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邓振明,袁应坚;中风痴呆病[J];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翔;刘道矩;;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觉斌;自然人群中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随访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2 侯小兵;针刺对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功能磁共振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马菲;太原市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现患及转归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玲;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顾成宇;心理应激系统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巴哈古丽·阿尔斯郎;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芹丹;健脑补肾针刺法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饶东平;南昌市城区社区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宋丽淑;认知训练和自我按摩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峰,王富春,王健,张二力,东贵荣;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4年12期
2 相永梅;侯志鹏;;五脏俞加膈俞防治反复感冒46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12期
3 刘建浩;王天磊;尚德师;东贵荣;;针刺五脏俞治疗中风病机理浅析[J];新中医;2013年01期
4 裴音;张捷;陈杰;钱洁;;针刺王氏五脏俞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06期
5 胡金凤;;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9期
6 王洪峰;东贵荣;;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协同刺激分子影响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年06期
7 金英爱;张天文;;头手足三联运动针配合五脏俞治疗偏头痛96例[J];光明中医;2010年06期
8 陈立早;王井泉;王丽菊;张金;朱法治;黄巍;;针刺五脏俞为主结合点穴推拿干预躯体疲劳性亚健康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年10期
9 胡金凤;;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五脏俞治疗失眠症[J];中国针灸;2006年01期
10 金弘;刘婷婷;王荣;;针刺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洪峰;王富春;王健;张二力;东贵荣;;电针五脏俞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观察[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王洪峰;黎明全;王富春;东贵荣;王健;张二力;;“独取膀胱经五脏俞”治疗痿证的效果观察[A];“针灸诊疗规范化研究的思路”学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洪峰;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胡金凤;“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干预失眠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王远红;五脏俞刺血拔罐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柏冬;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坐骨神经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李翠;针刺五脏俞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金弘;针刺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漆丽;针刺五脏俞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增效研究及血浆NPY变化的观察[D];贵阳中医学院;2008年
5 陆文娇;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对心肾不交型失眠多导睡眠图的影响[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陈新华;电针五脏俞对EAN家兔周围神经病理及电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张金媛;针刺五脏俞为主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朱丽丽;“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于磊;电针五脏俞对EAN家兔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影响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王翰博;头穴配合五脏俞温针灸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67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