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抑郁症的表现_《新乡医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10 11:28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乡医学院》 2012年

抑郁症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

李艳艳  

【摘要】:背景 抑郁症的病因仍然不明,故其临床疗效仍然不十分理想。抑郁症的复发更加加重了病人的痛苦,防止抑郁症复发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现已证实抑郁症与多种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中部分因素与发病有关,而另外的因素则构成的其反复复发的机制。哪些因素构成抑郁症反复复发的机制有待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反复发作抑郁症临床特征、心理特征评估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筛选出与抑郁症复发有关的高危因素,探讨其在抑郁症复发中的心理生理机制,为抑郁症的规范化治疗,预防复发寻找策略和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2011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于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91例,纳入标准包括:①抑郁症复发次数(≥2次)的抑郁症患者;②符合美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四版(DSM-Ⅳ)中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③无头颅外伤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器质性精神障碍史;④汉族,年龄在18~60岁之间;⑤排除精神活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⑥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由法定监护人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编“抑郁症复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婚姻、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复发季节、服药依从性、服药种类及剂量、治疗方式、临床疗效、间歇期社会功能及复发情况、经济情况和家庭支持系统等信息及条目。精神检查参照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时检查使用指南(研究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SCID-Ⅰ)实施。 采用入院面谈、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逐项填写,补充完成回访信息。问卷调查均由研究组成员完成。资料处理统一输入计算机,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检验水准。=0.05。 结果 (1)患者主诉频度依次为:心情不好(59.3%)、胸闷(58.1%)、入睡困难(54.3%)、心慌(50.8%)、食欲差(42.3%)、肢体乏力(45.4%)、头昏(38.7%)、尿频(38.7%)、头痛(35.5%)、胸痛(32.3%)、其他(28.3%); (2)参照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时检查使用指南(研究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 Research version)进行精神检查,主要症状出现的频度依次为:情绪低落(95.3%)、睡眠障碍(82.4%)、兴趣丧失(79.1%)、精力不足(59.5%)、活动减少(49.8%)、反应迟缓(42.3%)、体重变化(39.3%)、悲观自责(34.6%)、自杀观念或行为(28.6%); (3)首次未选择精神专科就诊原因频度依次为:认为是躯体疾病占60%,病耻感占24.4%,亲人的态度4例占8.89%,就诊不方便2例占4.5%,其他2.2%; (4)影响服药治疗依从性的因素频度依次为:自觉病愈停药者40例,因副作用停药者19例,家庭不支持者16例,因学业、工作、结婚生子停药者11例,改用其他方法治疗者3例,经济能力差者2例; (5)分别高复发组与低复发组的性别、病前性格内外倾向性、文化程度发现:与病前性格内外倾向性、文化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与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 (6)分别比较高复发组与低复发组的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服药依从性、首次是否专科治疗、治疗方式、用药维持时间、季节因素发现:与有无精神疾病家族史、负性生活事件、服药依从性、首次是否专科治疗、治疗方式、用药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季节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 (7)分别比较高复发组与低复发组的经济情况、社会支持、兴趣爱好发现:与经济情况、社会支持、兴趣爱好有显著差异(P0.05); (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筛选变量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有病前性格、文化程度、家族史、经济情况、用药维持时间、服药依从性、负性生活事件、兴趣爱好8种因素为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危险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情况、用药维持时间、服药依从性、无负性生活事件、兴趣爱好与抑郁症反复复发成正相关,是预防抑郁症复发的保护性因素。而病前性格、文化程度、阳性家族史与抑郁症反复发成负相关,是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1)患者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用药维持时间偏长、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生活中有较少生活事件、兴趣爱好广泛可以减少抑郁症复发的频率; (2)病前性格内向、有阳性家族史者,则抑郁症复发的频度较高; (3)家族史在影响抑郁症复发的危险因子中居首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开达;邹文华;邓厚才;;重症抑郁的躯体症状[J];上海精神医学;1990年01期

2 张红霞,季建林;抑郁症治疗的依从性[J];上海精神医学;2004年06期

3 张传芝;单次发作抑郁症复发率探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4 陈福新,赵振声,秦红群;影响门诊抑郁症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4期

5 沈悦娣;许百华;;盐酸氟西汀对抑郁症模型小鼠神经肽Y表达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年03期

6 张峰,曹仲伟,张学杰,李法曾;柴胡对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含量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郭克锋,魏建科,关菊香,朱银星;综合医院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临床症状辨别研究[J];现代康复;2001年13期

8 郭克锋,张月华,关菊香;暗示及心理支持在神经症治疗及心理康复中的作用[J];现代康复;2001年21期

9 赵长兰,张群;帕罗西汀合用氯硝西泮治疗抑郁症双盲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1期

10 贺津,郭风丽;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园;蒋晓江;;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10期

2 魏小娟;许建华;;抗抑郁药作用新机制研究进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梁忠伟;隐匿性抑郁症100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1999年03期

4 吴静;李瑞海;吴琼;;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与干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王继堃;赵旭东;;从系统观点看青少年抑郁症与家庭功能[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1年01期

6 冯流芳;贾艳滨;徐贵云;李淑仪;赵国香;宁静;;青壮年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患者MMPI-2的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12年15期

7 罗海龙;温旋威;;电针治疗癫痫伴发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年04期

8 刘玥芸;郭晓玲;赵宏波;张轶芳;李静;陈家旭;;逍遥散提取物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疗效的行为学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7期

9 钱文麒;韩伟;唐三植;陆涛;;多靶点药物的开发策略及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4年08期

10 张怀礼;孙长军;金晓忠;;躯体形式障碍5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刚宏林;何志一;刘相辉;;玻璃苣醇提物对慢性抑郁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的影响[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范竹青;裴音;陈杰;杨婧;张捷;;中医特色疾病管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依从性的干预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翔;;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患者失眠的对照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王萍;王启才;;电针治疗癫痫中的抑郁症50例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钟静瑜;黄俊山;;抑郁症典型病例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二次神志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邢葆平;金卫东;陈炯;唐贤祥;王鹤秋;陈震;;双相与单相抑郁临床相关特征的Meta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7 杨福收;王新友;刘旭;;联用万拉发新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梅竹;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安改红;姜黄素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海马神经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3 张华;保神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及BDNF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4 岳广欣;束缚应激大鼠中枢AMPA受体及相关蛋白变化与肝主疏泄的关系[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赵自明;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筛选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管和代谢异常对胃动力的影响及药物干预[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罗文政;解郁调神针刺法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胡心伟;经轻胶囊对雌二醇诱发的经前抑郁状态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王桐生;柴胡疏肝解郁功用与其用量及配伍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张黎明;抗抑郁剂调控海马细胞骨架的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杨利敏;缰核介导P物质受体拮抗剂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燕;重性抑郁症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三维结构核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宝蕊;氟西汀中间体的合成及拆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志恒;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雌激素受体β结合活性以及血清雌二醇含量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玉其;枳菊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其机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秀云;针刺从八脉交会穴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钟伟萍;补肾活血汤治疗心因性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胡燕;抑郁症中巨噬细胞相关因子与行为学相关性探索及中医药的调节作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张晓鹰;加味酸枣仁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疗效观察及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石鑫;乌腺金丝桃水提及醇提物抗抑郁活性比较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刘会娇;四逆散加味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的临床文献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标;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治疗药物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2 胡琛;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氟西汀[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6年01期

3 鞠波;抗抑郁剂米安色林[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7年06期

4 朱凤艳,尚兰,吉中孚;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依从性[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年03期

5 李一云,季建林;抑郁症病程慢性化的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年01期

6 顾牛范;董力力;陶敏毅;刘帼芳;朱荣生;;氯硝西泮注射剂治疗焦虑症状群[J];上海精神医学;1993年01期

7 孙振晓,于相芬;氯硝西泮与氯丙嗪治疗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5年01期

8 张家俊,陈文为;中药酸枣仁、龙齿、石菖蒲对小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9 翟金国;抑郁症患者自知力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10 黄航,吴小云,郑成畴,温达民,黄德利;老年抑郁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茂森;郁症治愈一得[J];内蒙古中医药;1996年S1期

2 张怀礼;文坛蔓延文化忧郁症[J];健康生活;1997年09期

3 贾洪斐;从黛玉归天谈郁症[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3年11期

4 靳桂枝,于晓红,,张仁尊,田淑贤,崔淑杰;郁症治验[J];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05期

5 李斌;你患有忧郁症吗?你担忧自己的身体健康吗?[J];健康必读;1998年02期

6 庾晋 ,周洁;请关注忧郁症[J];家庭中医药;2000年11期

7 胡正朝;郁症32例治疗小结[J];现代中医药;1997年01期

8 刘晓丽;男人小心忧郁症[J];家庭中医药;2004年02期

9 柏玉清;逍遥散加减治疗郁症10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治疗忧郁症有新招:维生素B很可能是重中之重[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广生;;四花穴治疗抑郁症54例临床疗效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五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燕鸣;;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虢周科;;抑郁症的中医治疗[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谷卫;;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姚憬;杜笥凤;;中医治疗颅脑外伤后遗症疗效观察[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陈戎;;大黄为主治疗抑郁发作36例疗效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刘新华;诺敏;;试论大学生情绪障碍及其辅导[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麻春晴;;针灸治疗癔病的临床进展[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翁金花;;化梅汤治疗“梅核气”158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10 张峰;李法曾;;六种中草药抗抑郁症机理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徐晓蓉 记者 李映晖;[N];南京日报;2005年

2 李方;[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3 张存龙;[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欣桦;[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海涛;[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宗河;[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7 翁晖亮;[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鲁海燕;[N];华夏时报;2004年

9 刘永红;[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王秀春;[N];民族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皇甫杰(Dr Andrew MacLean Pagon);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躯体化,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东珍;抑郁与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2 关新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的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苏瑞冰;老年抑郁症的病机特点及防治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湖北中医学院

相关作者

>苏瑞冰 >张东珍

>关新军 >皇甫杰(Dr Andrew MacLean Pagon)

抑郁症的表现_《新乡医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复发的临床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69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b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