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元认知干预技术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7 20:19
  目的:基于以往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强迫症的有效治疗,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有效性,并探讨元认知干预技术与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强迫症上的差异。 方法:将2008年11月—2010年7月期间到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求助并符合入组标准的8名强迫症来访者按来访顺序随机分配到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每组4人。通过分析来访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耶鲁布朗强迫症程度量表的得分差异,以及多基线图,验证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有效性;采取自我表现评定量表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方法分析元认知干预技术和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持续的时间、治疗时情绪体验、强迫情景中的情绪体验、强迫情景中自信心、强迫情景中主动控制程度、可以控制程度共6个项目上的差异。 结果: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组来访者治疗后和回访时SCL-90得分都在划界标准之下,元认知干预技术组的4个来访者的耶鲁布朗强迫症程度量表的减分率都到达显著有效水平,而认知-行为治疗组只有到达有效水平。9个月的回访期间,元认知技术干预组来访者的强迫症状都没有复发迹象。而认知-行为治疗组有复发现象。两组来访者治疗持续的时间...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强迫症的概念
    1.2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1.2.1 强迫思维
        1.2.2 强迫行为
    1.3 强迫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3.1 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1.3.2 强迫症的物理治疗
        1.3.3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1.4 两种治疗方法对强迫症的解释与治疗
        1.4.1 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解释与治疗
        1.4.2 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强迫症的解释与治疗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
        1.5.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5.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3 研究假设
2 研究方法
    2.1 来访者
        2.1.1 来访者一般资料
        2.1.2 来访者症状表现
    2.2 研究工具
        2.2.1 耶鲁布朗强迫症程度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
        2.2.2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2.2.3 强迫症状自我观察记录表
        2.2.4 自编主观情绪体验评定及自我表现评定调查表
        2.2.5 其它
    2.3 评估
        2.3.1 量表诊断
        2.3.2 评估结果
    2.4 研究程序
    2.5 临床干预
        2.5.1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步骤
        2.5.2 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步骤
3 结果
    3.1 八位来访者干预前后YBOCS总分及减分情况(见表3.1 )
    3.2 来访者SCL-90治疗前、治疗后和回访时各项因子得分及总分
    3.3 元认知技术干预组4名来访者的强迫症状在多基线图中的变化
    3.4 治疗持续时间和自编主观情绪及自我表现评定表结果
    3.5 元认知技术干预组与认知-行为组来访者6个项目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3.6 回访
4 讨论
    4.1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强迫症的效果探讨
    4.2 元认知干预技术和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差异探讨
    4.3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4.3.1 本研究的创新
        4.3.2 本研究的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来访者咨询登记表
附录B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样题
附录C 耶鲁--布朗强迫症程度量表
附录D 自编主观情绪体验评定及自我表现评定调查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与学生人格的高效培养[J]. 金洪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22)
[2]元认知干预法治愈初中生强迫症1例[J]. 丁晓茜,金洪源.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02)
[3]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对比观察[J]. 高新华,胡勤玲,刘娟美.  四川精神卫生. 2008(03)
[4]大学生强迫行为的临床技术干预与效果分析[J]. 刘宇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02)
[5]强迫症心理机制的理论述评[J]. 金洪源,赵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6(06)
[6]强迫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 肖泽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4)
[7]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J]. 李新智,李兆生,李智敏,黄开福,孙立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06)
[8]针刺配合认知疗法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观察[J]. 王晓燕,张静.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05)
[9]强迫症治疗中心理干预的方法学特征[J]. 蔡成后,杨柳慧.  中国临床康复. 2005(24)
[10]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J]. 杨放如 ,朱双罗 ,罗文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04)

硕士论文
[1]元认知干预技术中布置作业环节对强迫症治疗效果的影响[D]. 魏晓旭.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青少年强迫症的成因与干预的实验研究[D]. 刘宇艳.辽宁师范大学 2009
[3]国内强迫症心理治疗效果的元分析研究[D]. 马天雪.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4]“情绪—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方法对强迫症干预效果的研究[D]. 赵岩.辽宁师范大学 2007
[5]强迫症治疗新进展(附病例报告一例)[D]. 徐秋杰.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81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681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