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桥蛋白水平与阿尔兹海默症炎症因子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3 21:49
目的分析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炎症因子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11月—2019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脑病一科诊治的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分别作为AD组和MCI组并取30例同期非炎症性神经病变(ON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血清O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患者血清OPN水平与炎症指标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AD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D组TNF-α及OPN明显高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OPN、TNF-α水平是MMSE的影响因素(t=3.195、3.545,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PN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49,P <0.05)。结论 AD患者体内OPN及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而OPN可能系通过...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AD患者病情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4 OPN与TNF-α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 郭忠伟,岳媛媛,邹哲华,伊双艳,李笑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12)
[2]AMPA受体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研究进展[J]. 王晨旭,于泳浩,谢克亮,王国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3]身体活动对阿尔兹海默病的预防及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闫静,叶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0(05)
[4]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进展[J]. 黄光成,胡欣,唐玉青,谭靖宇,周峰,冯楠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06)
[5]骨膜蛋白、骨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J]. 许淼,刘长山.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9 (06)
[6]骨桥蛋白及炎症反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J]. 赵士娇,韩雪,高燕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05)
[7]基于血浆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标志物的研究[J]. 何璐,王瑛,王瑛,徐玮,陈生弟,赵简,丁健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7)
[8]骨桥蛋白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新进展[J]. 杨萍萍,张微,迟立君. 免疫学杂志. 2017(03)
[9]骨桥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J]. 何瑞东,韩荣坤,张黎明,迟立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5)
本文编号:370704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AD患者病情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2.4 OPN与TNF-α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骨桥蛋白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与患者神经损伤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J]. 郭忠伟,岳媛媛,邹哲华,伊双艳,李笑蕾.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12)
[2]AMPA受体在阿尔兹海默症中的研究进展[J]. 王晨旭,于泳浩,谢克亮,王国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03)
[3]身体活动对阿尔兹海默病的预防及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闫静,叶琳.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0(05)
[4]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研究进展[J]. 黄光成,胡欣,唐玉青,谭靖宇,周峰,冯楠楠.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06)
[5]骨膜蛋白、骨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J]. 许淼,刘长山.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9 (06)
[6]骨桥蛋白及炎症反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J]. 赵士娇,韩雪,高燕军.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05)
[7]基于血浆免疫及炎症相关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筛查标志物的研究[J]. 何璐,王瑛,王瑛,徐玮,陈生弟,赵简,丁健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7)
[8]骨桥蛋白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新进展[J]. 杨萍萍,张微,迟立君. 免疫学杂志. 2017(03)
[9]骨桥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J]. 何瑞东,韩荣坤,张黎明,迟立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5)
本文编号:3707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707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