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大学生恐声症症状的心理及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23-12-09 15:41
  恐声症(Misophonia)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对日常生活环境中某些声音极度敏感。一些日常噪音,如他人的咳嗽声、鼻音和塑料袋摩擦声,对于普通人而言虽难听但可以忍受,但对于恐声症患者,则会引发其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愤怒情绪、对这些声音的回避,以及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等)的变化,进而导致患者社会功能损害。尽管恐声症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心理问题,但其流行率较高。国内外研究发现,恐声症在美国本科生中达到临床意义水平的比例为19.9%,在中国本科生中达到临床意义水平的比例为16.6%。虽然已有研究报告了恐声症的一些现象学特点,但对恐声症的心理机制和神经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尤其是对恐声症与躯体反应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没有。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探索恐声症的心理机制,并通过电生理技术来探究恐声症的神经机制。本文包括两个实证研究:研究一探索恐声症症状的心理机制。研究对象共574名大学生,通过问卷评估研究对象的恐声症症状、社会功能损害、愤怒情绪、焦虑敏感性、强迫症状及内感受。研究结果发现:内感受在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和恐声症的行为反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感受在恐声症症状和状态愤怒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恐声症的概念及症状特点
    2.2 恐声症的测量
    2.3 恐声症的心理机制
    2.4 恐声症的神经机制
第3章 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意义
第4章 研究一:大学生恐声症症状的心理机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方法
        4.3.1 研究被试与流程
        4.3.2 测量工具
        4.3.3 数据分析方法
    4.4 结果
        4.4.1 恐声症量表的描述统计结果
        4.4.2 恐声症的临床相关因素
        4.4.3 中介模型
    4.5 讨论
    4.6 结论
第5章 研究二:大学生恐声症症状的神经机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实验设计
    5.4 实验类型
    5.5 方法
        5.5.1 研究对象
        5.5.2 实验方法
    5.6 研究结果
        5.6.1 行为数据结果
        5.6.2 脑电数据结果
    5.7 讨论
    5.8 结论
第6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6.1 总讨论
    6.2 总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3871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3871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