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击死大鼠皮肤特殊染色与心脏HIF-2α、H-FABP表达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击死大鼠皮肤特殊染色与心脏HIF-2α、H-FABP表达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称为电击,因电流作用导致人体死亡,称电击死(electric death)。在法医实践中由电流引起的损伤或死亡比较多见,且多为意外或灾害事故,也可见于自杀和他杀。电流斑(electric mark)是判断电击死的主要形态学依据,然而在低电压、环境潮湿、水中触电等情况下则有可能不形成电流斑,此类案件一般是结合案情、现场和尸体检验等方面综合作出判断,法医学检验尚缺乏形态学依据,因此电击死尤其是无明显电流斑电击死的判定以及生前与死后电击的鉴别诊断仍然是法医病理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实验建立在大鼠电击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HE染色、EVG染色、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扫描电镜以及X线能谱检测法观察大鼠电击部位皮肤的特异性改变;同时对心脏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以期为电击死的法医学判定提供依据。方法:1大鼠皮肤HE染色、皮肤EVG染色、皮肤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和心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分组:健康Sprague-Dawley (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体重220±10g,适应环境喂养1周,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电击死组大鼠经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连接自制电击装置,金属夹连接大鼠左前肢与右后肢,接通电源(220V,50Hz)电击至死,各亚组(每组8只)分别于死后即刻、死后30min、死后1h取电击部位皮肤和心脏;死后电击组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各亚组(每组8只)分别于死后即刻、死后30min、死后1h连接电击装置通电2min,电击后立即取电击部位皮肤和心脏;对照组大鼠麻醉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连接自制电击装置2min,不通电,各亚组(每组8只)分别于死后即刻、死后30min、死后1h取电击部位皮肤和心脏。组织取出后,立即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2皮肤扫描电镜与X射线能谱分析实验分组: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雌雄不限,体重220±10g,适应环境喂养1周,按完全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为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正常对照组,每组20只。电击死组大鼠经水合氯醛注射麻醉后连接自制电击装置,金属夹连接大鼠左前肢与右后肢,接通电源(220V,50Hz)电击至死,按连接金属片的不同分为铜、铁、铝、铅四个亚组,每组5只,死后立即取电击部位皮肤;死后电击组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颈椎脱臼法处死,于死后连接电击装置通电2min,按连接金属片的不同分为铜、铁、铝、铅四个亚组,电击后立即取电击部位皮肤;对照组大鼠麻醉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连接自制电击装置2min,按连接金属片的不同分为铜、铁、铝、铅四个亚组,不通电,取电击部位皮肤。数据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均数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最小显著差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作两两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1大鼠皮肤染色1.1大鼠皮肤HE染色正常对照组HE染色可见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无极性化改变;电击死组与死后电击组大鼠皮肤光镜下可见表皮细胞融合变薄,部分缺损,有烧焦表现,细胞胞浆着色较深,部分表皮细胞嗜酸性改变,基底层细胞和核纵向拉长,表皮细胞层及其下层大量空泡形成,真皮层有凝固性坏死。1.2大鼠皮肤EVG染色EVG染色可将细胞核和弹性纤维染成黑色,胶原纤维染成红色。对照组大鼠皮肤弹力纤维整齐,细胞核清晰。电击组大鼠表皮部分缺损,细胞核可见极性化改变,弹力纤维可见扭曲,部分断裂,因收缩而变得较为粗短,胶原纤维层均质化,染色能力减弱,皮下可见出血。死后电击组大鼠表皮可见极性化改变,弹力纤维扭曲,部分断裂,因收缩而变得较为粗短,网织层均质化。1.3大鼠皮肤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可将细胞核染成红色,酸性黏蛋白、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染成蓝色。对照组大鼠皮肤网织层纤维蓝染,细胞核红染。电击死组与死后电击组大鼠皮肤可见棘细胞层及基底层细胞核极性化改变;网织层均质化,蓝色未能着色,呈现较均匀一致的粉色;部分细胞核蓝染。2皮肤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2.1皮肤扫描电镜正常对照组皮肤电镜下观察可见复层扁平上皮排列整齐,细胞界限清晰。电击死组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碎屑,细胞界限不清,细胞表面可见枯焦状龟裂,散在圆形和椭圆形小孔,边缘不规则,散在存在大量球形异物颗粒;死后电击组改变与电击死组相一致。2.2皮肤X射线能谱分析对照组皮肤经X射线能谱分析未检测出铜、铁、铝、铅等金属元素,电击死各亚组均检出与接触电极片相一致的金属元素,死后电击组各亚组也均检出与接触电极片相一致的金属元素,且元素含量与电击死组存在一定差异。3心脏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1心脏HIF-2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IF-2a蛋白在心肌细胞内表达为细胞核着色。对照组大鼠心脏偶见少量阳性表达,且各亚组无明显差异;电击死即刻组心肌细胞阳性表达明显增强,电击死30min组阳性表达与即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电击死60min组阳性表达减弱,但仍高于正常60min组;死后即刻电击组心肌细胞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加,低于电击死即刻组,死后30min电击组、死后60min电击组阳性表达与正常30min、60min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3.2心脏H-FAB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FABP蛋白在心肌细胞的表达为细胞胞浆着色。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阳性表达,可见少量点状缺染;电击死组大鼠心肌细胞可见缺染,且缺染面积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即缺染面积:电击死即刻组电击死30min组电击死60min组;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肌细胞可见缺染,缺染面积高于对照组,小于电击死即刻组,死后30min电击组、死后60min电击组组与死后即刻电击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电击后大鼠皮肤EVG染色和Alcian blue-核固红染色均发生明显改变,可作为电击死法医鉴定的辅助诊断依据。2 X射线能谱分析对电击部位皮肤金属元素进行检测分析,可以确定接触导体的化学成分,作为判定电击死的依据之一。3电击引起心肌HIF-2α、H-FABP蛋白含量的变化,对电击死的判定以及生前电击和死后电击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 电击死 皮肤 心脏 HIF-2α H-FABP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9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英文缩写13-14
- 前言14
- 材料与方法14-23
- 结果23-26
- 附图26-42
- 附表42-45
- 讨论45-50
- 结论50
- 参考文献50-55
- 综述 电击死心脏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55-65
- 参考文献60-65
- 致谢65-66
- 个人简历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智华,万立华,晏珩,潘守亭;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击伤后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5期
2 李万军;万立华;;电击伤与电击死的法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3 唐金河;赵春梅;王繁泷;赵伟;朱晓斌;;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鉴定电击死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4 魏玲,许金钩;四磺化铁酞菁-阿尔新蓝8GX-对-羟基苯乙酸-H_2O_2催化荧光反应体系在核酸定量中的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5年04期
5 谭晓辉;王慧君;;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辅助诊断电击死1例[J];法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6 刘丹;王昊;李上勋;马祥涛;段yN杰;周红艳;周亦武;;电流斑的环境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J];法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7 张金良;;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杨超朋;肉孜·巴依斯;田雪梅;王福磊;闫换芳;李琳;张田;李峰;;无电流斑电击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9 萧维维;李兴彪;王陈锋;侯帅;林秀聘;赵瑞;李钰;董缪武;;水、油污中无电流斑电击死大鼠皮肤和心肌的病变[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10 徐新萍;左红艳;王少霞;李杨;王晓民;彭瑞云;王德文;;高压脉冲电流对家兔心脏功能与结构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电击死大鼠皮肤特殊染色与心脏HIF-2α、H-FABP表达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27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