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0 00:13

  本文关键词: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阶段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团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间断性缺氧组及对照组。其中,间断性缺氧组30只,对照组10只。间断性缺氧组包含间断性缺氧4周组(IH4组)、间断性缺氧8周组(IH8组)、间断性缺氧12周组(IH12组)三个亚组。每组各10只大鼠。实验期间,实验者将IH4组、IH8组、IH12组置于间断性缺氧箱,向间断性缺氧舱内循环充入氮气,通过控氧仪监测间断性缺氧舱内的氧浓度来程控输气和排气装置,使每次循环间断性缺氧舱内的氧浓度最低达到5%,随后排出氮气的同时吸入空气,使间断性缺氧箱内的氧浓度恢复到21%。每次循环为8分钟,氧浓度波动于5%~21%之间,每日间断性缺氧8小时。对照组(UC组)置于正常氧环境,其余饲养条件同间断性缺氧组。为排除年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开始及开始后第4周、第8周,分别将10只大鼠进行间断性缺氧处理,于实验开始后第12周分别获得同一周龄间断性缺氧4周(IH4组)、8周(IH8组)、12周(IH12组)的模型大鼠。实验开始后第12周,在对照组及完成最后一次间断性缺氧的各IH亚组,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麻醉后解剖并游离舌下神经。将舌下神经置于双极银电极上,使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舌下神经放电活性。完成放电活性测定后,取大鼠的延髓,固定包埋后连续切片。每隔5张切片选取3张分别裱片于不同的玻片,此过程循环反复,将每一延髓组织块制成3套切片。每套切片依次序分别予以编号。同一延髓组织块制成的3套切片中,编号相同的玻片处于相邻的延髓平面。将每一延髓组织块制成的3套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及tunel检测。光镜下,对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挑选包含舌下神经核团的脑切片,定位舌下神经核团。观察处于同一平面的舌下神经核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各组另取2只大鼠,通过光镜定位舌下神经核团后,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舌下神经核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ih4组、ih8组、ih12组大鼠舌下神经放电活性均较uc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h12组大鼠舌下神经放电活性较ih4组及ih8组显著减弱,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d大鼠经ih长期刺激后,舌下神经放电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双相变化过程。(2)、he染色发现,ih4组、ih8组、ih12组大鼠舌下神经核内神经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损伤。随着ih处理时间持续延长,神经细胞数目逐渐减少,体积缩小,部分神经元结构崩解。细胞核皱缩、消失,染色质凝集、边聚,甚至有细胞核的溶解消失等现象。(3)、尼氏染色发现,ih4组、ih8组、ih12组大鼠延髓舌下神经核神经元均出现尼氏体减少、着色变浅。随着ih处理时间的持续延长,胞体肿胀明显,脱失严重,形态出现不规则。胞浆尼氏体数量减少,着色浅淡或空染。细胞核出现固缩、偏移,核仁不清楚。尼氏染色阳性细胞计数逐渐减少,各I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50±2.45,24.63±2.07,19.88±2.64 VS 45.13±1.86,P0.001,n=8)。(4)、TUNEL检测发现,IH4组、IH8组、IH12组大鼠舌下神经核内神经细胞均发生细胞凋亡,各IH组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7.26±0.33,10.42±0.84,8.32±0.50 VS 1.30±0.01,P0.001,n=8)。且随着间断性缺氧处理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增加。在本实验中,间断性缺氧8周时(IH8组)凋亡率达到高峰。(5)、透射电镜观察也证实,各IH组大鼠HN中均存在神经细胞凋亡。结论:IH可引起舌下神经核神经细胞凋亡并影响舌下神经放电活性。
【关键词】:间断性缺氧 舌下神经核 凋亡 舌下神经放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6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2
  • 前言12-15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15-23
  • 1 实验材料15-16
  • 2 方法16-22
  • 3 统计方法22-23
  • 第二章 结果23-29
  • 1 呼吸相关舌下神经电活性改变23-25
  • 2 HE染色25
  • 3 尼氏染色25-27
  • 4 TUNEL检测27-28
  • 5 透射电镜28-29
  • 第三章 讨论29-37
  • 1 模拟OSAHS患者间断性缺氧动物模型的构建29
  • 2 IH病理损伤的机制29-30
  • 3 IH与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30
  • 4.IH对HN 形态学的影响30-32
  • 5 IH对舌下神经放电活性的影响32-34
  • 6.IH致HN细胞凋亡与舌下神经放电活性变化的关系34-37
  • 第四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3
  • 综述43-49
  • 综述参考文献46-49
  • 主要缩写词表49-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魏月娥;史卉;万选才;;针刺对大鼠舌下神经切断后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丧失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1年02期

2 李正莉,朱长庚,魏瑛,刘庆莹,于珊,李平;舌下神经核神经元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孕激素受体和谷氨酸受体共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3 杨志军;黄瑾;秦家振;戴宜武;徐如祥;;小鼠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凋亡神经元的关系[J];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0期

4 李朗,叶铮,刘宗良,,黄素群,张琼珍;沙土鼠舌下神经核衰老性变化的初步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杨志军,徐如祥,魏玲,姜晓丹,蔡颖谦,杜谋选;大鼠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星形胶质细胞和凋亡神经元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8期

6 金奎龙;崔尚允;赵洪军;;舌下神经核的核上性支配——HRP法研究[J];延边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7 吴海莺;Liu Hattie;Horner Richard L;刘流;;一氧化氮对舌下神经核兴奋作用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8 童逸龄;刘庆莹;朱长庚;;舌肌的GABA能神经支配-HRP逆行追踪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法研究[J];解剖学杂志;1993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海莺;一氧化氮对大鼠舌下神经核的时相依赖性调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樊涛;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艳丽;舌下神经损伤后舌下神经核内神经元丢失与胶质细胞活化[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3 陈阳;5-HT—5-HT_(2A)R—PKC通路在正常大鼠舌下神经核的表达[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间断性缺氧对大鼠舌下神经核形态学及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17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