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肌肉异常肌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04 21:12
研究背景异常肌反应作为评价减压程度和效果的指标广泛应用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由于个体差异、记录肌肉单一等原因,导致术中异常肌反应阳性率差异较大。为了观察与评价该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患侧面神经颧支作为刺激点,同时记录同侧面神经多分支支配肌肉的异常肌反应,以提高术中异常肌反应阳性率。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确诊的96例面肌痉挛并行微血管减压术患者,于术中刺激患侧面神经颧支,同时记录同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的异常肌反应。结果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的异常肌反应总阳性率为97.92%(94/96),其中额肌异常肌反应阳性率为43.75%(42/96)、眼轮匝肌为38.54%(37/96)、口轮匝肌为64.58%(62/96)、颏肌为78.13%(75/96),颏肌和口轮匝肌异常肌反应阳性率均高于额肌(P=0.000,0.006)和眼轮匝肌(P=0.000,0.000)。术后异常肌反应消失患者治愈率高于异常肌反应仍持续存在患者[94.38%(84/89)对3/5;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3]。结论同时监测面神经多分支支配肌肉可明...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20(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女性患者,65岁。临床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刺激右侧面神经颧支,于同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监测到异常肌反应,经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异常肌反应消失
图1 女性患者,65岁。临床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刺激右侧面神经颧支,于同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监测到异常肌反应,经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异常肌反应消失图3 女性患者,44岁。临床诊断为左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刺激左侧面神经颧支,未引出同侧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异常肌反应,经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左侧额肌和颏肌异常肌反应消失
图2 女性患者,63岁。临床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切开硬脑膜后右侧眼轮匝肌异常肌反应消失,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右侧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异常肌反应消失本组96例患者中有3例(3.13%)术中打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时异常肌反应提前消失,2例为左侧病变、1例为右侧病变,均为女性,症状持续时间≤1年,推测是由于责任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较轻,释放脑脊液后异常肌反应完全消失,表明面神经减压充分,2例治愈,1例有效,笔者认为无论异常肌反应何时消失,均提示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持续性异常肌反应对预后的影响[J]. 杨德宝,孟璇,王安琪,周世军,陈寒春,蒋栋毅,王之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7)
本文编号:3418339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0,20(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女性患者,65岁。临床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刺激右侧面神经颧支,于同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监测到异常肌反应,经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异常肌反应消失
图1 女性患者,65岁。临床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刺激右侧面神经颧支,于同侧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监测到异常肌反应,经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异常肌反应消失图3 女性患者,44岁。临床诊断为左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刺激左侧面神经颧支,未引出同侧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异常肌反应,经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左侧额肌和颏肌异常肌反应消失
图2 女性患者,63岁。临床诊断为右侧面肌痉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切开硬脑膜后右侧眼轮匝肌异常肌反应消失,面神经充分减压后右侧额肌、口轮匝肌和颏肌异常肌反应消失本组96例患者中有3例(3.13%)术中打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时异常肌反应提前消失,2例为左侧病变、1例为右侧病变,均为女性,症状持续时间≤1年,推测是由于责任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较轻,释放脑脊液后异常肌反应完全消失,表明面神经减压充分,2例治愈,1例有效,笔者认为无论异常肌反应何时消失,均提示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持续性异常肌反应对预后的影响[J]. 杨德宝,孟璇,王安琪,周世军,陈寒春,蒋栋毅,王之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7)
本文编号:3418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4183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