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研究在本科室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流行性,研究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病理因素以及研究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之间的联系. 背景: 近几年,宫腔镜手术已被大多数妇科专家所应用,这种技术使得各种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容易。子宫内膜息肉(EP)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其发生率超过25%的总人口,其中最常见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常与子宫异常出血的关系。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良性肿瘤,其可被定义为“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的结节状突起,由不规则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组成”。其特点是子宫内膜组织局部异常生长,可以形成单个或多个大小不同的(0.5-4.0cm)组织,良性结构可能是腺体,间质或血管组织。据估计,约有50%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有子宫异常出血。息肉可能是平常无明显症状,偶然在常规阴道超声中发现,或者是因为不孕,行相关检查时发现。大多数有症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常有子宫异常出血(AUB),最近这也被分类为绝经前妇女的aub-p(FIGO)。在有症状的妇女中,因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疼痛和不孕,超过50%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被诊断为EPS。在无症状的妇女中,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或经宫腔镜手术,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基于这一假设,息肉是一种局限性病理性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增生的息肉样表现,一些研究发现EPS和内膜的关系。它已经表明,EPS的存在可能是促成子宫内膜增生和肿瘤发生转换的高风险因素。宫腔镜检查和全身麻醉下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使息肉直接可视化的“金标准”调查。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可在门诊进行。在评价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疾病时,经阴道超声(TVUS)应该是初级的诊断方式。绝经前妇女在月经周期前10天时,子宫内膜厚度在超声表现下极薄。大失,因为他们没有一个中心供血血管。在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的小息肉,可以随访观察,因为它们恶性的可能性不大。然而,那些有家族史(子宫内膜癌),其息肉应考虑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包括自然回归,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复发率是2-5%,复发最可能发生在术后第一年。如果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如果因为息肉持续存在临床症状这,可选择子宫切除术(子宫全切除)。 材料与方法:我们做了一个回顾性数据分析的情况下,研究对象为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的住院患者。所有这些病人均接受过宫腔镜检查或治疗,寻找引起不孕,盆腔疼痛的原因,有无临床症状但经阴道超声诊断内膜异常。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组织经刮宫或者病损切除取得。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均经手术切下的病理证实。纳入标准: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行宫腔镜手术的住院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从20-75岁不等。女性患者行宫腔镜诊断或治疗都包括在内。排除标准:门诊宫腔镜检查不包括在我们的研究中。其他妇科患者不收集。癌症患者不包括在我们的研究中。病灶切除后组织学报告未经确认的患者不包括在我们的研究中。 调查包括可能的影响因素: 年龄,体重,BMI,奇偶校验,妊娠,月经史,绝经状态,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传播疾病,HPV感染,宫颈感染,宫颈息肉,不孕史,手术史(剖宫产术或宫腔镜或去除息肉),既往史(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口服避孕药或永久避孕),使用抗肿瘤药物或使用任何保健品。也包括内镜结果大小的息肉,病理结果进行位置利用医院计算机数据库。 结果: 宫腔镜手术的女性总人数是568例。对其中542位患者的病理报告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是与子宫内膜增生、宫颈息肉和子宫肌瘤相关出现的。无一例患者被诊断为癌症,因为不在标准内。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的患病率最高(44.3%),第二是子宫内膜增生(21.8%)。尽管行宫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较高,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探索子宫内膜息肉的相关因素。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宫颈息肉并存,所以我们想知道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是否与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生有关。在研究中我们纳入230例EP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34例没有E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EP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是25-73岁,平均年龄是43.38岁;在被诊断时,36.5%的年龄是小于40岁。大多数的EP女患者是40~59岁年龄组间。62.6%多呈现低体重指数(即BMI<25),79.1%多见于绝经期年龄组,87.8%多见于多产者。所有患者中,一半是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另一半是通过妇科检查发现的无临床症状患者。38例患者有高血压病,10例患者有糖尿病。合并有EP与EH患者的总数是43例。其中,37例(86%)病理有良性增生,6例(14%)是癌前病变/恶性。我们不能发现EH和EP具有相关性,但研究发现息肉数目、重量与绝经前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在EP病例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女性分别为43.38±10.186和23.88±3.68。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分别是39.26±9.334和24.71±3.54。然而年龄和体重可能和其他疾病相关,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首先,我们利用SPSS、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与EP发生,结果表明平均年龄和BMI与EP发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665、0.743)。在研究中我们纳入230例EP患者作为病例组和234例没有E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EP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是25-73岁,平均年龄是43.38岁;在被诊断时,36.5%的年龄是小于40岁。大多数的EP女患者是40~59岁年龄组间。62.6%多呈现低体重指数(即BMI<25),79.1%多见于绝经期年龄组,87.8%多见于多产者。所有患者中,一半是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另一半是通过妇科检查发现的无临床症状患者。38例患者有高血压病,10例患者有糖尿病。合并有EP与EH患者的总数是43例。其中,37例(86%)病理有良性增生,6例(14%)是癌前病变/恶性。我们不能发现EH和EP具有相关性,但研究发现息肉数目、重量与绝经前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在EP病例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的女性分别为43.38±10.186和23.88±3.68。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分别是39.26±9.334和24.71±3.54。然而年龄和体重可能和其他疾病相关,这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分析结果,首先,我们利用SPSS、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患者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与EP发生,结果表明平均年龄和BMI与EP发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665、0.743)。我们的分析表明,高血压(P=0.0050),产次(P=0.052),绝经状态(P=0.00246)和使用宫内节育器(P=0.0001)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存在显著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与糖尿病,体重指数、子宫手术史,服用保健品无明显相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更年期,EP病史和使用宫内节育器史与EP有相关性,高血压病,糖尿病与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包括年龄,绝经,超重,,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手术和使用宫内节育器与息肉的发生均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4和0.00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相关矩阵,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6)年龄和绝经状态。作为其他疾病的患病率以及更年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年龄和绝经状态被排除在Logistic分析。宫内节育器的使用与环保密切相关(or-2.552,p值=0.009)和高血压与EP(p值=0.045),其他所有的独立变量失去了意义。 结论: 使用IUD和高血压与EP的发病呈正相关,所以,我们认为:有异常子宫出血的高血压患者和使用IUD患者,其子宫内膜会受到损害,然而,研究表明肥胖不是子宫内膜息肉的危险因素,此外,我们也要注意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评估,其具有极高的恶变倾向,尤其是老年人和绝经期女性患者。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镜检查 高血压 糖尿病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1.74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4
- Abbreviations14-15
- Chapter 1.General Introduction15-27
- 1.1. Introduction15-16
- 1.2.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16-19
- 1.3.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al polyps19-22
- 1.4. Clinical features of endometrial polyp22-23
- 1.5. Diagnosis of endometrial polyp23-25
- 1.6. Treatment25-27
- Chapter 2 Rationale of the study27-28
- Chapter 3 Materials and methods28-31
- Chapter 4 Statistical analysis31-32
- Chapter 5 Results32-44
- Chapter 6. Discussion44-46
- Chapter 7. Conclusion46-47
- Acknowledgements47-48
- AUTHOR INFORMATION48-49
- REFERENCES49-5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圆;彭艳;胡晓云;;子宫内膜息肉患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年05期
2 胡燕军;朱依敏;黄荷凤;;异常子宫出血药物治疗进展[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年05期
3 王永军;王卉;;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及宫腔镜诊治的相关问题[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3年02期
4 娄华;王兴玲;孙丽君;管一春;缑洋;王雪梅;李巍巍;;高体质量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辅助生育妊娠结局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年27期
5 陈娟;王雪春;苏彦钊;;宫腔镜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5期
6 唐华栋;王慧英;郝增平;蔺莉;段华;;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特点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年01期
7 申启玲;李力;邓波;陶中华;郭建新;郑英如;;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应用评价[J];重庆医学;2014年02期
8 黄丽华;向梅;;子宫内膜息肉研究新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9 杨璞;何立红;;经阴道三维超声和三维能量多普勒在宫腔病变诊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年17期
10 刘瑾;王才智;方光光;李法升;;宫腔镜电切术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田瑞娟;雌激素受体GPR30在人子宫肌瘤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和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颜磊;不影响宫腔形态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对IVF/ICSI结局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3 邓英虎;化学功能团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4 王璐;山荆子多酚分离鉴定及对γ辐射诱导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杨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异常的特点与青春期月经状况的诊断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瑞华;雌孕激素受体、Ki-67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靳闪闪;子宫内膜息肉中ER、VEGF和EN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3 蔡慧慧;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组织中ERα、ERβ、PR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D];青岛大学;2008年
4 万灵燕;子宫内膜息肉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魏晗;NF-κB、PR、ERα和ERβ在增生期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左卫微;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7 王轩;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进展[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曾昭敏;子宫内膜息肉99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吴允;NF- κB及MIF在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金虹;子宫内膜息肉在妇科常见病中的发病情况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36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