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5:11

  本文关键词: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 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目的:研究妊娠不同阶段睡眠剥夺后对其子代成年后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轻轻触摸法建立孕期睡眠剥夺大鼠模型,选用其子代大鼠(6-8周龄)为研究对象,观察孕期不同阶段睡眠剥夺对子代行为的影响,为孕期护理和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实验采用Sprague-Dawley孕鼠,按随机原则分为四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TR组)、妊娠早期睡眠剥夺组(ESD组)、妊娠中期睡眠剥夺组(MSD组)和妊娠晚期睡眠剥夺组(LSD组)。采用轻轻触摸法对实验孕鼠每天进行6个小时(12:00-18:00)的睡眠剥夺,持续一周时间,待其子代成年后(6-8周龄)进行行为学检测:1.用高架十字迷宫和新颖环境抑制摄食测试检测子代大鼠的焦虑样行为;2.用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子代大鼠的抑郁状态;3.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经历不同阶段孕期睡眠剥夺后出生的大鼠,它们进入开放臂的时间和次数都明显减少;新颖环境抑制摄食测试结果显示睡眠剥夺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进食的潜伏期显著延长、摄食量明显减少;这均说明孕期睡眠剥夺导致子代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强迫游泳实验发现睡眠剥夺组所产的大鼠,它们的不动潜伏期和不动时间都显著性缩短,而且以妊娠早期、晚期睡眠剥夺更明显,表明孕期睡眠剥夺后出生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Morris水迷宫实验中,定位航行实验显示,孕期睡眠剥夺组所产大鼠的平均逃离潜伏期比对照组较长,空间探索实验显示,孕期睡眠剥夺组所产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在目标象限游泳的时间显著减少,而各组大鼠的游泳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孕期不同阶段的睡眠剥夺导致子代大鼠成年后情感障碍,产生焦虑、抑郁样行为,并且损伤子代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第二部分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学习记忆影响机制探讨目的:进一步研究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学习记忆影响的可能机制,从海马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两方面探讨其机制。方法:模型建立及分组同第一部分。免疫荧光实验方法:1.孕期睡眠剥夺组和对照组出生的大鼠满2周时通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mg/kg,每天一次),连续注射7天,4周后将大鼠麻醉,用生理盐水和4%的多聚甲醛进行心脏灌流,然后取脑组织冰冻切片,运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元存活的情况。用BrdU和NeuN(成熟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志)抗体双标来检测成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用BrdU和GFAP (星行胶质细胞标志)抗体双标来检测星行胶质细胞的存活情况。2.子代大鼠满6周时给予腹腔注射BrdU (100mg/kg,每天一次)连续三天,24小时后将大鼠麻醉,用生理盐水和4%的多聚甲醛进行心脏灌流,然后取脑组织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实验方法检测其海马齿状回区域的神经细胞增殖情况。用DCX(双皮质素)抗体来检测未成熟神经元的变化,用BrdU和NeuN抗体双标来检测成熟神经元的增殖变化,用BrdU和GFAP抗体双标来检测星行胶质细胞的增殖情况。电生理实验方法:1.在体电生理实验:通过诱导大鼠海马CA3-CA1通路的LTP和LTD,来检测子代大鼠的突触可塑性变化。LTP/LTD的大小是用高频/低频刺激之后的fEPSP的斜率与基线fEPSP的斜率进行比较。2.离体脑片膜片钳实验:成年大鼠海马脑片制备:大鼠(6-8周龄)用30%的水合氯醛麻醉,心脏灌流氧饱和的NMDG人工脑脊液(NMDG ACSF),然后迅速取脑组织进行切片(400μm),脑片移入HEPES ACSF孵育槽里30℃孵育1小时后,转入实验记录槽内,采用离体脑片膜片钳技术来检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的频率及幅度。结果:免疫荧光实验结果:1.孕期不同阶段睡眠剥夺后出生大鼠成年后其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元存活明显减少。孕期SD组所产大鼠与对照组相比,BrdU/NeuN双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而BrdU/GFAP双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2.孕期不同阶段睡眠剥夺后出生大鼠成年后其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细胞增殖减少。孕期SD组所产大鼠与对照组相比,BrdU和NeuN共表达的神经细胞明显减少,DCX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而BrdU和GFAP共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数无显著差异。电生理实验结果:1.在体电生理实验:妊娠不同阶段睡眠剥夺损伤子代大鼠海马的LTP/LTD。与CTR组相比,ESD、MSD、LSD组的LTP幅度显著降低,而LTD幅度增加;2.脑片膜片钳实验:妊娠不同阶段睡眠剥夺抑制了子代大鼠海马的兴奋性突触传递,SD组mEPSC的频率和幅度与CTR组相比较明显减少。结论:妊娠不同阶段睡眠剥夺损害子代学习记忆的机制,可能与海马神经发生受抑和突触可塑性降低有关。
【关键词】:孕期睡眠剥夺 情感障碍 空间学习记忆 孕期睡眠剥夺 神经发生 突触可塑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0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5
  • 前言15-17
  • 第一部分 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17-31
  • 前言17
  • 1 材料和方法17-21
  • 2 结果21-25
  • 3 讨论25-28
  • 参考文献28-31
  • 第二部分 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学习记忆影响的机制探讨31-45
  • 前言31
  • 1 材料和方法31-36
  • 2 结果36-41
  • 3 讨论41-43
  • 参考文献43-45
  • 全文总结45-46
  • 文献综述46-52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军,马文龙;睡眠剥夺的对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李求实,王升旭;REM睡眠剥夺后大鼠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3 刘谦,侯晓华;睡眠剥夺对机体影响的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0期

4 付兆君;马瑞山;;睡眠剥夺对飞行工作能力的影响[J];航空军医;2005年02期

5 刘海弘,彭康,许文学;睡眠剥夺的机制及中药对抗的研究述略[J];中医药学刊;2005年02期

6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张侃;;睡眠剥夺对词汇背景记忆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4期

7 唐晋;谢鹏;;睡眠剥夺在神经科学的研究现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8 彭华;贺斌;赵忠新;赵明霞;李雁鹏;夏斌;黄流清;;睡眠剥夺对健康人注意力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2期

9 陈晓翠;沙志晶;;睡眠剥夺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10 田艳丽;姚冬芳;;高原与平原对28小时睡眠剥夺认知能力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金彩;林子江;刘文;蒋索;;睡眠剥夺对人的不同范畴记忆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林子江;何金彩;蒋索;;睡眠剥夺对人的不同范畴记忆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宜静;刘学勇;吴斌;;睡眠剥夺复合情境对模拟航天应急操作绩效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陈足怀;冯学文;;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和行为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杨素荣;孙慧;姚明辉;;连续睡眠剥夺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6 常大川;赵忠新;包旭芳;郑良成;张鹏;;30小时全睡眠剥夺后不同时长恢复性小睡对青年男性睡眠惯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赵正卿;向正华;赵忠新;;不同时程REM睡眠剥夺对大鼠下丘脑神经肽S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张涛;钟代曲;;48小时睡眠剥夺对战士心理状态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砚锋;詹皓;辛益妹;唐桂香;韦四煌;;48h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青年单、双重任务操作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朱红莲;张静芳;张群芳;赵忠新;;REM睡眠剥夺与恢复睡眠及药物干预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N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长云;睡眠剥夺影响人体免疫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宋国萍 苗丹民;睡眠缺失对医生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宋国萍 苗丹民;关注医生睡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金振蓉;睡得少睡得晚的危害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晶;睡眠剥夺对大鼠心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彭华;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机制及莫达非尼的干预[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振;GABA能药物干预对REM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4 樊双义;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叶恩茂;睡眠剥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贵平;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海马CaN的影响及FK506的干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7 李宁;睡眠剥夺对大脑认知能力及脑电特征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窦伟;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PrP~C表达的影响及PrP~C在睡眠剥夺诱导的认知损害中可能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许耘红;睡眠剥夺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吴北峰;电项针对大鼠睡眠剥夺及其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欧;REM睡眠剥夺对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70和神经元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赵会利;睡眠剥夺后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瑾;睡眠剥夺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维生素C对其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朝宗;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5羟色胺1A受体、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郭兴道;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清的初步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6 呙霞;睡眠剥夺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宁心安神法的干预作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欧阳靖良;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彭燕;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马文彬;瘦素对REM睡眠剥夺大鼠焦虑行为和下丘脑神经肽Y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10 王Z

本文编号:435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435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