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在果糖诱发的NAFLD等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00:05

  本文关键词: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在果糖诱发的NAFLD等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1、建立果糖饮食诱发大鼠发生NAFLD等代谢疾病并伴代谢性内毒素血症的动物模型。2、探讨通过腹腔注射LPS模拟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观察其在代谢性疾病中发挥的机制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给予大鼠正常饮食;高果糖组(High Fructose Diet,HFD组)大鼠给予8%的果糖水喂养;内毒素组(LPS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皮下微量注入LPS(300μg?kg-1?d-1皮下注射)。每周测量大鼠体重,8周末禁食12小时后,糖耐量实验结束时,经乙醚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35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层血浆,然后快速分装置于-40℃备用。迅速分离肝脏组织,部分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固定,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部分OCT包埋置于-80℃保存,随后制作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剩余样本置于液氮速冻后转-80℃冷冻保存,供western blot实验使用。1、血脂系列及肝酶和血浆相关指标检测酶法检测各组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酶法定量检测肝脏组织TG。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Fasting plasm glucose);ELISA法检测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Fasting insulin)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公式为:HOMA-IR=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EU/ml)/22.5。2、血浆内毒素与促炎因子检测鲎试剂显色法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并分析lps与homa-ir的相关性分析。3、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取出肝脏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80℃取出oct包埋组织,置于-25℃冰冻切片机复温15min,横切组织8μm,行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组肝组织中的红色脂质。4、westernblot分析采用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蛋白1(irs1)及其磷酸化蛋白(p-irs1try632);同时检测lps受体tolllikereceptor4(tlr4)蛋白水平。结果:1、体重变化及糖耐量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大鼠总体状态良好,有4只脱组。hfd组与lps组大鼠体重在2-8周变化显著高于nc组(p0.01,p0.05)。与nc组相比,hfd组与lps组各时间点血糖均显著升高(p0.01,p0.05)。说明hfd组与lps组大鼠发生糖耐量异常。2、血脂、肝酶检测结果hfd组与lps组tg(血浆与肝组织)、tc、alt、ffa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p0.05),hdl-c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hfd组与lps组上述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血浆内毒素与胰岛素及促炎因子检测hfd组与lps组血浆lps、fins、fpg、及homa-ir显著高于nc组(p0.05,p0.01)。hfd组与lps组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hfd组与lps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hfd组与lps组lps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rs=0.85,p0.01)。4、肝组织病理学结果NC组肝脏外表暗红,无油腻感,HE染色可见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HFD组与LPS组肝脏外观发白,切面有明显油腻感;组织汇管区出现脂滴空泡,伴有气球样变。同时LPS组肝小叶和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部分伴有点状坏死。油红O染色可见HFD组和LPS组出现大量红色脂质。5、western blot结果HFD组与LPS组肝组织TLR4表达显著升高(P0.01),IRS1、p-IRS1Tyr632/IRS1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HFD组与LP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高果糖饮食可诱发大鼠发生多种代谢疾病,如NAFLD等,表现为体重增加(腹部肥胖型)、血脂及肝酶异常、糖耐量受损、IR、肝组织脂肪变性、释放促炎因子、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胰岛素受体底物表达减少),且存在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其发病特征与人类发病十分相似。2、高果糖饮食诱发代谢疾病中LPS通过与TLR4结合,触发炎症因子表达增加,引发肝脏及外周发生胰岛素抵抗,促发NAFLD等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促炎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9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2-13
  • 前言13-15
  • 实验一 高果糖饮食诱导大鼠发生代谢疾病且伴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模型研究15-23
  • 1 材料与方法15-19
  • 1.1 材料15-16
  • 1.2 实验方法16-19
  • 2 结果19-23
  • 实验二 探讨通过LPS模拟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观察其在代谢疾病中发挥的机制作用23-32
  • 1 材料与方法23-27
  • 1.1 材料23-24
  • 1.2 实验方法24-27
  • 2 结果27-32
  • 讨论32-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综述38-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9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49-50
  • 个人简历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民;重视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循证医学[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2 W、M、Allen;B、F、San-Son;C、F.Drake;范桂兰;;治疗代谢疾病的新进展[J];兽医导刊;1984年04期

3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1982年01期

4 ;营养和代谢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86年07期

5 ;营养与代谢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87年08期

6 ;营养与代谢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0年06期

7 ;营养与代谢疾病[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1992年06期

8 曹新;;儿童长时间看电视、不活动会使代谢疾病风险增加[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2期

9 费菲;;临床疾病的真实诊疗“指南” 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领域实效研究初结硕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0期

10 刘志民;;防治代谢疾病要趁早[J];糖尿病新世界;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谭擎缨;王等;阮芸;阮勇;;驻杭部队干部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调查[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6年

2 高鑫;;肝脏在代谢疾病中的地位[A];第五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李蓉;张素华;龚莉琳;张闻宇;白晓苏;秧茂盛;;PGC-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疾病的关联[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刘振寰;;遗传代谢疾病的康复治疗[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时立新;张巧;彭年春;徐淑静;李红;张淼;张松;庄惠君;贡明贤;王睿;吴丹荣;胡颖;;贵阳社区2型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疾病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在果糖诱发的NAFLD等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在果糖诱发的NAFLD等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03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