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对其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13:15

  本文关键词: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对其肝细胞线粒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脉冲电流刺激 运动性疲劳 肝脏线粒体 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 Na~+-K~+-ATP酶 Ca~(2+)-Mg~(2+)-ATP酶


【摘要】:背景运动性疲劳是部队军事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当运动性疲劳发生后,如果机体疲劳不及时纠正和恢复,日积月累后,会引起“过劳”,并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等亚健康状态的出现,严重影响正常的军事体能训练。目前,所采取的各种抗疲劳措施,其效果多收效甚微,如何采用简便有效科学的方法来缓解运动性疲劳,提升训练成绩,同时减少运动性损伤的发生,是一个有研究价值和迫切需求的课题。所以,对于如何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发展及如何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是分子生物化学、军事训练医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进一步研究以期阐述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和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丰富和完善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相关系列的研究,为“脉冲电流经皮刺激仪”的投入实际应用提供更多充实完善的理论依据。目的通过无负重的力竭性游泳运动方式,建立运动性疲劳的实验动物模型,密切观察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对其肝脏线粒体细胞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以及对大鼠肝脏线粒体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的不同影响,进-步探讨和阐述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和运动性疲劳之间的关系,了解运动性疲劳后线粒体主要酶的活性改变以及脉冲电流经皮刺激干预方式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丰富和完善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对于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共80只,实验动物体重为204±15g,均由河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饲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3±2℃,湿度维持在41%±15%,实验动物均分笼饲养,全部自由光照、摄食以及饮水,适应性地喂养1w,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确保所有实验大鼠在实验进行前均没有进行过游泳性训练运动。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A组)、疲劳对照组(B组)、疲劳前刺激组(C组)和疲劳后刺激组(D组),共四组,每组动物各占18只,剩余的8只动物留作备用。实验动物按组别分笼饲养。实验干预进行前3d,每只实验大鼠每天适应性游泳练习30min,泳池水温保持在32±1℃,泳池水深至少70cm以上,然后进行5周的实验干预措施。其中每周B组、C组及D组的大鼠游泳训练6d,休息1d,游泳2次/日,每次所有动物均达到力竭的状态,当实验大鼠浮在水面漂浮静止不动时用木棒轻微驱赶,保证实验动物一直处于游泳运动的状态。实验动物的游泳力竭标准,以实验动物下沉后10s内不能露出水面为标准,记录每组每只实验动物的游泳力竭时间。每组大鼠游泳后更换清水。在每次游泳训练结束后使用干毛巾将实验动物皮毛擦拭干净,置于暖风的环境中烘干实验动物的皮毛,减少感冒的发生率和大鼠的意外死亡。B、D组的大鼠在游泳运动结束后,C组的大鼠在游泳运动开始前分别采取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注射液0.25g/kg的麻醉方式对实验大鼠进行麻醉。C组的大鼠在游泳运动前,D组的大鼠在游泳运动力竭后分别给予频率为1024Hz的脉冲电流刺激大鼠肝区,电流刺激强度均为10mA,间动周期为1s,时间20min。各组实验大鼠分别于第1、3、5周休息日分批处死,动物处死前禁食水过夜,采取断头处死的方法,剖腹取肝脏标本1g,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以备用。肝脏标本溶化后仍保持2-8℃的温度,眼科剪剪碎后,加入9ml的PBS液(PH7.4),用超声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min(3000转/分)。收集上清液,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整个操作过程均在0-4℃中进行。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三周各组动物的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及线粒体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实验动物肝脏线粒体的蛋白定量采用Bradfood蛋白定量法进行测定。结果1.力竭时间观察:第1周末3组大鼠的游泳力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周末疲劳对照组(B组)大鼠的力竭时间短于疲劳前刺激组(C组)及疲劳后刺激组(D组),疲劳前刺激组(C组)和疲劳后刺激组(D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疲劳后刺激组(D组)和疲劳对照组(B组)疲劳前刺激组(C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末疲劳对照组(B组)大鼠力竭时间短于疲劳前刺激组(C组)和疲劳后刺激组(D组),疲劳对照组(B组)和疲劳前刺激组(C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疲劳后刺激组(D组)和疲劳对照组(B组)、疲劳前刺激组(C组)大鼠游泳力竭时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的比较:第1周末4组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对照组(A组)、疲劳前刺激组(C组)及疲劳后刺激组(D组)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水平在第3、5周末均高于疲劳对照组(B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疲劳后刺激组(D组)大鼠的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水平在第3、5周末均高于疲劳前刺激组(C组),且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线粒体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比较:第1周末4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水平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静对照组(A组)、疲劳前刺激组(C组)及疲劳后刺激组(D组)大鼠的肝脏线粒体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水平在第3、5周末高于疲劳对照组(B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疲劳前刺激组(C组)大鼠肝脏线粒体的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水平在第3、5周末均高于疲劳后刺激组(D组),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1.运动性疲劳会降低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及肝脏线粒体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水平,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2.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可以提高其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Ⅰ~Ⅳ)的活性水平,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使ATP合成增加,提高运动耐力及运动成绩,缓解运动性疲劳。3.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区可以提高其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的活性水平,刺激氧化磷酸化,加快呼吸链速率,加速机体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关键词】:脉冲电流刺激 运动性疲劳 肝脏线粒体 线粒体氧化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 Na~+-K~+-ATP酶 Ca~(2+)-Mg~(2+)-ATP酶
【学位授予单位】:新乡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82
【目录】:
  • 摘要5-9
  • Abstract9-14
  • 前言14-15
  • 实验一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影响15-23
  • 1 材料15
  • 2 方法15-19
  • 3 结果19-21
  • 4 讨论21-22
  • 参考文献22-23
  • 实验二 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肝细胞线粒体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23-31
  • 1 材料23
  • 2 方法23-27
  • 3 结果27-28
  • 4 讨论28-29
  • 参考文献29-31
  • 综述: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及进展31-53
  • 参考文献47-53
  • 附录53-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5-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历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兆丰;程伯基;林克椿;;耗竭运动时线粒体心磷脂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改变[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2 黄昌林;朱履刚;;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运动疲劳大鼠肝区对肝细胞Bcl-2、Bax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3 代朋乙;黄昌林;;不同间动周期中频脉冲电流经皮刺激肝区对运动性疲劳士兵的抗疲劳作用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4 万利;浅析运动强度对运动员血氨值的影响及相关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5 宋亚军;影响运动性疲劳的神经生物学因素浅析[J];山东体育科技;1998年04期

6 姜涛;;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07期

7 陈祥塔;赖月波;;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消除[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8期

8 吕梅,,张勇,李静先,时庆德,张薇,陈家琦;运动性疲劳状态下线粒体膜生物学特征的研究-Ⅲ: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后大鼠肝线粒体膜NADH-CoQ还原酶及肝组织NAD~(+)的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9 邱海洪;;试述中医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522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22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