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麻醉学论文 >

不同手术失血量患者的体温变化

发布时间:2017-07-06 12:12

  本文关键词:不同手术失血量患者的体温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外科失血 体表温度 核心温度 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 失血体温拐点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失血量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与特点,以更好地优化和解决临床失血与围术期的体温管理。方法:以术晨第一台择期非胸腹腔暴露的男性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50岁,ASAⅠ-Ⅱ级,无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无感染、发热,无甲亢、免疫性等可致体温改变疾病,手术时长3h以内。术前监测基础体温T0,血红蛋白Hb0,术中连续监测腋温(体表温)T1、食道温(核心温)T2、连续无创血红蛋白SPHb及手术时间t,描记失血量0%-25%时患者体表、核心温度的变化曲线。同时剔除不同因素对体温的影响:麻醉方式一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控制手术室室温25℃、湿度55%,所有输液及冲洗液均加温至37℃。结果:90例患者术前T0及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失血量≤10%时,体温描记曲线平直,两曲线几乎平行稳定于T0附近,T1、T2与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失血量≤15%时,两体温描记曲线分离,并平缓下行,T1较T0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失血量≤20%,体温描记曲线下行坡度加大,出现拐角,两曲线间夹角趋小,T1、T2均下降,其中T1变化大于T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20%时,两体温描记曲线彼此趋近,T1、T2较T0明显下降,T2与T1差值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失血常导致体热丢失,表现为体温的下降,体温下降的程度与失血量相关,当15%≤失血量≤20%时,出现明显的"失血体温拐点",此临床特征对临床失血的诊治和围术期体温管理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广东省乐昌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外科失血 体表温度 核心温度 连续无创血红蛋白监测 失血体温拐点
【基金】:广东省韶关市卫生计生科研项目(Y16144)
【分类号】:R61
【正文快照】: 体温是个受“多因素”影响的生理指标[1]。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失血”这一“单因素”对体温影响的全程的、针对性的临床研究;而“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是重症患者的“死亡三角”,对于外科患者,手术必然伴随失血,而失血常常是外科“死亡三角”的启动和触发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力行;聂时南;刘云;韩小琴;;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急救处理现状与临床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年06期

2 龚剑峰;朱维铭;;低温 酸中毒与凝血机制障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3 许力,赵晶,黄宇光,罗爱伦;术中保温对患者核心体温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1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跃;顾怀金;;早期止凝血管理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疗效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年05期

2 杨蔚;;急救护理团队救护32例严重多发伤的体会[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3 刘佳;黄海龙;李琳;陈静;曾雯;郝义;邸铁涛;;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中寒战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6年08期

4 闫鹏;郑伟东;谭云冰;邓小明;陈阳;;智能型医用碳纤维加热毯预防围手术期寒战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6年06期

5 王洁;;综合保温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影像视觉;2016年Z2期

6 刘力行;聂时南;刘云;韩小琴;;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急救处理现状与临床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年06期

7 王美艳;费杏珍;;创伤患者低体温的复温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6年06期

8 韩宇洲;贺敏;郜恋恋;;保温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年05期

9 郑瑾;李树华;张静;张晓晓;;全麻拔管后再插管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年06期

10 陈淑贞;蔡骅;;不同保温措施对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体温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年1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体温保护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年10期

2 刘云;胡海洋;周博;李晓婷;谌璐;张丹;;低体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年03期

3 杨帆;宋先舟;胡,

本文编号:526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26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