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
发布时间:2017-07-16 15:21
本文关键词: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近期疗效
更多相关文章: 三分支支架血管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重建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评价近期疗效。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确诊主要依据胸腹主动脉CTA或MRI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e,CDFI)。本组总例数共66例,均是在全身麻醉及深低温停循环下应用三分支血管支架置入手术治疗。归纳所有入选病例的一般临床特征以及反映手术疗效的综合指标等代表“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手术治疗的疗效,包括术前、住院期间以及术后3个月我院门诊复查的CDFI结果(AR程度、LVEd、LVEs、LVEF)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结果(观察三分支支架形态、血流通畅程度、夹层有无进展、假腔内血栓机化情况)。所有临床资料导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统计库,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比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法以及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设定P0.05为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全组病例中男性51例,年龄在39-71岁,平均53.24±10.27岁;女性15例,年龄在46-68岁,平均56.18±11.34岁。男女比为3.4:1。本组研究无手术死亡病例,而术后住院死亡率在4.5%,主要死因分别是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量综合征及MODS。自动出院的病例占3.0%。手术时间为357.26±10.38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43.20±21.56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为3.69±1.58min,术前、住院期间之间的AR等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5,P0.001),住院期间与术后3个月的AR等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前LVEd(LVEs)与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与术后3个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LVEF在三个时间段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的病例均行CDFI及胸腹主动脉CTA检查,总有效对比例数54例。所有随访病例三分支支架血管血流通畅,支架无扭曲变形,支架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46例AD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提示主动脉假腔无明显造影剂显影,假腔有效闭合率为85.2%。结论:1.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AD是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有效扩大夹层假腔闭合范围,提高了假腔闭合机化率;缩减了主动脉弓部的手术操作流程,降低了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机率,再次手术率低。2.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AD近期疗效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3.术后主动脉瓣膜恢复疗效稳定,主动脉窦部成形近期效果良好,左心功能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三分支支架血管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重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4.2
【目录】:
- 附录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资料和方法11-13
- 结果13-20
- 讨论20-24
- 结论24-26
- 参考文献26-28
- 综述28-35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峰;罗俊;;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J];四川医学;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549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493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