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联合七氟烷吸入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8 11:03
本文关键词:硬膜外联合七氟烷吸入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应用0.2%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一、病例选择与分组选择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年龄在65-90岁,ASA分级Ⅰ-Ⅱ级,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89例,其中男56例,女33例。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入组标准:有手术适应症、完整的临床资料及无明显过敏情况、自愿接受本实验研究等。二、麻醉方法1.观察组定义为A组,选择胸段T7-8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试验量2%盐酸利多卡因3ml后,观察5分钟,测定麻醉平面,无入血,入脑脊液情况后,泵入0.2%盐酸罗哌卡因,采用静脉慢诱导方式,给予咪达唑仑按0.1mg/kg,舒芬太尼0.5ug/kg,依托咪酯0.03mg/kg,罗库溴铵0.6mg/kg诱导,完成相同麻醉诱导后置入双腔管,纤支镜双腔管定位准确后联合吸入七氟烷。对照组定义为B组,患者完成同样麻醉诱导后,插管完成后静脉把控输入丙泊酚注射液2.0ug/ml和盐酸瑞芬太尼3.0ng/ml,联合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2.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有创动脉压、体温、中心静脉压、BIS监测、肌松监测、血气分析及尿量。三、观察对比指标1.通过监测患者麻醉诱导时、开胸时、拔管时及拔管后四个时刻,分别标记为T1、T2、T3及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变化判定循环功能的变化情况。通过肌松检测仪监测病人体内肌松药物代谢情况,在TOF值大于75%时及时追加肌松药物,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肌松药追加情况。2.通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气道压变化、术中顽固性低氧血症及血气分析中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判定两组患者术中氧供情况的比较。3.通过监测患者麻醉恢复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情况判断患者快速康复与麻醉方式的关系。4.通过监测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镇痛满意率及Elisa法检测血浆IL-6不同时刻表达变化对比两种麻醉方式在术后应激及镇痛方面的差异。5.通过对比患者术后胸部并发症及术后呼吸功能情况观察两种麻醉方式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两种麻醉方式的比较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中数据,观察组患者的顽固性低氧血症发生率、气道压变化及术中单肺通气血气分析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两组在患者术中氧供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在T1、T2、T3及T4时刻变化情况判定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肌松监测及时在病人TOF值在大于75%时追加肌松药物,两组对比在肌松药药物的追加量上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指令睁眼时间及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来反应麻醉恢复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情况,通过数据比较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通过数据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镇痛满意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避免静脉镇痛药物后镇痛效果明显改善,且谵妄率下降明显。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IL-6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通过术后1D,2D和3D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在术后周围组织应激及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的肺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3D、1wk及2wk的呼吸频率、VC、FEV1、MVV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频率、VC、FEV1、MV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比较脓胸并呼吸障碍、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发生率,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胸段硬膜外应用酰胺类局麻药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病人BIS值在40-60之间,通过对比患者术中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及心率变化情况得出观察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方面比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异,胸部硬膜外在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后血流动力学在可控范围内,为研究的继续进行提供支持,在术中肌松效果满意避免了大量的肌松药物的输入,在术后呼吸机及骨骼肌恢复时有明显优势。2.胸部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吸入七氟烷麻醉在术中低氧血症,单肺通气气道压及血气分析方面分析优于对照组,能明显改善患者单肺通气时氧供情况,避免因氧供不足造成术后呼吸衰竭。3.病人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气管切开率、呼吸机支持率、澹妄发生率均有很大程度降低,术后镇痛完善,早起下床活动,且避免了昂贵的静脉麻醉药物,经济费用下降约为五分之一4.通过统计分析患者在术毕,苏醒时间,自主恢复时间,拔管后潮气量及术后肺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胸部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吸入麻醉促进病人快速呼吸恢复功能及术后快速康复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5.因为麻醉方式的改变促使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因此患者术后胸部并发症明显下降,通过IL-6表现体内应激变化及外周炎症刺激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胸段硬膜外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R735.1
【目录】:
- 引言6
- 中文摘要6-10
- 英文摘要10-14
- 1 前言14-18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目的16
- 1.3 研究内容16-18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8-28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18
- 2.2 主要药物、试剂和仪器18-20
- 2.3 主要药物及试剂的配制20
- 2.4 实验方法20-26
- 2.5 统计分析26-28
- 3 结果28-33
- 3.1 术中情况28-30
- 3.2 并发症30
- 3.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第三天下肢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30
- 3.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和术前血浆IL-6的比较30-31
- 3.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情况比较31
- 3.5 其它情况术前术后情况的比较31-32
- 3.6 其它情况术前术后情况的比较32-33
- 4 讨论33-38
- 4.1 年龄对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影响33-34
- 4.2 麻醉剂及麻醉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的影响34-35
- 4.3 术后并发症与麻醉剂及麻醉方式的关系35-36
- 4.4 研究结果的意义及进一步研究思路36-38
- 5 小结38-39
- 参考文献39-45
- 综述45-52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 附件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耀龙;;食管癌术后并发症21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年07期
2 常士云;张利云;王鹏举;秦海斌;;丙泊酚、芬太尼、咪达唑仑在食管癌早期无痛内镜下微创治疗的麻醉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36期
3 魏本忠;;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10期
,本文编号:5836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5836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