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对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3 16:10
本文关键词: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对血管新生影响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府逐瘀汤 血管新生 缺氧 HMEC-1 双向调控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比较缺氧和非缺氧条件下,不同浓度(1.25%、2.5%、5%)血府逐瘀胶囊大鼠含药血清在不同时间点(24h、48h、72h)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的活性、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从细胞水平明确血府逐瘀汤对血管新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制备含药血清: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00±10g,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空白对照组2个组,每组20只。药物组以人口服剂量的12倍(0.41g/kg)灌胃,空白对照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血府逐瘀胶囊按剂量溶于生理盐水中,连续灌胃7天,2次/天,于末次灌胃结束两小时以戊巴比妥钠(2%浓度,0.75ml/kg)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获取血清,56℃,30min水浴灭活,然后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内用0.22微米的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分装,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2细胞分组及细胞各项功能检测:将常规培养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1, HMEC-1)随机分为缺氧条件(1%02)培养组和非缺氧条件培养组,每个组又分为三个浓度(1.25%、2.5%、5%)血府逐瘀含药血清亚组及各浓度的空白血清对照组,诱导处理时间为24h、48h、72h。利用MTT法观察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黏附实验测定细胞黏附能力、体外血管腔形成实验观察体外血管腔形成能力,以阐明缺氧状态及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对HMEC-1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缺氧环境三个浓度(1.25%、2.5%、5%)空白血清组在24h、48h、72h三个时间点均降低细胞活性。但1.25%浓度血府逐瘀含药血清在24h、48h显著增强缺氧环境中的细胞活性;而非缺氧环境中含药血清对细胞活性无影响。2、缺氧72h三个浓度(1.25%、2.5%、5%)空白血清组均能提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而缺氧条件下1.25%、2.5%、5%三个浓度血府逐瘀含药血清在24h、48h、72h三个时间点对细胞增殖能力均没有影响;非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含药血清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与缺氧条件下作用一致。3、缺氧使1.25%、2.5%浓度空白血清组在24h、48h、72h三个时间点细胞迁移显著增强。缺氧条件下1.25%浓度血府逐瘀含药血清24h对细胞迁移有促进作用,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48h对细胞迁移呈现抑制作用,而在72h却呈促进作用,而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48h对细胞迁移起促进作用,表现出双向调节作用;非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对细胞迁移也表现为双向调控,但抑制点的药物作用条件不同,且更多作用时间点表现出抑制,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72h及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组在24h、48h、72h三个时间点均抑制细胞迁移。4、缺氧使1.25%、2.5%、5%三个浓度空白血清组48h及1.25%浓度空白血清组72h细胞黏附能力减弱,而缺氧条件下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48h对细胞黏附呈促进作用,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48h、72h对黏附起抑制作用;非缺氧环境中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的作用也呈双向调控,1.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72h对细胞黏附呈抑制作用,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48h对细胞黏附呈抑制作用,在72h对细胞黏附呈促进作用,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24h对细胞黏附即可出现抑制效果,而促进作用要到72h才表现出来。5、缺氧使2.5%、5%浓度空白血清组在48h及1.25%、2.5%、5%三个浓度空白血清组在72h血管腔形成能力降低。而缺氧条件下1.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24h和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48h都出现促血管生长现象,但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72h和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48h则呈现抑制血管腔形成的作用。非缺氧环境中仅2.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48h对血管腔形成起促进作用,5%浓度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在72h对血管腔形成起抑制作用。缺氧与非缺氧条件药物对血管腔形成作用均为短暂地促血管生长,并出现抑制作用,呈双向调控。不同的是缺氧条件下药物对血管腔形成的促进作用出现在更低的含药血清浓度,更早的作用时间点,且持续时间更长。结论1、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通过影响HMEC-1细胞活性、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体外血管腔形成能力各环节调节血管新生,具有显著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2、缺氧与非缺氧条件下,药物对细胞迁移、黏附和血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均是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呈双向调控。3、与非缺氧条件下作用相比,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对血管腔形成的促进作用出现在更低的含药血清浓度,更早的作用时间点,且持续时间更长,说明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更容易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4、单独缺氧与缺氧条件下血府逐瘀汤对血管新生相关的细胞功能影响不同,提示缺氧的影响机制与药物的影响机制不完全相同。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血管新生 缺氧 HMEC-1 双向调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英文缩略词12-13
- 文献综述13-21
- 参考文献18-21
- 前言21-23
- 1 实验材料及设备23-25
- 1.1 实验材料23-24
- 1.1.1 药物及细胞株23
- 1.1.2 主要实验耗材23
- 1.1.3 主要试剂23-24
-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24-25
- 2 实验方法25-28
- 2.1 含药血清的制备25
- 2.2 细胞的培养25-27
- 2.2.1 培养基的配制25
- 2.2.2 细胞的常规培养25-26
- 2.2.3 细胞的接种26-27
- 2.2.4 细胞的同步化处理27
- 2.3 细胞的分组和给药27-28
- 2.3.1 细胞分组27
- 2.3.2 给药处理27-28
- 3 结果测定28-31
- 3.1 细胞活性测定(MTT法)28
- 3.2 细胞增殖检测(流式)28
- 3.3 细胞黏附实验28-29
- 3.4 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小室法)29-30
- 3.5 体外成血管实验30
- 3.6 数据处理30-31
- 实验结果31-39
- 1 细胞活性检测(MTT法)结果31-32
- 2 细胞增殖检测结果32-33
- 3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结果33-34
- 4 细胞黏附能力检测结果34-35
- 5 体外成血管能力检测结果35-39
- 分析讨论39-43
- 一、血府逐瘀汤与血管新生39
- 二、缺氧及药物对血管新生相关细胞功能的影响39-41
- 三、缺氧条件及血府逐瘀汤影响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41-43
- 结论43-45
- 附图4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翁德新;;血府逐瘀汤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鼠移植性肿瘤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3期
2 祁艳波 ,吴嘉慧 ,刘柏杨 ,张德山;血府逐瘀汤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5期
3 段泽星;谢立群;;VEGF在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年27期
4 陈可冀;史大卓;刘建勋;马晓昌;陈明哲;毛节明;李荔;陈进益;;血府逐瘀浓缩丸防治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98年11期
5 徐浩,史大卓,陈可冀,马晓昌,毛节明,吕树铮,陈明哲;芎芍胶囊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7期
6 高冬;林久茂;郑良朴;林薇;陈旭征;宋军;陈可冀;;血府逐瘀汤影响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615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azuiyixuelunwen/6151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