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1 10:26

  本文关键词: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动态血压监测 慢性肾脏病 夜间血压 血压节律 蛋白尿


【摘要】: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8%,随着肾脏病病程进展,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终末期肾脏病阶段,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可达86%;肾性高血压降压效果差,增高的血压能加速肾脏病进展,缩短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衰的时间,肾脏病的进展又进一步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及程度,两者相互影响;故临床规律准确监测血压,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尤其重要。诊室血压由于白大衣高血压、环境、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及不准确性;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排除这些影响患者血压监测结果的因素,更好的反映患者的血压情况;根据动态血压监测夜间血压的下降率,将血压分为勺型和非勺型模型,非勺型血压又细分为深勺型、反勺型和浅勺型。相关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夜间血压控制效果差,非勺型血压比例增加,夜间血压控制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较大量的蛋白尿,非勺型血压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降低患者的夜间血压,有利于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综合已发表文献,很少有临床研究分析夜间尿蛋白量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本文就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相关参数与夜间及白天尿白蛋白总量的关系做一初步的临床总结。研究目的:探讨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重点研究血压节律及夜间血压与夜间及白天尿白蛋白量的关系研究方法:应用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监测2015.03-2015.12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入院的100例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以早07:00-晚09:00为白天血压,晚09:00至次日早07:00为夜间血压。并于动态血压佩戴当天给予收集患者白天(早07:00-晚09:00)及夜间(晚09:00-早07:00)的所有小便量;分别测白天尿白蛋白总量、夜间尿白蛋白总量及全天尿蛋白量;余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据动态血压监测当天本院生化室检查结果为准;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研究共纳入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0例,其中女性35人,男性65人,据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患者46人(46%),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达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为60人(60%),白大褂高血压4例,隐性高血压15例,勺型血压患者12例(12%),非勺型血压患者88例(88%)。1.非勺型血压组与勺型血压组相比,有更高的夜间收缩压、甘油三酯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白天尿白蛋白总量、夜间尿白蛋白总量、24小时尿蛋白总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勺型血压组与勺型血压组相比,晨峰血压以及白天尿白蛋白总量/夜间尿白蛋白总量比值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勺型血压组夜间尿白蛋白排泄总量在全天尿白蛋白排泄总量中占比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 Fisher检验显示,尿蛋白≥1g分组非勺型血压发生率高于尿蛋白1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意义:1.即使在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仅有尿常规异常,无eGFR下降),非勺型血压仍然是其主要血压模型2.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非勺型血压患者的尿液尿蛋白量(包括白天、夜间、全天)更多,且非勺型血压组患者夜间尿白蛋白排泄量在全天尿白蛋白总量中占比重更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R69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云青;韩秀霞;李常贤;王继濂;;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的变化[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6年06期

2 沈开跃;俞荣强;郑宇琳;;3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焦虑/抑郁调查的初步分析[J];哈尔滨医药;2009年06期

3 农永丽;滕海英;杨龙玉;陈宝玉;;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年15期

4 杨柯君;;慢性肾脏病患者降压不能顾此失彼[J];上海医药;2013年20期

5 徐刚,鄢巨振,王当金,喻林,黄艳;肾脏病患者血与尿硒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年06期

6 ;肾脏病患者食品[J];粮食与油脂;1998年01期

7 郑冬霞;林爱武;方炜;;6分钟步行试验及其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年03期

8 赵砚池;;冬季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如何保肾[J];药物与人;2011年12期

9 王彩丽,魏枫,赵春梅;肾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侯凡凡,马志刚,梅长林,戎殳,黄颂敏,刘先蓉,袁伟杰,郭云珊,王莉,何强,王秀玲,桑晓红,栗霄立;我国五省市、自治区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洁;;肾脏病患者的饮食及护理[A];全国第二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启超;陈红坤;;61例肾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检查[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高坤;孙伟;周栋;;慢性肾脏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A];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林曰勇;叶朝阳;陈锦华;杨丽;张攀;梅长林;;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相关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林利容;霍本刚;詹俊;任姜汶;龚文姜;余艳;蔡明玉;李小玲;何娅妮;;417例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A];西南地区第12届肾脏病学术会议暨贵州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丁艳;张皖瑜;尹湘毅;张国秀;黄慧敏;;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陈晓农;潘晓霞;沈平雁;俞海瑾;秦雯;章倩莹;王文姬;陈楠;;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患病率调查[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晓农;潘晓霞;沈平雁;俞海瑾;秦雯;章倩莹;王文姬;陈楠;;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患病率调查[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9 欧阳嵘;崔世维;朱晓晖;袁瑾;;正常人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维持正常血清钾浓度的钾滤过排泄分数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吴杰;;慢性肾脏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调查[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麻金木;肾脏病患者的精神调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刘莉;钟南山:10个肾脏病患者,9个不知[N];科技日报;2008年

3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病内科 邓伯勋;肾脏病患者莫感冒[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曹玉祥;肾脏病患者生活如何调养[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武汉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 易利霞;肾脏病患者如何控制饮水量[N];家庭医生报;2009年

6 民;吃腊肉 七种人不宜[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7 李健;10人就有1名患者[N];北京社会报;2007年

8 冯桂春;肾脏病患者的早期信号[N];民族医药报;2006年

9 陈楠 沈平雁;肾脏病患者能否怀孕[N];家庭医生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朱国旺;应提高认知,,及早发现慢性肾脏病[N];中国医药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治玲;3.0T磁共振DTI序列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功能与病理损伤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函;慢性肾脏病患者吸烟状态及其与肾脏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源;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和骨异常与心脏损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朱娇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的水平与微炎症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吴金庆;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血清钙、磷、IL-6及hs-CRP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晓彤;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赵鑫;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6 谭虹;慢性肾脏病患者外周血及尿液中乌司他丁含量检测及意义[D];吉林大学;2016年

7 明彤彤;合并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动态血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8 胡晓娴;健康教育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积极度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郝健;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室重构[D];内蒙古医学院;2009年

10 陈清;他汀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价值的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4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24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