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普罗布考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MDA、MLK3、P-P38、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16 23:11

  本文关键词:普罗布考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MDA、MLK3、P-P38、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普罗布考 肾间质纤维化 ROS MLK3 P-P38 Ⅲ型胶原


【摘要】:目的: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共同终点,病理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表达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如α-SMA蛋白,分泌细胞外基质(ECM),产生大量胶原蛋白并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近年来研究表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肾脏氧自由基的产生过多、清除减少,造成自由基产生及清除失衡是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普罗布考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强抗氧化作用,据研究,普罗布考可通过抑制活性氧(ROS)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氧化应激,还可以通过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保护受高糖影响的系膜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多条信号通路能够被氧化应激激活,其中P38又称为有丝分裂元活化蛋白激酶(MAPK)应激信号通路,介导了细胞生长、分化、增殖、凋亡、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氧化应激激活后ROS生成增多,从而诱导MLK3表达上调,激活下游的P38,使其磷酸化表达增加,最终导致Ⅲ型胶原表达增加,而普罗布考作为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进而减少ROS产生。本实验目的通过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并应用普罗布考进行干预,观察其对丙二醛(MDA)、MLK3、P-P38及Ⅲ型胶原在大鼠UUO模型中表达的影响,探讨普罗布考减轻、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提供新的治疗依据。方法:将54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180g±20g)适应性喂养1周,编号后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A组),UUO组(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组,B组),治疗组(普罗布考干预组,C组),每组各18只。于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水,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三组大鼠均于术前1天开始给药,治疗组(C组)给予普罗布考500mg/kg/d灌胃,假手术组、UUO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术后自由进食饮水,每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各处死6只大鼠,留取左肾标本,用0.9%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后横断为四部分,取中间1/4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于制作病理切片,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光镜下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LK3、P-P38、III型胶原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余3/4分别置于标记好的EP管中,-80℃冰箱冻存,用于丙二醛测试盒TBA法检测肾组织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P38表达。所有实验结果均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结果,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光镜下HE染色:A组,肾小管间质中未见明显异常;B组肾小管有扩张、萎缩,小管上皮细胞脱落、空泡样变性,肾间质可见炎症细胞局部浸润;C组和同时期B组相比,病变程度有所下降,但仍明显比A组严重,UUO术后病变随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加重,正常结构逐渐消失。光镜下Masson染色:A组,肾间质未见明显胶原纤维表达,结构未见明显异常;B组,可见轻度肾小管扩张,少量蓝色的胶原纤维组织在肾间质内沉积,并逐渐向肾小管周围延伸且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与同时期B组相比,C组的病变程度虽然减轻,但是仍明显重于A组,肾小管病变、胶原纤维的表达量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而进行性加重、增多;2肾脏组织中MDA含量的TBA法检测:A组,各时期肾组织中MDA的含量无明显变化,B组,UUO术后第3天肾组织MDA含量与A组相比有所增加;术后第7天及第14天,肾组织MDA含量仍高于同时期A组(P均0.05);C组,术后第3、7、14天MDA的水平较同时期B组有所下降,但是仍明显高于A组(P均0.05);3肾脏组织中MLK3、P-P38及Col-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LK3:A组,UUO术后3个时间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可见基础量表达;在3个时间点,B组相较于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内明显表达,且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递增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强阳性表达,表达量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升高,与同时期B组相较有所减轻,但是较同时相A组表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P-P38:A组,UUO术后3个时间点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核都只有基础水平的表达;在3个时间点,B组相较于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核明显表达,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进行性增加(p均0.05);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核强阳性表达,表达量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升高,与同时期B组相较有所减轻,但是较同时相A组表达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ol-Ⅲ:A组,UUO术后3个时间点上肾小管上皮细胞、肾间质都仅基础水平表达;在3个时间点,B组相较于A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表达明显,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进行性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间质强阳性表达,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与同时期B组相比,表达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同时相A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4肾脏组织中P-P38蛋白免疫印迹:A组,UUO术后P-P38蛋白均只有基础水平表达;与同时期A组相比,B组P-P3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进行性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P-P38明显表达,表达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虽然低于同时期B组,但是仍高于同时期A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MDA、MLK3、P-P38和Col-Ⅲ在UUO大鼠肾脏组织表达增加,且具有时间依赖性,说明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状态,与P38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普罗布考干预组MDA、MLK3、P-P38和Col-Ⅲ表达低于同时期UUO组,表明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普罗布考能够抑制氧化应激,降低此信号通路中MLK3、P-P38的表达,进而引起Col-Ⅲ表达下调,起到延缓及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普罗布考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ROS,抑制氧化应激来实现保护肾脏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覃娇;陶立坚;;活性氧与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年02期

2 鲁华;林海英;;TGF-β_1/p38MAPK通路在介导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20期

3 鲁华;林海英;;阿魏酸钠对UUO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河北医药;2012年16期

4 张莹;王荣;王群;孙晶;;益肾活血汤通过p38MAPK信号途径调控系膜细胞纤连蛋白及Ⅳ型胶原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9期

5 谢席胜;刘衡川;杨满;左川;邓尧;樊均明;;Ginsenoside Rb1,a Panoxadiol Saponin against Oxidative Damage and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ats with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297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297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