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前列腺癌遗传多态性风险位点功能及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3 22:20

  本文选题:前列腺癌 切入点:雄激素受体 出处:《浙江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过去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雄激素及其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通过结合雄激素反应元件(androgen-response elements,AREs)下游调控靶基因,参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由于大多数根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所识别的与前列腺癌风险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都不位于蛋白编码区,因而这些SNPs影响前列腺癌风险的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一系列的生物信息工具以及数据库为易感SNPs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见解。我们对前期已经识别和证实的33个前列腺癌风险相关的SNPs进行了功能的深入分析。我们首先把这33个SNPs以及连锁不平衡区(LD)(r2≥0.5)的其它SNPs定位到基因组功能注释数据库,包括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UCSC所定义的11个基因组调控元件数据库以及通过ChIP-chip技术所定义的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AR)。然后再通过富集分析评估这些风险SNP区域是否富集到不同的注释系统。风险SNP区非偶然性地显著性富集在两个注释组,包括AR结合位点(P=0.003)以及FoxAl结合位点(P=0.05)。另外大约有三分之一(11个)的SNPs风险区域位于AR结合区域。风险SNPs在AR结合位点的显著性富集表明这些SNPs对于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未来功能研究提供了指导。同时为了检验雄激素受体结合位点序列变异与前列腺肿瘤的相关性,我们系统性的评估,fHH(Johns Hopkins Hospital)和CGEMS(Cancer Genetic Markers of Susceptibility)群体中在AR结合位点区域SNPs与前列腺肿瘤风险的相关性。我们的研究表明前列腺肿瘤相关SNPs位点显著性地富集于AR结合位点。同时,AR区域新发现的风险相关SNPs更容易显著性地重复出现。这一结果与我们前期计算的风险SNPs富集于AR结合区域的结果一致。最后,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易感SNPs关联并由雄激素受体所介导的调节机制会影响前列腺肿瘤的风险。由于我们的研究结果主要根据生物信息分析所得,所得结果仍需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和更深入的分子机理分析。鉴于前列腺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本项目组推断:正常前列腺组织AR结合位点序列遗传变异可能改变AR对靶点结合能力,影响雄激素及其受体AR对下游靶基因和融合基因的调控,导致个体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差异。同时基于对前列腺癌SNPs的系统性分析,以及基因结构信息、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信息、表观遗传信息、蛋白翻译后修饰信息、RNA编辑等信息,我们开发了SNP功能注释分析平台FunSNP (Functional Annotation System for SNP),以便为分子生物分析人员在进行疾病分析时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Abstract]:Prostate cancer (Prostate Cancer PC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men. Pas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androgen and its receptor (Androgen receptor, AR) by combining the 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 (androgen-response, elements, AREs) downstream target genes involved in basic pathogenesis of prostate cancer. Because most according to relevance analysis the genomic identification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associated SNPs (SNPs) are located in the protein encoding region, so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NPs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is unclear. In this study, we use a series of bioinformatics tools and databases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usceptibility to SNPs provides new insights we have. Identification of early and confirmed 33 prostate cancer risk related SNPs in-depth analysis function. We use this SNPs to 33 Area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R2 = 0.5) and the other SNPs mapped to the 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including 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ENCODE), UCSC has defined 11 genomic regulatory element database and ChIP-chip technology through the defined androgen receptor binding sites (AR).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se enrichment the risk of SNP region is enriched to different annotation system. The risk of SNP region of non accidental significant enrichment in the two note group, including AR binding sites (P=0.003) and FoxAl binding sites (P=0.05). In addition, there are about 1/3 (11) of the SNPs risk area is located in the AR binding domain of SNPs in significant risk. The binding site of AR enrichment suggest that these SNPs for prostate cancer may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provides guida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test the func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binding sites and sequence variation Correl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we evaluated the system of the fHH (Johns Hopkins Hospital) and CGEMS (Cancer Genetic Markers of Susceptibility) group associated loci region SNPs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with AR. Our study shows that prostate cancer related SNPs locus significantly enriched in the AR binding site.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ks associated SNPs found AR region significantly more easily repeated. This result with our previous calculation of the risk of SNPs enriched in the AR binding region of the results. Finally,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how that with the susceptible SNPs Association and regulation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 androgen receptor mediated will affect the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Because we the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based on 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till need further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and further molecular mechanism.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state cancer Life is a long process, so the project group concluded: normal prostate tissue AR binding sequence genetic variants may alter the AR binding ability of the target, effect of androgen and its receptor AR regulates transcription of downstream target genes and fusion gene, l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state cancer. At the same time,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alysis on prostate cancer SNP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gene structure, 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 information, epigenetic information,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RNA editing and other information, we have developed a SNP function annotation analysis platform FunSNP (Functional Annotation System for SNP),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olecular biology in disease analysis to provide more useful inform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青;杨崇礼;;雄激素的疗愈原理[J];天津医药;1986年05期

2 崔毓桂;雄激素受体研究方法及其进展[J];实用男科杂志;1996年03期

3 刘颖,陆一帆;运动对制动大鼠骨骼肌中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4期

4 张子彦;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2002年02期

5 江军,金锡御,靳风烁,王洛夫;雄激素对大鼠前列腺不同分叶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3期

6 陈蕾蕾,姚兵;睾丸外组织雄激素受体的分布及检测[J];中华男科学;2003年01期

7 梁军;雄激素对淋巴细胞的调节[J];现代免疫学;2004年03期

8 王洛夫,江军;雄激素受体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4期

9 杨洁,张秋养,葛玲,邱曙东;青春期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对附睾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1期

10 朱院山;蔡力群;;雄激素对男性性别、行为和认知的影响(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骏逸;陈力;;雄激素及其相关因素对痤疮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游冬青;肖锦松;赵芳;;人雄激素受体激素结合区的克隆表达与活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邱云霞;曲燕;李相如;于建荣;;雄激素受体抵抗1例[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4 田军;陶天遵;王凯夫;高峰;单雨;李磊;;雄性大鼠成骨细胞内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5 李霖;李红;尹雪瑶;潘倩倩;吴芳;;雄激素受体在波动性高糖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温俊平;陈刚;薛莹;;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的临诊应对[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刘娜;贾影;戚基萍;;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东星;张华屏;刘立民;艾晓杰;乔中东;;核因子--κB在雄激素处理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曼娜;孙首悦;张惠杰;顾卫琼;洪洁;刘建民;王卫庆;宁光;李小英;;4例雄激素受体不敏感型综合征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届糖尿病及性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桂耀庭;;雄激素受体在精子发生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超群 李幼玲 范晓莉;山西医大第一医院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与再障贫血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白毅;新型雄激素受体调节剂有望治疗前列腺癌[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陈茂j 余宁宁;ASC-J9为肌肉萎缩症治疗带来曙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教授 张传祥;雄激素 膀胱癌研究新目标[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文娟;前列腺癌雄激素转录调控网络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静雯;雄激素受体调控的eRNA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enzalutamide抵抗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卢益甄;前列腺癌遗传多态性风险位点功能及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4 潘家骅;雄激素/AR-Twist2轴的调控及其促进前列腺癌恶性侵袭的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5 蒋璐频;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调控Nanog基因对肿瘤细胞干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6 张纪元;雄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及蛋白磷酸酶2Cκ的进一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邹惟莹;Trihydrophobin 1促进雄激素受体降解及其在乳腺癌进展过程中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庞莹;痤疮的流行病学及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9 伍学焱;雄激素受体结合分析和5α-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10 曾星;L型钙通道CACNA1D调控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活性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聪哲;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2 杨木易;雌激素通过诱导雄激素抑制性基因SOX4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进展[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琰;二甲双胍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抑制雄激素依赖性和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戴明莉;金钱鱼雄激素受体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徐鹏;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6年

6 郭广柱;3- (4-氟苯基)-1H-吡唑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7 吴淑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的改变及其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8 吕红松;雄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组织、细胞雄激素受体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表达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9 王慧丽;雄激素受体类似物在拟黑多刺蚁中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辉;雄激素受体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细胞自噬中的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8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608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