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染色体异常与睾丸生精障碍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02:01

  本文选题:染色体异常 切入点:睾丸生精障碍 出处:《吉林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患者生精障碍的原因、相关指标改变、异常核型来源及对后代的影响,为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患者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此外,寻找由CNVs引起的生精障碍相关基因,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对2009年9月~2013年12月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因男性不育就诊的精液异常(无精子症、隐匿精子症和少精子症)且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2411例患者进行研究,排除梗阻性无精子症,检出365例染色体异常,患者年龄20~48岁。问卷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家族史、既往史及父母生育时年龄等基本信息;医生查体记录患者左右睾丸大小、质地、第二性征发育史等临床信息;召回部分染色体异常的先证者父母及兄弟姐妹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记录其生育情况、孕期不良接触史等家系信息。采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精子浓度;采用Diff-Quick染色进行精液生精细胞学分析;采用罗氏2010电化学发光仪检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t in-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患者精子非整倍体发生情况;利用PCR扩增技术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及SRY基因;电话随访行染色体检查一年以上的异常患者生育结局。对照组为染色体、精液均正常因女方因素行夫精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with husband's semen,AIH)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的已生育男性50例,年龄22~42岁。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对13例染色体G显带核型异常的患者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到的CNVs通过查阅DGV数据库、OMIM数据库以及PubMed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1.2411例精液异常患者中检出365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5.14%,主要异常类型包括克氏综合征201例,染色体多态62例,染色体易位41例,染色体倒位23例,超雄综合征12例,特殊嵌合型9例,男性性反转综合征7例。 2.克氏综合征包括188例无精子症,6例隐匿精子症,7例少精子症;精液生精细胞学分析显示无精子症中有13.05%患者可发现成熟精子;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身高、左右睾丸大小、FSH、LH、T及T/LH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仅睾丸大小在不同程度生精障碍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型为47,XXY[10]/46,XY[90]的少精子症患者可自然生育后代;先证者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正常,且生育患者时的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超雄综合征包括4例无精子症,8例少精子症;精液生精细胞学显示患者可有成熟精子发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身高及左右睾丸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睾丸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在不同程度生精障碍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整倍体精子率较正常对照无明显升高(P0.05);先证者父母染色体核型均正常,且生育患者时的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4.染色体易位包括罗氏易位13例(无精子症4例,少精子症9例),相互易位28例(无精子症7例,少精子症21例);精液生精细胞学显示不同易位患者精子发生成熟阻滞的阶段不同;3例无精子症易位患者断裂点均涉及1q21;年龄、睾丸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在不同程度生精障碍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整倍体精子率较正常对照无明显升高(P0.05);36.4%罗氏易位及11.1%相互易位患者可通过自然生育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n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获得自己的后代;患者父母之一核型同先证者,且生育患者时的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5.染色体倒位包括无精子症10例,少精子症13例,以inv(9)发生率最高;生精细胞学分析未见各级生精细胞及精子;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睾丸大小及T/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睾丸大小、生殖激素水平在不同程度生精障碍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1%的inv(9)患者可通过自然生育或ICSI获得自己的后代;患者父母之一核型同先证者,且生育患者时的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6.染色体多态包括无精子症34例,少精子症28例;生精细胞学分析可见成熟精子;仅睾丸大小在不同程度生精障碍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非整倍体精子率较正常对照无明显升高(P0.05);Yqh-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较高(54.55%);25.0%的多态患者可通过自然生育或ICSI获得自己的后代;患者父母之一核型同先证者,且生育患者时的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7.男性性反转患者7例均为无精子症,且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9个STS位点均缺失;生精细胞学分析所有患者均未见各级生精细胞及精子;SRY基因检测6例阳性,1例阴性;与对照组比较,,身高、睾丸大小、FSH、LH、T水平及T/LH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尚不能通过自然生育或辅助生殖(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获得自己的后代,但可通过AID助孕;患者父母核型正常,但其生育时年龄高于对照组父母生育时年龄(P0.05)。 8.高通量测序检测出1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多态患者存在CNVs,部分CNVs涉及到与生精相关的基因结构或功能改变,如位于2p16.3区ALF,2q13区NPHP1,6p21.32区HLA-DRB1,15q11.2区BCL8,17p12区COX10,MAK,DNEL1,21q22.3区DNMT3L基因。 结论: 1.克氏综合征及染色体多态患者生精障碍程度与睾丸大小有关,超雄综合征、染色体易位及倒位生精障碍程度与年龄、睾丸大小、生殖激素水平未见相关性。 2.超雄综合征、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多态患者非整倍体精子率无明显升高,认为不存在染色体间相互效应。 3.染色体易位断裂点发生在1q21可能与无精子症的发生有关。 4.部分嵌合型克氏综合征、罗氏易位、inv(9)及多态患者可通过自然生育或ICSI生育自己的后代。 5.克氏综合征、超雄综合征、男性性反转异常核型通常为新发;染色体易位、倒位及多态异常核型通常由父母之一遗传而来。男性性反转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父母高龄有关,其它类型异常与父母高龄未见相关性。 6.高通量测序检测到的CNVs可能涉及ALF,NPHP1,HLA-DRB1,BCL8,COX10,MAK,DNEL1,DNMT3L基因结构或功能改变,影响其在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导致生精障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新贵;武玉东;孙莹璞;王芳;李刚;;血清FSH水平和T/LH比值对无精子症患者精子获得的预测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5期

2 李仁良,章晓梅;抑制素B与男性生殖的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5年04期

3 杨波;袁建林;高晓康;王禾;邵晨;刘贺亮;陈宝琦;秦荣良;邵国兴;康福霞;;细胞色素氧化酶10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9年07期

4 丛学文;涂向东;严爱贞;曾健;;精子生成障碍患者Y染色体AZFc区部分缺失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年07期

5 贺静;唐新华;朱宝生;齐书武;朱姝;苏洁;杨必成;陈红;王瑞红;;46,XX男性综合征的遗传学诊断和临床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1期

6 杨欣,颜志中;抑制素B与男性生殖功能[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3年06期

7 刘新贵;赵凤亭;郭艺红;;生殖激素检测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诊治中的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3年02期

8 熊文琴;张文权;;无精子症患者生殖激素水平状况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6期

9 刘刚,卢光t,傅俊江,刘上峰,邢晓为,李麓芸;人类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相关基因TSARG3的克隆[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肖晓素,王勇强,杨媛慧,廖立斌,贺蓉,胡飞雪,张银汉;遗传咨询者染色体多态性与临床效应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1613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613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