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的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研究
本文选题:代谢组学 切入点:毒理 出处:《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建设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中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反应生物体当前的生存状态。代谢组信息的获得主要依靠各种强有力的高通量分析平台进行。本部分研究利用260种代谢物标准品,使用UPLC-Orbitrap超高效液相联用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分别建立了基于反相C18和亲水作用色谱的代谢组学分析平台,代谢物峰形对称,保留时间分布均匀,质谱仪分辨率高,可操作性强。能够进行血清、尿液和精浆样本的代谢组学分析。本部分还应用该平台对西酞普兰的抗抑郁机理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获得了了良好的区分,并且总计26种代谢产物被认定是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24种代谢物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逐渐回归正常水平,有10种代谢物可以被认为是评价西酞普兰抗抑郁效果的关键标志物。从代谢组学角度阐述了西酞普兰能够调整由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所造成的包括色氨酸代谢、能量代谢以及神经递质合成在内的代谢紊乱。本部分还使用GC-MS建立了分析游离脂肪酸组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平台,能够使用25微升血样,分析全血中的35种游离脂肪酸,该方法简便,快速、稳定,适用于血中游离脂肪酸组的测定,并使用该方法进行了二硫化碳致心血管疾病的毒理作用研究。第二部分基于代谢组学的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研究为了对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的诊断和病因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们对80例不明原因男性不育患者和80例对照的精浆进行了代谢组分析。我们利用代谢组学数据建立了OPLS-DA诊断模型,并且使用50例病例和50例对照的独立人群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诊断模型在验证人群中的灵敏度为82%,特异性为92%。通过比较UMI和对照组的差异代谢物,以及研究代谢物与精液质量参数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了4-羟基苯乙酸对不明原因男性不育有保护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同时该物质与精子的密度高度相关,是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的重要标志物。通过代谢通路分析,我们发现不明原因男性不育患者的氨基酸代谢明显改变,表现为氨的生成量增加,同时精浆内氨基酸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到氨基酸-tRNA合成通路导致男性生育能力发生变化,同时多种氨基酸与精子密度呈负相关。
[Abstract]:The first part of the study platform of metabonomics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systems biology.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current living state of organisms. The acquisition of metabolite information mainly depends on a variety of powerful high-throughput analysis platforms. By using UPLC-Orbitrap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coupled with 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trap mass spectrometry, a metabonomics analysis platform based on reversed-phase C18 an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was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The metabolites have symmetrical peak shape, uniform retention time distribution and high mass spectrometer resolution. Strong maneuverability. Can carry on the serum, This part also used the platform to study the antidepressant mechanism of citalopram. A good distinction was obtained betwee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 total of 26 metabolites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during the onset of depression, 24 of which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s after drug therapy. Ten metabolites can be considered as key markers for evaluating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citalopram. From a metabonomics point of view, citalopram is able to regulate tryptophan metabolism, which is caused by chronic mild and unpredictable stress. Energy metabolism and neurotransmitter biosynthesis. This part also uses GC-MS to establish a non-target metabonomics analysis platform for the analysis of free fatty acids, which can use 25 microliter blood samples to analyze 35 kinds of free fatty acids in the whole blood. The method is simple, rapid, stable 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ree fatty acids in blood. The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carbon disulfid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studied using this method. The second part was based on the study of unknown cause male sterility based on metabonomics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etiology of unknown male sterility. We analyzed the seminal plasma of 80 unexplained 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and 80 controls. We established a OPLS-DA diagnostic model using metabonomics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diagnostic model were 82 and 92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metabolites between UMI and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And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abolites and semen quality parameters, we found that 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male infertility of unknown cau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and it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sperm dens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etabolic pathway, we found that the amino acid metabolism of male infertility patients with unknown cause was obviously changed, which was manifested by the increase of ammonia production and the decrease of amino acid level in seminal plasma.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amino acid-tRNA synthesis pathway on male fertility changes, and many amino acids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perm density.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9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昌,李占荣;男性不育患者四种激素水平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05期
2 张若鹏,邵华;中国古代男性不育源流文献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01期
3 黄世明;男性不育与锌[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03期
4 王益鑫;郑菊芬;;男性不育研究新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年09期
5 姚文亮;吴飞华;;男性不育发病原因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年04期
6 陈忠;陈丽君;;男性不育320例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7年02期
7 ;澳研究发现男性不育与缺乏光照有关[J];生物学通报;2008年11期
8 罗胜萍;;3700例男性不育病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01期
9 杨晓华;;27例高铅血症男性不育治疗体会[J];生殖与避孕;2009年07期
10 ;男性不育的治疗原则[J];农家之友;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继灿;;男性不育临床工作的几点思考[A];第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暨男科提高班讲义[C];2007年
2 李宏军;;男性不育的诊治[A];全国第三届不育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宏军;;男性不育诊治新理念[A];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第三届年会全国男性生殖医学和精子库管理新进展第四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吴伯聪;;男性不育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孙振高;连方;张建伟;刘延荷;王利红;;中药联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男性不育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汪明德;;男性不育诊治概要[A];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不孕不育与性医学研讨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7 贾孟春;;环境因素和男性不育[A];第四届全国不孕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宏军;;提高男性不育疗效的思路与对策[A];第四届全国不孕症暨保留生育功能微创手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静宇;代小华;曾宪录;宋运淳;;男性不育与联会复合体的关系[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陈文卓;吴培臣;连林蕊;;浅谈男性不育不孕症[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计划生育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付东红;一项研究为男性不育治疗提供新思路[N];健康报;2013年
2 江西 副主任医师 熊国保 谢立;男性不育是一些疾病的信号[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宁;男性不育 并非顽症[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李宏军;治疗男性不育基本原则[N];健康报;2011年
5 通讯员 南轩言 记者 程守勤;一种蛋白或与男性不育有关[N];健康报;2014年
6 金慰鄂;男性不育与生活环境[N];家庭医生报;2003年
7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辛才林;感染——男性不育的天敌[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陈茂j 夏志俊;浙港科学家联手破解男性不育之谜[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钱铮;日本将研究基因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联[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陈小飞邋冯立中;治疗男性不育 阳春三月最佳[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兆磊;人乳酸脱氢酶C4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白双勇;超重、肥胖对男性生育力影响系列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乔善磊;基于代谢组学的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4 阿周存;5个男性不育候选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疾病的关联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戴继灿;男性不育证候、用药规律及其肾阳虚型的代谢组学特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刘舒媛;男性不育与POLG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朱清毅;附睾蛋白酶抑制蛋白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8 田卉;miRNA和遗传因素在男性不育发生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黄河龙;MicroRNA在男性不育中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牛志宏;环境和遗传因素导致男性不育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中医证候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周青;CYP1A1和GST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相关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刘耀华;乳酸脱氢酶C4活性检测及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曹慧敏;CYP17A1和CYP19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男性不育的关联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杨青青;吸烟与男性不育患者精子DNA完整性关系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6 李儒楷;丝氨酸蛋白酶差异表达及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晋学飞;染色体核型异常致男性不育的病例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杜日成;染色体结构异常与男性不育、流产死胎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叶楠;男性不育患者精母细胞减数分裂遗传重组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陶欣荣;男性不育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949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69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