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氧化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选题:DNA氧化 切入点:2型糖尿病 出处:《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以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终生进行性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中近95%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持续的高血糖不断地攻击全身各个微血管和大血管,导致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而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其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约有5%~1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DN,虽然比例不高,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数目庞大。DN起病十分隐匿,随着病程的延长和病变的逐渐深入,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只能依靠血液透析等替代治疗方式来维持生命。DN已经成为糖尿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DN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aexaenoic acid, DHA),属于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6个碳碳双键,不饱和度很高,在体内极易被其他氧化物质氧化而生成一系列的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证明DHA及其代谢衍生物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参与细胞膜构成,增加细胞膜流动性,调节离子通道和调节基因表达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对于DN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T2DM和DN患者机体DNA的氧化水平如何?DNA的氧化损伤在T2DM肾损伤中的作用如何?饮食中添加DHA会对T2DM肾脏中DNA的氧化水平有何影响?能否有效地缓解T2DM所引起的肾组织损伤?DHA又是通过何种分子机制对T2DM肾脏DNA的氧化损伤造成影响的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以下实验:第一,建立了测定尿液中8-OHdG的生化分析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分析检测了CON组、T2DM组和DN组的DNA氧化损伤水平。第二,通过动物模型实验考察了DHA对T2DM大鼠肾脏DNA氧化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应用DHA辅助防治DN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第一部分DNA氧化损伤生物标记物8-OHdG毛细管电泳分析新方法的建立目的:为下一步研究T2DM和DN患者机体的DNA氧化水平奠定方法学的基础。方法:固相萃取结合胶束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结果: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结合胶束毛细管电泳检测尿液中8-OHdG的新方法。通过优化SPE萃取条件和MEKC分离条件,在最佳条件下,8-OHdG浓度在1到500μg L-1之间线性良好,LOD(S/N=3)为0.27 g L-1,LOQ(S/N=10)为0.82μg L-1。该方法检测尿液中8-OHdG的日间精密度和日内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6%和4.3%,(健康儿童尿液加标)回收率在99.8%-103.2%之间。该方法弥补了CE-UV在测定痕量组分方面的不足。小结: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的检测尿液中8-OHdG的新方法,为机体DNA氧化损伤水平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第二部分DNA氧化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损伤之间相关性的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与DNA氧化的关系。方法:1应用第一部分新建的以及本室原有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测定并分析CON组、T2DM组和DN组尿液中的8-OHdG和creatinin;2对尿液中8-OHdG/creatinine比值与其他临床生化指标之间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N组患者尿液中8-OHdG/creatinine(45.14±12.68 μg/g)显著高于CON组(11.72±2.38μg/g)和T2DM组(16.37±4.97μg/g),尿液中8-OHdG/creatinine的水平与尿酸(UA)值无显著相关性,与糖化血红蛋白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小结:DN组患者肾损伤与DNA的氧化有关第三部分DHA通过降低DNA氧化水平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损伤目的:探讨DHA是否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及DNA的氧化来改善T2DM的肾损伤。方法:1高脂饮食加小剂量STZ诱导T2DM大鼠,并经饮食补充DHA;2利用生物化学和病理学方法检测大鼠肾脏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结构,评价DHA对肾脏功能的影响;3利用组织荧光和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肾脏组织的ROS水平、脂质过氧化水平、DNA的氧化损伤,确定DHA能否改善T2DM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以及DNA损伤;4使用生物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的重要抗氧酶活性和重要的抗氧物质的含量,确定DHA对T2DM大鼠肾脏组织的抗氧化系统的影响;5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饮食添加DHA对T2DM大鼠肾脏三大抗氧化系统主要相关抗氧酶nRNA表达水平的影响;6Western blot检测饮食添加DHA对T2DM大鼠肾脏组织中NADPH氧化酶重要亚基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 DHA降低了T2DM大鼠24小时尿蛋白的排泄率32周干预结束时,DM组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1893.9±948.8ng)显著高于对照组(477.5±197.1 ng)(P0.05);而DHA组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1133.9±542.7 ng)明显低于DM组(P0.05),但显著高于CON组(P0.05)。2 DHA改善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的损伤HE染色结果显示:CON组大鼠肾脏未见明显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肾小球边缘齐整,结构正常,分布较均匀,细胞核排列较为整齐,肾小管形态清晰。DM组大鼠肾小球分布不均匀,细胞核排布散乱,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基质弥漫性增多,肾小球体积增大,平均肾小球截面积明显高于CON组。DHA组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较DM组有所改善。3 DHA改善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的DNA损伤3.1 DHA降低了T2DM大鼠肾小管内8-OHdG的含量肾脏组织石蜡切片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肾小管内8-OHdG的含量DM组明显高于CON组和DHA组。说明饮食中添加DHA可有效减少T2DM大鼠肾脏肾小管内8-OHdG的生成。3.2 DHA缓解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核DNA的凋亡DM组肾脏组织切片TUNEL染色显示凋亡的强度明显高于CON组和DHA组,说明饮食中添加DHA可有效缓解T2DM大鼠肾脏内的细胞凋亡4 DHA降低了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4.1 DHA降低了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ROS水平DHE染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显示:DM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ROS水平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DHA组大鼠肾脏组织中的ROS水平明显低于DM组(P0.05),而与CO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2 DHA降低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中TADPH氧化酶重要亚基在n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在高血糖条件下TADPH氧化酶可以诱导产生ROS。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DHA可通过下调NADPH氧化酶的Nox2, Nox4口P22 phox亚基基因在1nRNA水平上的表达来增强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A可通过下调NADPH氧化酶的Nox2, Nox4, P22 phox和p-P47 phox亚基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来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的ROS水平。5DHA降低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5.1 DHA降低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MD A是膜脂质过氧化的重要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能加剧细胞膜系统的损伤程度。DM组肾脏组织匀浆液中MDA的含量为(1.20±0.18nmol/mg prot)明显高于CON组(0.86±0.13 nmol/mg prot)和DHA组(1.01±0.19 nmol/mg prot),说明饮食中添加DHA可有效减少T2DM大鼠肾脏内脂质过氧化物MDA的生成。5.2 DHA降低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肾小管内4-HNE含量在体内4-HNE是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的产物,大鼠肾小管内4-HNE的含量DM组显著高于CON组和DHA组;而肾小球内4-HNE的含量,DM组和DHA组均显著高于CON组,但DM组和DHA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饮食中添加DHA能够有效抑制T2DM大鼠肾小管内的n-6系脂肪酸的过氧化。6 DHA提高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的抗氧能力6.1 DHA提高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的总抗氧能力(T-AOC)DM组肾脏组织匀浆液中T-AOC(1.03±0.23 U/mg prot)明显低于CON组(1.39±0.41 U/mg prot)和DHA组(1.31±0.28 U/mg prot),说明饮食中添加DHA可有效增加T2DM大鼠肾脏的总抗氧能力。6.2 DHA提高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内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等抗氧酶的活性实验检测了三组大鼠肾脏组织匀浆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等重要的抗氧酶的酶活性,结果显示饮食中添加DHA可有效增加T2DM大鼠肾脏内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的活性。6.3 DHA增加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内谷胱甘肽的含量结果显示,DM组肾脏组织匀浆液中GSH的含量(0.0062±0.0035μM/g Tissue)明显低于CON组(0.0213±0.0049μM/g Tissue)和DHA组 (0.0112±0.0037μM/g Tissue),说明饮食中添加DHA可以有效增加T2DM大鼠肾脏内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6.4 DHA增加了T2DM大鼠肾脏组织内4-HHE的含量4-HHE是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DHA)过氧化的产物,实验结果显示4-HHE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内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DHA组的4-HHE含量显著高于DM组和CON组。这说明DHA可以作为抗氧剂通过自身氧化来降低肾脏组织的氧化损伤。7 DHA可以上调 SOD1、Gpx1和Gpx4-1等基因在1nRNA水平上的表达。小结:1 DHA改善了T2DM大鼠的肾功能和肾组织损伤。2 DHA通过增加抗氧酶的活性以及自身氧化从而降低了T2DM大鼠肾组织DNA的氧化损伤和氧化应激水平。结论:1 T2DM的肾损伤与肾脏组织内DNA的氧化损伤相关。2 DHA通过增加抗氧酶的活性以及通过自身氧化降低了T2DM大鼠肾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和DNA的氧化损伤改善了肾功能和肾组织损伤。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87.2;R6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志君,陈林立;循环DNA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0年05期
2 吴伟,崔光华;DNA控释递送系统[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0年02期
3 ;几种线粒体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4 ;线粒体DNA损伤与修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年11期
5 姚ng;夏立照;;安徽省3种常见蜚蠊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1年01期
6 高春芳;王皓;高国华;宓庆梅;孔宪涛;;非同位素法分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的三种方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年05期
7 吴晓平 ,张小如;线粒体DNA突变及其与衰老的关系[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6期
8 李伟文;线粒体DNA表达与损伤修复[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年04期
9 张彦芳 ,耿惠杰;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8期
10 王煜,文曙,龙小艳,肖波;通过高温变性快速提抽DNA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金玲;吴玲玲;周剑章;林仲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DNA的控电位杂交[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范新萍;;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分级分离方法初探[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郑利雄;李放娟;吴育庆;张桂梅;何桂荞;熊峰;;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梅毒血清TP-DNA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邵勇;刘亭丽;张罡棋;朱晓青;;基于脱碱基位点设计的DNA单核苷多型的小分子识别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关明;;高分辨熔解技术在分子检验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DNA G-quadruplexe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 targets[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新跃;;牧草DNA基因多态性研究与在草业中的应用[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Michael M.Yang;;FABRICATION OF DNA CHIPS FOR DIAGNOSTIC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邓用川;陈菊培;罗越华;李冠一;林栖凤;;红树DNA导入水稻引起的变异[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延;张成孝;;电化学发光检测DNA的初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敏;DNA分子为何不稳定?[N];解放日报;2005年
2 刘工;DNA计算机微乎其微 功能强大[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侯巧明;DNA识别遗传信息判断人[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陈丹;以科学家研制出DNA计算机[N];科技日报;2001年
5 郭朝元;克隆永续经营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翟永太 聂同钢;DNA“精确制导”[N];人民公安报;2006年
7 张梦然;首个近乎完全由人造“零件”搭建的DNA分子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8 韩梁;DNA证据可伪造,刑案鉴定蒙阴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 郑晓春;可区分真伪DNA的检测技术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艳红;以研制出新型DNA计算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伟;DNA条形码在中国榕小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凤梅;石英致DNA双链断裂修复的DNA-PKcs/JNK/p53信号转导通路[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蔡宏;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雪梅;含N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5 梁乐;功能DNA纳米结构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王延峰;DNA计算中的编码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蒋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核酸酶活性和DNA对其聚集的加速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鲁卫平;DNA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樊浩;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新方法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剑章;分子自组装固定DNA和DNA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姣;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RNA的键合机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平红;一些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D];海南大学;2006年
3 郭爱敏;DNA分子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春宏;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广西巴马县人群白细胞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罗兴;基于DNA自组装模型的最大团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杨青喜;一种高效检测石蜡切片中的DNA的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冯媛媛;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复合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剑;基于企业DNA视角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9 史庭燕;树状DNA放大技术在临床基因诊断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10 杨培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4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70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