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男科病证结合疗效机制研究的困惑与对策
本文选题:男科 + 中西医结合 ; 参考:《中华男科学杂志》2017年07期
【摘要】:中西医结合男科疗效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成为行业的热点。然而,目前许多中西医结合男科疗效机制的研究难以诠释中西医结合男科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不同中医治则、中药复方专方正在进行着作用于同一机制效应指标的重复研究,重病轻证的研究普遍存在,不成熟的证候模型仍成为机制研究的手段,不确定的、不成熟的靶点机制仍成为研究的热点,如此耗费人力物力仍无法诠释男科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华及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取效的机制所在。中西医结合男科疗效机制研究的着眼点要求我们不仅要说明中药复方专方对男科疾病的疗效机制,更重要的是能阐明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近些年来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为中西医结合男科病证结合疗效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对"证"的把握,从宏观整体归纳分析,发展到微观基因、蛋白、代谢、元基因组等角度分析,从而寻求中西医男科病证结合研究的突破口,创新中国特色男科。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herapeutic effect mechanism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field. However, at present, many studie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mechanism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difficult to 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rology, mainly reflected in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The research of serious disease and light syndrome is widespread, immature syndrome model still becomes the means of mechanism research, uncertain and immature target mechanism still becomes the hot spot of research. So expend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still can not explain the essence of TCM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andrology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ed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andrology requires us not only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prescription on andrology diseases, but also to clarify the essence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proteomics, genomics,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ics have provided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study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microanalysis of gene, protein, metabolism, meta genome and so on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a breakthrough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o innovate the andr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男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7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81403246)~~
【分类号】:R6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宝銮,嵇焕成,万炜;论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再造与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路卫东;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年04期
3 曙影;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举行换届选举会[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年04期
4 郭健,黄新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J];中国中医急症;2002年05期
5 蔺应芬;谢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2年02期
6 ;一心一意谋发展 促进中西医结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1期
7 刘仁波,魏湘铭;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刍议[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年10期
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学刊;2003年12期
9 ;关于进一步促进中西医结合工作发展的建议[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10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睦新;谢立群;;中西医结合教育的热点问题再探[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利远;贺毅敏;;中西医结合治疗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廖传德;;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附50例报告)[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刘仁波;魏湘铭;;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刍议[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高长玉;;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的思路与方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陈雪梅;;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蔡冀民;丁英钧;;浅谈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及教学体会[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丁娟;;对中西医结合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思考[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咸中;;试论三支力量长期共存时代的中西医结合报告提纲[A];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艳慧;;打造中西医结合精品人才——在本科教育中尝试导师制和师带徒[A];第四届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陈德华;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走向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2 王秋冬;中西医结合大有可为[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4 陈士奎;中西医结合相关概念的探讨[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何清湖 刘朝圣;中西医结合教育任重道远[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6 顾泳;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N];解放日报;2006年
7 陈士奎;科学阐释中西医结合概念和原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孔德明 吴元黔 彭玉;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专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李学麟;我对中西医结合的一管之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马骏;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 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贡献[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佩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方案优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李可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吕玮;中西医结合治疗PCOS合并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4 汪正飞;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D];浙江大学;2016年
5 林晓琼;口周痤疮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陆金国;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王炜;中西医结合教学的理性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姚斯晋;山西推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历史考察(1949-1982)[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旭;从起源及发展谈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与方法[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田军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812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181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