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并文献复习

发布时间:2018-07-18 11:53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膀胱LELC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最大径4.5~6 cm。镜下2例形态学表现相似,主要由大量合包体样细胞和背景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巢状、片状、结节样排列,细胞异型明显,核圆形、卵圆形,呈空泡状,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可见明显小红核仁,可见核分裂象,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较密集,炎症细胞稀少,浸润性生长,侵及膀胱肌层或浆膜层。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CK、p53均阳性,CK7、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例2肿瘤细胞CK、CK(H)、p63均阳性,CK20、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结论膀胱LELC是一种罕见的膀胱变异性尿路上皮癌,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toid carcinoma. Methods the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of 2 cases of LELC of bladder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 was 4.5 cm in 2 cases. The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the two cases were similar under microscope. They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a large number of inclusion like cells and background lymphocytes. The tumor cells were nesting, flake, nodular, with a round nucleus, oval shape and vacuole. The cytoplasm was abundant, slightly eosinophilic, with obvious red nucleoli, mitotic, interstitial lymphocytes, plasma cell infiltration, lymphatic follicle formation,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s in some areas and dense tumor cells in some areas. There are few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ng growth, invading the bladder muscle layer or serous layer. Immunophenotype: in case 1, all the tumor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K7, EBERN, MLH1, MSH-6, MSH2 and PMS2 were all negative. In case 2, CK (H) p63 of tumor cells were all negative. Conclusion bladder LELC is a rare bladder variant urothelial carcinoma. Surgical resection and chemotherapy are the main treatments with good prognosis.
【作者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
【分类号】:R73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航,宋波,熊恩庆,金锡御,陈昭颉,方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转基因对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2 王雪燕,邹淑丽,毕晓静,焦健;嗜酸细胞性膀胱炎误诊膀胱肿瘤1例[J];武警医学;2000年11期

3 王秀荣;彩超诊断小儿膀胱肿瘤1例[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年04期

4 席志军;上尿路肿瘤和随后发生的膀胱肿瘤有明显的微卫星改变[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07期

5 薛波新,单玉喜,李玲玲,颜纯海;膀胱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08期

6 王栋,王禾;核基蛋白与膀胱肿瘤[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1年01期

7 于雅滨;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附10例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1年03期

8 程铮;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J];右江医学;2001年06期

9 文兆峰,王美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表浅膀胱肿瘤39例[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1年03期

10 李宁忱;四种膀胱肿瘤瘤标对小的及高分化复发肿瘤的敏感性令人失望[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小波;粱朝朝;蒋云仙;叶元平;刘明;邢江n\;张贤生;郝宗耀;周俊;樊松;邰盛;王克孝;;膀胱肿瘤数据库的建立、意义与资料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余贤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A];贵州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胡晓华;张子扬;彭煜;;膀胱肿瘤的手术方式探讨[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会恩;曲嘉林;张万峰;王洪杰;王贵平;马思红;洪宝发;;绿激光治疗浅表膀胱肿瘤62例报告[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王锡斌;邹阳阳;;超声引导对膀胱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魏强;郑硕;李响;李虹;杨宇如;王佳;曾浩;韩平;王坤杰;石明;卢一平;范天勇;陈宗福;;近十一年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膀胱肿瘤住院病人的构成情况[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鹿瑶;魏莹;冯卓颖;;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王淑玉;李永忠;;彩超检查膀胱肿瘤的漏、误诊原因分析[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汤富刚;吕江红;寿金朵;徐海珊;杨倩;唐海林;潘美;林莎;方凡;赵博文;;腔内超声对膀胱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A];2005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夏丽萍;楼军;孙金艳;赵林芳;屠伶伶;;超声诊断憩室内膀胱肿瘤5例[A];200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外科教授 靳风烁邋邹争春 整理;揭秘膀胱肿瘤“免疫黑洞”[N];健康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刘东邋邹争春;可抑制膀胱肿瘤复发[N];健康时报;2007年

3 孙震鹏;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前别喝水[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4 孙健邋胡琼珍;腹腔镜下成功根治小儿膀胱肿瘤[N];健康报;2008年

5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 陈明 (主任医师) 吴叶青;膀胱肿瘤需要做哪些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8年

6 河南 主任医师 张祥生;膀胱也常长肿瘤[N];家庭医生报;2005年

7 张超群 范晓莉;建立膀胱肿瘤免疫治疗动物模型[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刘跃新;膀胱肿瘤早诊新技术[N];健康报;2009年

9 代廷荣;无痛血尿要防肿瘤[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姚向阳;钬激光无血切割膀胱肿瘤疗效好[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全亮;TRPV2对膀胱肿瘤细胞生物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叶青盛;膀胱三维超声影像重建与膀胱肿瘤超声治疗的探索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王鹏;DC/IL-23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

4 孙晓亮;壳聚糖磁性温敏凝胶作为丝裂霉素载体改善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侯睿达;SLC14A1基因在膀胱肿瘤中异常表达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李叶平;TIP30低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转移及相关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张尧;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膀胱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8 金建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肿瘤血、尿中的表达和反义基因治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沈海山;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抗膀胱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长福;多药联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腾飞;二次经尿道电切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疗效的系统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赵亚波;ASIR技术在膀胱肿瘤模型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丁祥黎;AngⅡAT1R拮抗剂对人膀胱肿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对血管生成中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鹏飞;膀胱肿瘤微环境模拟平台构建及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徐晓东;基于微流控共培养条件下膀胱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6 徐保才;后腹腔镜联合下腹部小切口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癌临床疗效比较及术后膀胱肿瘤复发因素分析[D];济南大学;2015年

7 胡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微囊通过ATM-p53途径抑制膀胱肿瘤生长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8 张靖;抑制Polo样激酶1选择性阻断RAS突变膀胱肿瘤的生长及患者源性膀胱肿瘤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琦;组织特异性溶瘤腺病毒对膀胱肿瘤干细胞的作用[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兰顺涛;CT虚拟膀胱镜在膀胱肿瘤检测的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31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131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b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