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阴茎神经电生理在早泄诊断及治疗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2 20:56
【摘要】:目的:探索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原发性早泄患者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男科实验室123例原发性早泄患者行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记录其DNSEP、GPSEP及PSSR波潜伏期和波幅。第二部分:对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男科实验室经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筛选出的25例DNSEP潜伏期小于40.83ms的早泄患者行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术后三个月阴茎神经电生理复查,比较手术前后的DNSEP和GPSEP波幅和潜伏期变化,评价中国早泄指数-5评分(CIPE-5)、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以及国际勃起功能评分问卷-5(IIEF-5),并观察手术切口不良反应。第三部分:对本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男科实验室经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筛选出的54例PSSR潜伏期小于1184.6ms,而GPSEP和DNSEP潜伏期均大于40.83ms的原发性早泄患者,予以口服SSIR类药物(舍曲林50mg/d)两个月,两个月后复查神经电生理,比较患者服药前后PSSR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评价IELT、CIPE-5及IIEF-5的变化,并观察服药期间的药物副作用。结果:第一部分:123例原发性早泄患者的阴茎神经电生理波形结果,其中PSSR潜伏期1184.6ms 23例(18.7%),DNSEP/GPSEP潜伏期40.83ms 69例(56.1%),PSSR潜伏期1184.6ms且DNSEP/GPSEP潜伏期40.83ms 18例(14.6%),PSSR潜伏期1184.6ms且DNSEP/GPSEP潜伏期40.83ms 13例(10.6%)。第二部分:阴茎背神经切断术中IELT延长显效(≥5min)10例,好转(≥2min)13例,无效(2min)2例,总有效率92.00%,术后包皮水肿2例,阴茎麻木感1例。术后DNSEP和GPSEP潜伏期延长(P0.05), GPSEP的波幅降低(P0.05),DNSEP的波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IPE-5评分明显改善(P0.05)。第三部分:口服舍曲林的54例原发性早泄患者中,IELT延长显效≥5min)11例,好转(≥2min)29例,无效(2min)14例,总有效率74.07%。服药后较服药前PSSR波幅降低(P0.05),PSSR潜伏期延长(P0.05), IELT和CIPE-5得到一定改善(P0.05),服药期间患者出现恶心2例,口干2例,失眠1例,便秘2例,总不良反应程度较轻。结论:原发性早泄患者行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其波形结果可分为PSSR潜伏期缩短、DNSEP/GPSEP潜伏期缩短、PSSR和DNSEP/GPSEP潜伏期均缩短、PSSR和DNSEP/GPSEP潜伏期均正常的四种类型,前三种波形分别对应的是阴茎交感兴奋性增高型、阴茎皮肤高敏感型和混合型。因此,将阴茎神经电生理运用到原发性早泄的诊断,对早泄患者进行初步的分类,为早泄的治疗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案。阴茎背神经切断术可显著减低阴茎的敏感性,提高患者CIPE-5评分和延长阴茎高敏感早泄患者的IELT,更重要的是,DNSEP可客观的筛选出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为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阴茎高敏感性早泄患者提供一种客观的筛查方法。舍曲林可通过降低原发性早泄患者的阴茎交感兴奋性来改善患者的早泄症状,提高原发性早泄患者的IELT和CIPE-5,而PSSR能客观的筛选出阴茎交感兴奋性增高型的早泄患者,为舍曲林治疗阴茎交感兴奋性增高型早泄患者提供种客观的筛查方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9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蒲春晓;董强;韩平;;早泄的药物治疗进展[J];华西医学;2014年09期

2 李建新;陆庆革;;麒麟丸联合舍曲林治疗继发性肾气不固型早泄临床观察[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5年05期

3 莫敦胜;商学军;黄宇烽;;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早泄的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5年06期

4 李建新;陆庆革;;中西医对早泄的认识和诊治方法比较[J];中医药导报;2015年19期

5 郭宏波;;关于早泄的新见解[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郝宗耀;中国慢性前列腺炎和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疗效评判标准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俊强;早泄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高晶晶;从女性的心理角度分析早泄患者抑郁发病的风险[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63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463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