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CAPD患者中医证型分析的横断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4 13:27
【摘要】:目的:以长期非卧床维持性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型特点,期望能据此探索在透析治疗基础之上的中医药干预策略,旨在提高CAP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和入选标准:于2017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对306例沈阳军区总医院腹膜透析示范中心规律随访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证型分析。入选标准:(1)在本中心规律随访,维持性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2)1个月内未发生腹膜炎;(3)3个月内未做过CRRT或血液透析。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按照慢性肾衰中医辨证的依据来辨证(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出版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3.对随访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的同时收集随访腹膜透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病、透析龄、营养状态、容量状态、钙磷代谢、腹膜类型、透析充分性、患者症状出现的频次等指标。4.将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各项指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1.306例腹膜透析患者的本证分布:脾肾气虚证:92例(30.1%),肝肾阴虚证:46例(15.1%),脾肾阳虚证:76例(24.8%),气阴两虚证:50例(16.3%),阴阳俱虚证:42例(13.7%);兼证分布:无兼证:12例(3.9%),湿浊证:113例(36.9%),湿热证:42例(13.7%),热毒证:22例(7.2%),瘀血证:113例(36.9%),风动证:4例(1.4%)。2.本研究中所有腹膜透析的患者本证主要是以脾肾气虚证(30.1%)和脾肾阳虚证(24.8%)为主,兼证主要以湿浊证(36.9%)及瘀血证(36.9%)为主;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肾气虚兼湿浊证(12.1%)及脾肾阳虚兼瘀血证(13.1%)为主。3.不同原发病导致的肾衰患者中,肾炎:192例(62.7%),糖尿病肾病:80例(26.1%),高血压肾损害:21例(6.9%),其他:13例(4.3%),以肾炎导致的肾衰患者占有的比例最大。4.随着透析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加,或者患者透析龄的逐渐增加,患者中医证型的演变规律均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俱虚证。患者营养状态方面的各项指标,与该证型的演变规律大致符合。5.在透析方面,肝肾阴虚证的Kt/V的均数±标准差(1.90±0.52)最高,透析充分的患者32例(63.5%),远高于其他证型。患者的容量状态中,肝肾阴虚证容量状态最佳,无水肿患者比例高达69.6%,该证型患者饮水量稍高于其他证型,但超滤量和尿量的总和明显高于其他证型。6.钙磷代谢中,在低钙方面:主证中的脾肾气虚证(2.18±0.24)、阴阳俱虚证(2.18±0.27)及兼证的湿浊证(2.18±0.25)、湿热证(2.18±0.31)数值最低,各证型的低钙患者数分别为:脾肾气虚证31例(33.7%);阴阳俱虚证13例(31.0%);湿浊证40例(35.4%);湿热证16例(38.1%)。高磷方面:气阴两虚证(1.79±0.53)及无兼证(1.84±0.46)的血清磷水平最高,高磷血症的患者数分别为:气阴两虚证:21例(42.0%);无兼证6例(50.0%)。甲状旁腺激素方面:阴阳俱虚证i PTH(271.25±210.48)控制最佳,该证i PTH≥300 pg/ml的患者为14例(33.3%);而肝肾阴虚证i PTH(493.27±453.23)控制欠佳。7.在患者的微炎症(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血沉)状态中,以脾肾气虚证及无兼证的患者各项指标控制最佳。8.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中,倦怠乏力及腰膝酸软出现的频次最高,分别为292次(95.4%)和270次(88.2%);大便秘结158次(51.6%)及纳呆腹胀156次(51.0%)的患者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的本证以脾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为主,兼证以湿浊证及瘀血证为主,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脾肾气虚兼湿浊证及脾肾阳虚兼瘀血证。2.随着腹膜透析患者年龄的增加及透析龄的逐渐延长,患者的本证以“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俱虚证”的方向进行演变。兼证的演变规律为:湿浊证→瘀血证。3.肝肾阴虚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容量状态均明显优于其他证型的患者。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6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岚;刘春雨;陈楠楠;;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04期

2 楼金杰;谢长生;;胃癌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3 王慧琴;张科进;张丹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新中医;2015年06期

4 陈云鹤;;探讨庆阳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J];健康之路;2017年03期

5 赵天一;;乳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及分子标志物关系[J];人人健康;2017年04期

6 郎立中;杨慰;;妇科HPV感染各型别与感染者中医证型的关系[J];健康之路;2017年04期

7 夏乐敏;王运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判别方程的建立与使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年02期

8 徐大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析[J];福建中医药;1999年01期

9 成志荣;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64例中医证型分析[J];江苏中医;1996年07期

10 郁仁存;胡玉芳;关天瑜;金静愉;饶燮卿;杨治英;金铃;田兆黎;王禹堂;高永福;王学楠;迟会昌;金敬善;陶毅;王广才;;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J];中医杂志;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慧娟;朱文锋;;肺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甘慧娟;朱文锋;;肺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邢淑丽;何靖涛;;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客观化及变证规律研究[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钟晓香;李新民;;87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镜及病理表现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唐绪刚;黄文权;文静;;现代医学在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中的应用[A];现代医学诊断指标在中医药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文集[C];2008年

6 甘慧娟;朱文锋;;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型与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徐光耀;唐福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凌琪华;陈建杰;齐艳艳;杨婉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文献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四次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胡学军;柏正平;谭光波;;肺心病缓解期的中医证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方显明;金泽;桑博默;;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全国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论文精选[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沈双宏 福建中医药大学;杜建谈中医证型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17年

2 吴荣祖 牟荣英 唐亚萍;慢性胃肠疾病中医证型覆盖统计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衣晓峰;应重新确定手足口病中医证型[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唐凤英 胡随瑜 喻长远;可用人工神经网络法进行中医证型分类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景峰;冠心病中医证型研究方兴未艾[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易建新 张敏州 李健;冠心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取得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 罗梅宏;血虚就是贫血吗?[N];上海中医药报;2019年

8 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 张霄潇;中医药去哪了[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9 杨璞;胖也分“白、红、黄、黑”[N];大众卫生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钢;乳腺癌中医证型与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

2 洪玉珊;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及与Micro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3 林志坚;台湾澎湖乙肝中医证型研究及李赛美教授经验总结[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

4 阮连国;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和肝脾调补方对细胞免疫影响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葛继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ER和VDR基因多态性、中医证型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4年

6 马晓昌;冠心病心绞痛冠脉病变及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溶血磷脂酸的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5年

7 张学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环氧化酶(COX-1)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岑玉文;HIV/AIDS中医证型、证型演变及其与T淋巴细胞活化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郭帮富;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细胞基因表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曾庆p

本文编号:2780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2780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