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素对顺铂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5 09:20
目的:探究杜鹃素(Farrerol)对顺铂诱导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T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应用CCK-8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及杜鹃素处理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活性,确定杜鹃素安全剂量的范围及其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2)应用DCFH-DA探针测定杜鹃素对活性氧的调节作用。(3)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杜鹃素与p-NF-κB、NLRP3、p-p53、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确定杜鹃素与细胞炎症和凋亡通路的联系。(4)应用Hoechst 33342/PI染色法及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杜鹃素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5)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设为0.05。结果:(1)CCK-8分析发现杜鹃素在5μM、10μM,20μM时对MTEC的活性无影响(P>0.05),而顺铂对MTEC的活性有影响(P<0.05),且随顺铂浓度增高,对细胞毒害作用越强,IC50为20μM(P<0.05)。(2)杜鹃素可以降低顺铂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且随杜鹃素浓度的增高,降低顺铂对细胞的毒性的作用越...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浓度杜鹃素对MTEC的活性的影响
第4章结果154.1.2顺铂对MTEC活性的作用统计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2.5μM组、5μM组、10μM组,20μM组及40μM组的MTEC活性的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统计结果表明:顺铂对MTEC的活性有影响,即对细胞存在毒害作用,且随顺铂浓度增高,MTEC的活性降低,对细胞毒害作用越强,IC50为20μM。具体结果见图4.2。图4.2不同浓度顺铂对MTEC的活性影响4.1.3杜鹃素对降低顺铂对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ab<0.05,表明顺铂在20μM浓度时会降低MTEC的活性;Paf>0.05,表明杜鹃素在20μM浓度时不会影响MTEC的活性;Pbc、Pbd、Pbe均小于0.05,表明杜鹃素在5μM、10μM、20μM浓度时均会降低顺铂对细胞的毒性,且Pcd、Pce、Pde均小于0.05,说明随着杜鹃素浓度的增高,对降低顺铂对细胞的毒性的作用越强,杜鹃素浓度为20μM时效果更为显著。具体结果见图4.3。
不同浓度杜鹃素在CDDP为20μM浓度下细胞活性的检测注:a为空白对照组;b为仅20μMCDDP组;c为20μMCDDP+5μM杜鹃素组;d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鲁滔滔,梁泰刚,班树荣,李青山. 药物评价研究. 2013(02)
[2]杜鹃素的体内代谢[J]. 冯玉书,朱大珠. 药学学报. 1979(03)
博士论文
[1]杜鹃素对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李建宽.山西医科大学 2014
[2]杜鹃素对卵蛋白和内毒素诱导气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慈鑫鑫.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189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浓度杜鹃素对MTEC的活性的影响
第4章结果154.1.2顺铂对MTEC活性的作用统计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2.5μM组、5μM组、10μM组,20μM组及40μM组的MTEC活性的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统计结果表明:顺铂对MTEC的活性有影响,即对细胞存在毒害作用,且随顺铂浓度增高,MTEC的活性降低,对细胞毒害作用越强,IC50为20μM。具体结果见图4.2。图4.2不同浓度顺铂对MTEC的活性影响4.1.3杜鹃素对降低顺铂对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ab<0.05,表明顺铂在20μM浓度时会降低MTEC的活性;Paf>0.05,表明杜鹃素在20μM浓度时不会影响MTEC的活性;Pbc、Pbd、Pbe均小于0.05,表明杜鹃素在5μM、10μM、20μM浓度时均会降低顺铂对细胞的毒性,且Pcd、Pce、Pde均小于0.05,说明随着杜鹃素浓度的增高,对降低顺铂对细胞的毒性的作用越强,杜鹃素浓度为20μM时效果更为显著。具体结果见图4.3。
不同浓度杜鹃素在CDDP为20μM浓度下细胞活性的检测注:a为空白对照组;b为仅20μMCDDP组;c为20μMCDDP+5μM杜鹃素组;d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鲁滔滔,梁泰刚,班树荣,李青山. 药物评价研究. 2013(02)
[2]杜鹃素的体内代谢[J]. 冯玉书,朱大珠. 药学学报. 1979(03)
博士论文
[1]杜鹃素对氧化应激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李建宽.山西医科大学 2014
[2]杜鹃素对卵蛋白和内毒素诱导气道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慈鑫鑫.吉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11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2118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