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紫砂壶型”原位回肠新膀胱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6 14:2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紫砂壶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尿控和肿瘤学预后。方法以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连续进行的10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例,年龄(63±11)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记录手术视频、术后90 d内并发症、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手术时间(584±56)min,出血量(655±275)ml,术后进食时间1~3 d;1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切口疝修复术,其余无Ⅲ级以上并发症。5例(50%)患者术后6~12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分别为(6.3±4.5)ml/s、1.80(0.30)ml/s,术后新膀胱充盈尿量及残余尿量分别为(525±273)ml、161(227)ml,患者日间完全控尿9例(90%),夜间完全控尿8例(80%)。随访期间,发现4侧肾盂轻度扩张,监测分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术后18个月出现肺转移,其余患...
【文章来源】: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14(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10例膀胱癌患者手术时间变化曲线
患者全麻,头低脚高体位,常规经腹标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6孔法入路,通道布局比前列腺癌近头侧约两横指以有利于肠道的操作,CO2气腹压维持13~15 mm Hg(1 mm Hg=0.133 k Pa)。常规行保留性神经的膀胱癌根治术,注意保护性腺血管和副阴部内动脉,避免过量电凝电切,以最大程度保留血管神经束;标准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髂总、髂外、髂内和闭孔区域,以及腹主动脉分叉下方的骶前淋巴脂肪组织。改进的回肠新膀胱的具体构建方法(图1a,视频1):距离回盲瓣约20 cm体内切取长约52 cm末段回肠,U型排列,肠段26 cm+26 cm的中点与尿道无张力吻合。近段13 cm作输入袢,远段39 cm构建新膀胱;其远端26 cm倒U型排列,肠管末端为倒U型内侧支;远段39 cm依次去管化,可吸收倒刺线连续缝合形成新膀胱的后壁;再次向尾侧折叠,连续缝合形成球形新膀胱前壁。采用Bricker技术将输尿管分别与输入道肠管吻合,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因术后复查新膀胱外形似中国“紫砂壶”(图1b):输入袢-壶把,双U部分-壶体,新膀胱最低位与尿道吻合-壶嘴,故俗称“紫砂壶型原位新膀胱”技术。三、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器人辅助体内尿流改道的技术现状和预后分析(附光盘)[J]. 张古田,云天纬,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10)
[2]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 王文宽,王明帅,宋黎明,瓦斯里江·瓦哈甫,杨飞亚,邢念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07)
[3]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双U原位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J]. 何威,徐兆平,谢欣,祝宇,沈周俊.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6)
[4]腹腔镜及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比较及应用体会[J]. 李学松,刘沛.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2)
[5]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后短期随访结果(附10例报告)[J]. 瓦斯里江·瓦哈甫,马鑫,张旭,李宏召,丁强,陈光富,孙圣坤,王保军,史涛坪.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01)
[6]腹腔镜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附视频[J]. 王德娟,邱剑光,黄文涛,胡成.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01)
本文编号:3387620
【文章来源】: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14(06)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10例膀胱癌患者手术时间变化曲线
患者全麻,头低脚高体位,常规经腹标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6孔法入路,通道布局比前列腺癌近头侧约两横指以有利于肠道的操作,CO2气腹压维持13~15 mm Hg(1 mm Hg=0.133 k Pa)。常规行保留性神经的膀胱癌根治术,注意保护性腺血管和副阴部内动脉,避免过量电凝电切,以最大程度保留血管神经束;标准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髂总、髂外、髂内和闭孔区域,以及腹主动脉分叉下方的骶前淋巴脂肪组织。改进的回肠新膀胱的具体构建方法(图1a,视频1):距离回盲瓣约20 cm体内切取长约52 cm末段回肠,U型排列,肠段26 cm+26 cm的中点与尿道无张力吻合。近段13 cm作输入袢,远段39 cm构建新膀胱;其远端26 cm倒U型排列,肠管末端为倒U型内侧支;远段39 cm依次去管化,可吸收倒刺线连续缝合形成新膀胱的后壁;再次向尾侧折叠,连续缝合形成球形新膀胱前壁。采用Bricker技术将输尿管分别与输入道肠管吻合,并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因术后复查新膀胱外形似中国“紫砂壶”(图1b):输入袢-壶把,双U部分-壶体,新膀胱最低位与尿道吻合-壶嘴,故俗称“紫砂壶型原位新膀胱”技术。三、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器人辅助体内尿流改道的技术现状和预后分析(附光盘)[J]. 张古田,云天纬,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10)
[2]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比较[J]. 王文宽,王明帅,宋黎明,瓦斯里江·瓦哈甫,杨飞亚,邢念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07)
[3]机器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双U原位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J]. 何威,徐兆平,谢欣,祝宇,沈周俊.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6)
[4]腹腔镜及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比较及应用体会[J]. 李学松,刘沛.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02)
[5]机器人辅助完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术后短期随访结果(附10例报告)[J]. 瓦斯里江·瓦哈甫,马鑫,张旭,李宏召,丁强,陈光富,孙圣坤,王保军,史涛坪.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01)
[6]腹腔镜无管化兔头回肠原位新膀胱治疗浸润性膀胱癌:附视频[J]. 王德娟,邱剑光,黄文涛,胡成.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01)
本文编号:3387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38762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