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泌尿论文 >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发布时间:2021-12-09 08:04
  目的探讨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例膀胱PEComa临床资料,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归纳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34岁女性及30岁男性,肿瘤直径分别为4 cm和6.8 cm,肿瘤均位于膀胱固有肌层,部分隆起于膀胱腔。镜下瘤细胞呈短梭形,束状或交错状排列;瘤细胞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呈圆形,可见小核仁,瘤细胞轻度异型,可见个别畸形核及多核巨细胞,核分裂象<1个/50 HPF;间质见较多厚壁血管,管壁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S-100、HMB45和SMA(+),CK、EMA、CD117、Dog-1、CD34、melan-A、TFE3、Syn和CgA等均(-)。结论膀胱PEComa较为罕见,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SMA、HMB45表达有助于明确诊断,需与胃肠外间质瘤、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鉴别。 

【文章来源】: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27(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例2,膀胱右前壁见一椭圆形肿块,呈等T1稍长T2信号,病灶边界清楚,肿块凸显腔内

切面图,肿块,膀胱,黏膜


例2,肿块位于黏膜下,切面灰黄、灰褐色,实性、质中偏软,与膀胱壁分界欠清

肿瘤细胞,膨胀性,肿瘤,基底


图2 例2,肿块位于黏膜下,切面灰黄、灰褐色,实性、质中偏软,与膀胱壁分界欠清图4 例2,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瘤细胞界限不清,胞质透亮或嗜酸性颗粒状,可见小核仁,其中见散在色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J]. 李长富,孟令平,官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6(05)
[2]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J]. 宋鹏涛,平金良,顾栋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08)
[3]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J]. 王蔚,陈晓东,赖日权,程琦.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05)
[4]泌尿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分析[J]. 王功伟,王颖,陈云新,李清,沈丹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2 (07)
[5]非特殊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31例的病理学观察[J]. 蔡俊娜,施旻,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1 (04)



本文编号:3530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530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5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