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膀胱、结肠多原发肿瘤1例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21 06:00
<正>多原发肿瘤临床较少见,可能与环境、生活习惯、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易误诊为转移性肿瘤。因其发生部位、生物学行为、病理类型等不同,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式。本文报道了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例既往有阴茎癌史,现阶段同时出现多原发肿瘤的患者,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尿路上皮乳头状癌、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现结合多原发肿瘤及林奇综合征的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文章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25(12)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多原发肿瘤患者术后病理图(HE,×10)
患者男性,65岁,5年前因“发现阴茎肿物2年”于我院住院治疗,完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1)及活检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龟头背侧冠状沟处鳞状上皮重度异型性增生,局灶癌变(图2A)。免疫组化:Bcl-2(±)、CEA(小灶+)、C-erbB-2(-)、CK(+)、CKL(小灶+)、Ki-67(20%+)、P16(-)、P40(+)、P53(-)、P63(+)。术后好转出院,定期随访中。此次患者因“血尿1周”来院,一般情况可,专科查体示:阴茎部分切除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膀胱右后壁占位。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尿路上皮乳头状癌,倾向高级别(图2B)。免疫组化:Cam5.2(+)、CK(+)、CK20(+)、CK5/6(+)、CK7(-)、Ki67(50%+)、P40(+)、P53(5%+)、P63(+),术后予吉西他滨2.0灌注化疗。患者术后大便隐血(+),肠镜示升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上皮中度异型性;横结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转胃肠外科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结肠多发管状绒毛状腺瘤(大者3个,小者多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灶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C)。患者现恢复可,好转出院,定期复查中。详见表1。图2 多原发肿瘤患者术后病理图(HE,×10)
本文编号:3636644
【文章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25(12)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多原发肿瘤患者术后病理图(HE,×10)
患者男性,65岁,5年前因“发现阴茎肿物2年”于我院住院治疗,完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1)及活检后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龟头背侧冠状沟处鳞状上皮重度异型性增生,局灶癌变(图2A)。免疫组化:Bcl-2(±)、CEA(小灶+)、C-erbB-2(-)、CK(+)、CKL(小灶+)、Ki-67(20%+)、P16(-)、P40(+)、P53(-)、P63(+)。术后好转出院,定期随访中。此次患者因“血尿1周”来院,一般情况可,专科查体示:阴茎部分切除术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膀胱右后壁占位。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尿路上皮乳头状癌,倾向高级别(图2B)。免疫组化:Cam5.2(+)、CK(+)、CK20(+)、CK5/6(+)、CK7(-)、Ki67(50%+)、P40(+)、P53(5%+)、P63(+),术后予吉西他滨2.0灌注化疗。患者术后大便隐血(+),肠镜示升结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上皮中度异型性;横结肠: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转胃肠外科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结肠多发管状绒毛状腺瘤(大者3个,小者多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灶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C)。患者现恢复可,好转出院,定期复查中。详见表1。图2 多原发肿瘤患者术后病理图(HE,×10)
本文编号:3636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36366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