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NADPH氧化酶途径在膜性肾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20:08
本文关键词: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NADPH氧化酶途径在膜性肾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在C-BSA诱导的膜性肾病大鼠发病过程中,晚期氧化蛋白的产生情况及其对MN大鼠肾组织损伤机制的初步探索。方法:将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夹竹桃麻素组(C组)、夹竹桃麻素组(D组),每组20只;B、C组按改良的Border法[1]予以造模,C、D组在正式免疫时即开始予以夹竹桃麻素200 mg/kg.d灌胃,正常组予以相应的生理盐水刺激。于正式免疫第1、2、3、4周末,各组各随机选取5只大鼠处死,处死前一天收集24小时尿行24hUTP及Elisa检测法检测尿中AOPP、PCX水平;心脏采血离心上清液行ALB、BUN、Scr、TC、TG检测及Elisa法检测血清中AOPP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MDA、SOD的表达水平;取肾组织皮质部分约2×3 mm用生理盐水浸湿纱布包裹,予以OCT试剂包埋后立即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置于暗室中观察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左肾予以固定、脱水、包埋等过程制成蜡块,再行石蜡切片,行HE、Masson及PSAM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改变情况,剩余肾组织冻存于-80℃冰箱备检,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AOPP、ROS水平、免疫组化检测WT-1表达水平。各个检测指标在同一时间点,各组间行独立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指标间的相关性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脏形态改变A、D组各时间点肾脏颜色、形态正常,肾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也无Ig G荧光沉积;B、C组于第1周末颜色及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但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多数肾脏可见体积增大、颜色变苍白,呈“大白肾”样改变,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可见基底膜弥漫性增厚,部分囊腔狭窄,嗜复红物沉积,绸带样改变,“双轨症”及“钉突”形成等改变,上述病理改变c组较b组轻微;免疫荧光染色在b、c两组第1周末就可见明显的颗粒沉积,荧光强度+++-++++,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未见明显增强,且两组间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2)临床指标的变化a、d两组各时间点24hutp、alb、bun、scr、tc、tg都无明显差别;b、c两组24hutp从第1周开始就明显高于a、d组,直至第4周末b、c组持续升高,但c组较b组低;b、c组alb从第2周末开始下降,b组较c组更低;在第4周末,与a、d组比,b、c组bun、scr、tc、tg水平都有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c组可见bun水平明显下降,但scr、tc、tg都未见明显下降。(3)血清中aopp、sod、mda的动态表达各指标在a、d组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未见明显增减,两组间的表达水平也无明显差异;b组血清中aopp、mda、sod的平均值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d两组,aopp、mda的水平呈上升趋势,sod水平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aopp、sod从第1周末起与a、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从第2周末起与a、d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中aopp、sod及mda平均值水平在各个时间点均大于a、d两组,但小于b组的表达水平,aopp至第4周末与b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从第3周末开始两组间差异既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不明显。(4)尿液中aopp、pcx的动态表达a、d组在各个时间点aopp、pcx水平无显著变化,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b、c组尿液中aopp的水平明显较a、d两组升高(p≤0.05),且在b组中呈上升趋势,c组表达水平平均值在各时间点均小于b组,但差异不明显;b、c组尿液中pcx的表达水平在第1、2周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a、d组,至第3、4周的表达水平较前两周下降,c组pcx水平在前3周明显低于b组(p≤0.05),在第4周末差异不明显。(5)肾组织中aopp、ros、wt-1的动态变化a、d组肾组织aopp、ros、wt-1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无显著变化,且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b、c组aopp、ros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从第2周末开始明显高于a、d组,c组aopp水平除第2周明显低于b外,其余时间点差异不明显,而c组ros水平从第2周末开始明显低于b组(p≤0.05);b、c组中wt-1半定量水平明显低于a、d两组(p≤0.05),且呈下降趋势,但c组表达水平较b组高。(6)模型组血清、尿液中aopp的表达水平的比较aopp在血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高;尿液中aopp均值水平高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前3周差异特别明显(p≤0.05),至第4周末差异不明显。(7)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血清中aopp与mda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肾组织中aopp与24hutp、ros呈正相关,与wt-1呈负相关,ros与24hutp呈正相关,与wt-1呈负相关,wt-1与24hutp呈负相关;尿中pcx与aopp、ros、wt-1、24hutp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在mn大鼠模型中,全身及肾脏局部都存在逐渐加重的氧化应激反应,aopp可作为机体氧化应激指标之一;(2)mn大鼠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足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3)aopp可能是通过激活nadph氧化酶途径诱导足细胞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导致足细胞损伤,最终形成蛋白尿,从而参与了MN大鼠的肾损伤。
【关键词】:膜性肾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氧化应激 夹竹桃麻素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92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前言13-16
- 材料与方法16-24
- 结果24-41
- 讨论41-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52-53
- 致谢53-54
-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54-62
- 参考文献59-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佐莉;田洁;张健东;;慢性肾衰竭患者高级蛋白氧化产物水平的变化[J];山东医药;2010年32期
2 夏s,
本文编号:456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4563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