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1、LP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6:03
本文关键词:PAI-1、LP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脂蛋白(a)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摘要】:目的: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脂蛋白(a)[Lp(a)]水平;探讨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 4G/5G位点和LPA基因+93C/T、+121G/A位点的多态性与PN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上明确诊断为PNS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PAI-1水平,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Lp(a)及血脂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和基因测序方法鉴定研究对象的基因型,以检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PNS患者血清PAI-1和Lp(a)水平显著升高。PNS组和NC组中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NS组4G/4G基因型携带者血清PAI-1水平显著高于5G/5G基因型携带者。LPA基因+93C/T位点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但是CC与C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和等位基因C、T的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基因型的PNS患者血清Lp(a)水平无显著差异。LPA基因+121 G/A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基因型PNS患者的血清Lp(a)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Lp(a)、PAI-1水平显著升高是PNS的危险因素;PAI-1基因4G/5G、LPA基因+93C/T多态性位点与PNS的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LPA基因+121G/A多态性与PNS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脂蛋白(a)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9
- 第1章 研究对象与仪器设备9-11
- 1.1 研究对象9
- 1.1.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9
- 1.1.2 正常对照组9
- 1.2 仪器设备与试剂9-11
- 1.2.1 主要仪器设备9-10
- 1.2.2 主要试剂与配制10-11
- 第2章 研究方法11-19
- 2.1 标本采集11
- 2.2 临床指标检测11-12
- 2.3 人血清PAI-1 水平检测12-14
- 2.3.1 试剂准备12-13
- 2.3.2 实验步骤13
- 2.3.3 结果计算13-14
- 2.4 血清Lp(a)水平检测14
- 2.5 全血基因组DNA提取14-15
- 2.6 PAI-1 基因启动子区 4G/5G多态性检测15-17
- 2.6.1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PAI-1 基因启动子区 4G/5G多态性15-16
- 2.6.2 基因测序检测PAI-1 基因启动子区 4G/5G多态性16-17
- 2.7 LPA基因+93C>T和+121G>A多态性检测17
- 2.8 测序结果查看17-18
- 2.9 统计学方法18-19
- 第3章 实验结果19-28
- 3.1 PNS组和NC组临床特征比较19-20
- 3.1.1 PNS组和NC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19
- 3.1.2 PNS组和NC组血脂水平比较19-20
- 3.1.3 PNS组和NC组PAI-1、Lp(a)水平及凝血指标比较20
- 3.2 PAI-1 基因启动子 4G/5G多态性检测结果20-24
- 3.2.1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20
- 3.2.2 PAI-1 基因 4G/5G多态性AS-PCR及基因测序结果20-22
- 3.2.3 PAI-1 基因 4G/5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2
- 3.2.4 PAI-1 基因 4G/5G多态性与PNS危险性分析22
- 3.2.5 PNS患者PAI-1 基因 4G/5G不同基因型临床特征比较22-23
- 3.2.6 NC组PAI-1 基因 4G/5G不同基因型PAI-1 水平比较23-24
- 3.3 LPA基因+93C/T和+121G/A多态性结果及分析24-28
- 3.3.1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24
- 3.3.2 LPA基因+93C/T和+121G/A多态性测序结果24-25
- 3.3.3 LPA基因+93C/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5
- 3.3.4 LPA基因+121G/A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25-26
- 3.3.5 LPA基因+93C/T、+121G/A基因型与PNS危险性的分析26
- 3.3.6 PNS患者LPA基因+93C/T基因型临床特征的比较26-28
- 第4章 讨论28-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4
- 综述34-52
- 综述参考文献44-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秉暄;李金存;王慧;李乐;袁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8期
2 林小龙;何兴兰;王佐;;脂蛋白(a)合成的调节[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3 韩冰冰;周竹;翁敏;;PAI-1在慢性肾脏病肾小球的表达及意义[J];当代医学;2011年11期
4 陈松,康云平,谢丽洁;肾病患者尿液中检测D二聚体及GPDA和ATⅢ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年11期
5 邹万忠;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530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5308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