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及蛋白激酶受体-2与大鼠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肥大细胞及蛋白激酶受体-2与大鼠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间质性膀胱炎(IC)模型;通过检测肥大细胞(MC)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的表达,研究PAR-2及肥大细胞与IC的关系,进而为IC的治疗寻求新靶点。[方法]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1(IC组)10只,实验组2 (IC+PAR-2抑制剂处理)10只,对照组(磷酸缓冲液膀胱组)10只。(1)实验组1经尿道膀胱灌注10 mg/ml的硫酸鱼精蛋白1 ml,保留45 min,排尽药物后用磷酸缓冲液(PBS)冲洗3次:灌注750ug/ml的脂多糖1 ml,保留30 min,排尽药物后用PBS冲洗3次,拔出导管。间隔2天注射1次,注射4周。(2)实验组2在实验组1基础上加入200mmol/l亮抑酶肽素1m1,保留15-30min。间隔2天注射1次,注射4周。(3)对照组磷酸缓冲液膀胱灌注。1.通过HE染色观察研究对象IC动物模型病理学特征2.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大鼠膀胱MC的数量3.免疫组化双染色计算PAR-2阳性细胞及MC总阳性细胞数量4. PT-PCR计算实验对象PAR-2表达情况5. Masson染色观察IC动物模型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改变。[结果]1.实验组中膀胱黏膜变薄,固有层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肌层中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有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对照组膀胱黏膜无变薄,固有层毛细血管无扩张,炎症细胞较少见,肌层纤维组织增生不明显。2.肥大细胞经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实验组1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实验组2中极少见脱颗粒细胞;对照组中只见到轻度增加的肥大细胞。3.PAR-2在膀胱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反应产物呈棕黄色,实验组1中可见到棕黄色的阳性反应细胞;而实验组2、对照组几乎找不到类似阳性反应细胞。4.实验组1Masson染色可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和肌纤维;实验组2、对照组仅见少量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1.本实验通过经尿道膀胱灌注硫酸鱼精蛋白和脂多糖可以成功构建大鼠间质性膀胱炎(IC)动物模型。2.实验组膀胱组织的肥大细胞增加明显,且脱颗粒细胞明显增加,膀胱肌层纤维化明显,由此推测肥大细胞与间质性膀胱炎密切相关。3.实验组中PAR-2的表达增多,其表达与间质性膀胱炎的膀胱纤维化呈正相关。4.MC及PAR-2在IC的膀胱组织纤维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PAR-2的表达可减轻IC的膀胱组织纤维化。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 肥大细胞 PAR-2 纤维化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694.3
【目录】:
- 缩略词表8-9
- 中文摘要9-11
- 英文摘要11-13
- 前言13-14
- 1. 材料14-16
- 1.1 试剂14
- 1.2 仪器14-15
- 1.3 动物15-16
- 2. 方法16-24
- 2.1 配制溶液16
- 2.2 动物实验16-17
- 2.3 HE染色17-18
- 2.4 甲苯胺蓝染色18-19
- 2.5 免疫组化染色19
- 2.6 Masson染色19-20
- 2.7 RT-PCR20-23
- 2.8 统计学处理23-24
- 3. 结果24-33
- 3.1 HE染色24-25
- 3.2 甲苯胺蓝染色25-26
- 3.3 免疫组化染色26-28
- 3.4 Masson染色28-29
- 3.5 RT-PCR29-32
- 3.6 比较32-33
- 4. 讨论33-39
- 5.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4
- 综述44-50
- 参考文献47-50
- 发表论文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卫列;间质性膀胱炎研究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2年03期
2 王亮;间质性膀胱炎[J];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2003年02期
3 杨国联;间质性膀胱炎诊断与治疗体会(附6例报告)[J];疑难病杂志;2003年02期
4 王刚;骶神经调节控制难治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症状:前瞻性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年04期
5 王淑云,劳艳军,燕庆娥;间质性膀胱炎——附2例报告[J];罕少疾病杂志;2004年05期
6 孙忠全,钱伟庆,谢旦生,宋建达;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10期
7 Tincello D.G ,Walker A.C.H. ,石菁菁;英国人的间质性膀胱炎:间质性膀胱炎支持团体成员的问卷调查结果[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5年05期
8 张凯,范锐,蔡宪安;间质性膀胱炎9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05年06期
9 金昌瑞;间质性膀胱炎6例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王涛;姚友生;;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及诊断[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发;;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相关问题[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卫;史刚刚;刘春雨;王建民;韩瑞发;;间质性膀胱炎水囊扩张与水扩张比较性研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骁;易丽萍;;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效果初探[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智勇;许传亮;侯建国;王磊;朴曙光;程继文;李凌;孙颖浩;;间质性膀胱炎的新治疗(附6例报告)[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朱国栋;李旭东;刘润明;;菌尿在间质性膀胱炎患者中的发生概率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刘润明;李旭东;贺大林;李磊;杨林;任利杰;;膀胱内灌注二甲基亚砜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研究(随机对照试验)[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智勇;许传亮;侯建国;孙颖浩;王磊;朴曙光;程继文;李凌;;间质性膀胱炎的新治疗(附6例报告)[A];华东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芳家;;间质性膀胱炎的护理[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徐刚;张勇;冯志骏;郑一春;;间质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治疗[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刚;张勇;冯志骏;郑一春;;间质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治疗[A];2009年浙江省男科、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敬霞;间质性膀胱炎尿道短是主因[N];保健时报;2005年
2 杨勇;间质性膀胱炎并非不可治[N];科技日报;2006年
3 黄春燕邋记者 李水根;尿频可能是患有间质性膀胱炎[N];健康报;2007年
4 徐晓军;女性当心间质性膀胱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5 吴玉华;北京朝阳医院新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N];健康报;2006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曾理;间质性膀胱炎有啥好办法治?[N];健康时报;2005年
7 曲俊雅;缺乏蛋白质SM-22标志患有膀胱炎?[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曲俊雅;用蛋白质生物指标有助于诊断膀胱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杨勇;间质性膀胱炎治疗并不乐观[N];保健时报;2006年
10 肖祥云 本报记者 耿兴敏;尿道感染爱纠缠女性[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庆华;纳米细菌在间质性膀胱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2 王旭;肥大细胞在间质性膀胱炎发病制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文广;间质性膀胱炎临床诊疗标准的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众;肥大细胞及蛋白激酶受体-2与大鼠间质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6年
2 罗锐;膀胱疼痛综合症/间质性膀胱炎南京部分医院门诊临床发病情况及干预性治疗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3 刘磊;具有下尿路症状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中间质性膀胱炎伴发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史刚刚;间质性膀胱炎诊疗方法与其免疫病理和超微病理的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黄新凯;龙胆泻肝汤治疗湿热型间质性膀胱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王旭;间质性膀胱炎诊断与HLA-DR表达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7 谢林国;间质性膀胱炎动物模型去势对其膀胱肥大细胞的影响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赵起越;膀胱疼痛综合症/间质性膀胱炎(PBS/IC)的诊断及综合治疗[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亮;间质性膀胱炎对血管生长因子PDECGF/TP和VEGF表达活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10 范洁;消痔灵膀胱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应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1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60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