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本文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核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对老年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之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患者中经病理证实的PC患者30例,BPH患者20例,通过1H-MRS对图像进行分析,得到枸橼酸盐(Cit)、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峰值,并计算(Cho+Cr)/Cit、Cho/Cit比值。结果 PC与BPH相应区域比较Cit峰值、(Cho+Cr)/Cit、Cho/Cit比值明显降低,Cho明显升高(P0.05)。结论1H-MRS成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PC与BPH进行鉴别,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作者单位】: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沈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吉林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成像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分类号】:R737.25;R697.3
【正文快照】: 1沈阳军区联勤部卫生部2吉林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前列腺癌(PC)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但鉴别诊断困难。核磁共振波谱(1H-MRS)在分子水平上对前列腺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前列腺代谢物中的枸橼酸盐(Cit)、胆碱(Cho)、肌酸(Cr)的峰值及Cho/Cit、(Cho+Cr)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小举;张卫星;王朝亮;李锐;张天标;;合并化脓性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2例病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03期
2 王彭;王慕文;金讯波;;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古生;周纯武;赵世俊;马宵虹;;多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癌症进展;2008年05期
2 邢古生;周纯武;;小肠恶性肿瘤的病理及影像学诊断进展[J];癌症进展;2008年06期
3 周鸿;杨兴洲;张振玲;刘莹;陈西蜀;杨林;;胃肠间质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区携乐;任永祥;吴秋云;李均堂;;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黄芪;刘先玲;;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9年06期
6 詹勇;向子云;谭琪;蔡汉寿;王静波;吴明灿;;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年01期
7 周恩平;王娟;杨敏洁;吴宇旋;孙黎明;;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诊断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01期
8 夏骏;;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J];当代医学;2010年12期
9 赵国芳;;胃肠间质瘤多排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3期
10 张龙江;杨亚英;祁吉;沈文;;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史景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钟丹丹;超声内镜与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作用[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勇;46例胃肠道间质瘤诊治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朱妍妍;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度分级相关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小茜;食管间叶瘤的内镜、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4 王奇峰;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5 谢永;胃肠道间质瘤的诊疗进展(附63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6 高云;MSCT及DSA诊断消化道出血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向辉飞;Twist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09年
8 徐加忠;伊马替尼术后辅助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9 涂伟;EGFR及Ki-67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与意义[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光宪;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恶性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龙智;何乐业;钟狂飚;张一川;岳栋;;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2 顾润国,周春文,马庆铮;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对血清tPSA及fPSA影响的比较[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3 白安胜;汪峰;贾军琪;郭巍;强亚勇;张春莉;;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合并前列腺炎对血清PSA的影响[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4 吴德锋;杨毅;王培乐;何文桂;宣生琪;;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凯,钱勇先,林家瑞,金德勤;快速磁共振波谱成像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年04期
2 黄敏;卢松涛;;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06年02期
3 徐惠;李传福;厉保秋;任庆国;张晓明;于红鸾;;磁共振波谱成像在食蟹猴脑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10期
4 田铁桥;张琥;刘波;;影响颈髓磁共振波谱成像质量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08期
5 周丽;李晨曦;解燕昭;刘青蕊;;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6 孙家栋;;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年07期
7 徐凯,詹应键,林家瑞,金德勤;奇异值分解在磁共振波谱成像中的应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3期
8 叶伟;于明琨;;磁共振波谱成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4期
9 于春雨;耿德勤;;磁共振波谱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徐惠;李传福;孙向东;张晓明;;食蟹猴脑纹状体、丘脑磁共振波谱成像正常表现[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勇;刘克;李志铭;;二维和三维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头部扫描的临床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敏;卢松涛;詹应建;林家瑞;金德勤;;基于相位编码和灵敏度编码的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及重建方法比较[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陈雁;余小多;申皓;欧阳汉;周纯武;;育龄期女性子宫的3D 1H磁共振波谱成像[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叶伟;于明琨;;磁共振波谱成像在中脑损伤预后判断中的价值[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献文;况时祥;李王杏安;;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测VD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胶质细胞的代谢及脑通汤的干预作用[A];贵州省第六届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兴岳;磁共振波谱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外伤性脑损伤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黄敏;并行磁共振波谱成像理论及图像重建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光;大鼠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团神经元凋亡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626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mjlw/62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