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神经病学论文 >

帕金森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肌电图震颤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08 17:00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肌电图震颤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背景:目前仍没有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来区分特发性震颤(ET)和原发性帕金森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典型的表现为4~7Hz的静止性震颤,而当自主运动时这种表现会消失。ET患者症状的核心特点是频率为4~12 Hz的运动性震颤或姿势性震颤,当病人在走路的时候,手臂震颤的现象会减少或消失,这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性/姿势性相混合的震颤。帕金森患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震颤的形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早期很难区分。最近几年来,一项针对震颤的检查-震颤分析,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检查主要采用表面肌电图和加速度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得出患者震颤的频率、振幅、肌电的爆发模式,从而辅助鉴别帕金森和特发性震颤。肌电图的优势为:不需要负载的测量设置,并且测量方法很好实施。目的:从帕金森患者与特发性震颤患者的肌电图震颤分析上,比较震颤的频率、振幅及肌电爆发模式上的异同,从而探讨帕金森与特发性震颤的临床和震颤分析的异同点。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帕金森震颤病人,即PD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范围为42~84岁;选择特发性震颤病人,即ET患者,共1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1例,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是从24~77岁,利用丹麦Keypoint肌电图机仪和加速计采集帕金森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性震颤的神经生理学参数,如平均频率、峰值频率、振幅和肌电爆发模式,比较其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是否有线性相关的关系存在于频率和振幅之间,而且还要考察是否有差异存在于肌电爆发模式之中。结果:1、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平均频率较PD患者的姿势性震颤平均频率略低,分别为(5.21±1.11)Hz和(6.18±1.28)Hz,具有统计学差异(Z=-2.861,P=0.004,P0.01);2、ET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平均频率较ET患者的姿势性震颤平均频率高,分别为(7.01±1.77)Hz和(6.03±1.26)Hz,具有统计学差异(Z=-2.273,P=0.023,P0.01);3、PD患者和ET患者的不同姿势的平均频率与峰值频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PD患者和ET患者平均频率与振幅之间无线性相关。5、PD患者和ET患者振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6、肌电爆发模式:PD患者和ET患者的肌电爆发模式兼有同步爆发模式和交替爆发模式。结论:1、帕金森患者静止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小于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特发性震颤的静止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大于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可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1、PD与ET患者的平均频率与振幅之间均无相关性.PD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的这两者的振幅之间有差异,但是无统计学意义。ET患者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性震颤的这两者的振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的振幅与ET患者的振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振幅不能作为二者的鉴别依据。3、震颤的肌电爆发模式:PD患者和ET患者的肌电爆发模式兼有同步爆发模式和交替爆发模式。暂无法利用肌电爆发模式来鉴别。肌电图震颤分析是依据神经电生理学特性,具有敏感性和客观性,与一些震颤量表相比较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优势。在震颤疾病未来的机制研究和鉴别诊断的道路上,肌电图震颤分析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帕金森 特发性震颤 频率 振幅 肌电爆发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2.5
【目录】:
  • 前言4-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6
  • 英文缩略词16-17
  • 第1章 绪论17-18
  • 第2章 综述18-33
  • 2.1 震颤的定义18
  • 2.2 震颤的分类18-26
  • 2.2.1 生理性震颤18-19
  • 2.2.2 特发性震颤19
  • 2.2.3 帕金森震颤19-21
  • 2.2.4 药物治疗诱发的震颤21-22
  • 2.2.5 红核性震颤22
  • 2.2.6 肌张力障碍性震颤22-23
  • 2.2.7 其他神经变性震颤23-24
  • 2.2.8 心因性震颤24-25
  • 2.2.9 原发直立性震颤25
  • 2.2.10 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25
  • 2.2.11 内科系统疾病(甲亢、肝性脑病等)25-26
  • 2.3 震颤发生的机制26-27
  • 2.4 震颤的检查方法27-30
  • 2.4.1 加速度传感器27-28
  • 2.4.2 表面肌电图28
  • 2.4.3 立体摄像技术28
  • 2.4.4 SPECT技术28-29
  • 2.4.5 中脑黑质超声29
  • 2.4.6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29
  • 2.4.7 其他检查方法29-30
  • 2.5 震颤神经生理学的分析方法30-32
  • 2.5.1 震颤的频率30-31
  • 2.5.2 震颤的振幅31
  • 2.5.3 震颤的肌电爆发模式31-32
  • 2.6 震颤的治疗方法32-33
  • 2.6.1 对于帕金森病的震颤治疗32
  • 2.6.2 对于特发性震颤32-33
  • 第3章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3-35
  • 第4章 资料和方法35-41
  • 4.1 一般资料选择35-38
  • 4.2 数据采集38
  • 4.3 数据分析38-39
  • 4.4 统计学处理39-41
  • 第5章 试验结果41-49
  • 5.1 PD/ET患者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的比较结果41-42
  • 5.2 PD/ET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峰值频率的比较结果42-43
  • 5.3 PD和ET患者静止性与姿势性震颤的振幅的统计学方法处理43
  • 5.4 PD患者与ET患者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振幅的统计学方法处理43-44
  • 5.5 对所得到的PD的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与平均振幅的统计学方法处理44-45
  • 5.6 对所得到的ET的静止性震颤、姿势性震颤的平均频率与平均振幅的统计学方法处理45-47
  • 5.7 肌电爆发模式47-49
  • 第6章 讨论49-53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航;毛峻岭;任海峰;王善娟;张慧;万坚;刘艳丽;王一飞;林永辉;;血微量元素与肝硬化患者扑翼样震颤的关系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年12期

2 杨丽娟;张京芬;李月春;李锐铭;;帕金森病的黑质超声表现[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4期

3 魏玉华;;特发性震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03期

4 吴佩军;王骐;李伟;赵文荣;彭屹峰;汤光宇;;特发性震颤患者双侧丘脑磁共振波谱研究[J];现代医学;2010年02期

5 沈黎玮;蒋雨平;吴强;李郁欣;周玲;段磊;倪冬艳;余桂军;任传成;孟令平;;磁共振测量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核团体积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年05期

6 陈静;孙相如;黄一宁;;晚发型帕金森病经颅超声的表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03期

7 黄东雅;张金刚;孙慧;;震颤分析对早期帕金森病震颤和生理性震颤的鉴别[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3期

8 赵彦胤;丁正同;;特发性震颤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年03期

9 刘佳;沈加林;许建荣;董青;周滟;路青;;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特发性震颤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孙丽君;顾平;王铭维;;不同类型震颤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慧;刘昊;;震颤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文双;帕金森震颤和原发性震颤的神经生理学对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帕金森震颤和特发性震颤的肌电图震颤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henjingyixue/293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9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